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张邦昌在宋朝悍然称帝,为什么还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2022-05-19

宋朝的奸臣很多,蔡京童贯秦桧、贾似道等,这些人都可以称为奸臣,但是宋朝还有一个人,他不是赵家人,但是却公然称帝,这个人就是张邦昌

张邦昌,以进士出身踏足北宋官场,在北宋中后期,由于缺乏外患的威胁,所以开始了党争,而在张邦昌踏足官场时,正值主和派的王黼和主战派的李纲在政治上尖锐对立。在当时的官场,如果不想在清水衙门养老或者在偏远蛮荒地带孤独一生,就必须要投靠其中一个党派,而张邦昌则是投靠了王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及王党的扶持,张邦昌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

但站队有好处同样也有坏处,如果“大树”倒了,其他人也都会或多或少的遭殃;而这个王黼就和宋钦宗有矛盾,因为这个王黼当年在立嗣上和宋钦宗站在了对立面,于是宋钦宗上台第一件事就是默许李党(李纲)暗里伏杀王黼,童贯也立即被诛杀。而张邦昌平时虽并无大恶,但此时必然已经是宋钦宗所要剪除的对象,于是宋钦宗就交给了张邦昌一个“美差”——与金和议。

这次和议,宋钦宗表面上许割地赔款为筹码,但暗里使主战派突袭金营,基本是把张邦昌逼进了死路。张邦昌岂会不知?他向宋钦宗要割地圣旨,宋钦宗不予,要河北印绶,又不予,可见宋钦宗根本没有想让张邦昌回来的意思。这次议和还促成了张邦昌与康王。宋钦宗在这样一次和谈中派出康王,估计对康王也是早有忌惮。

张邦昌也并非是个绣花枕头,他在金营一口咬定突袭金营不是朝廷授意,居然保住性命,但是因为未见割地凭据,和议自然也未达成。金朝因此反攻,要求罢黜主战派李纲等人。当时宋人认为这其中有张邦昌的授意,因为主战派都是张邦昌的“私敌”,其实这是大大的冤枉了张邦昌,即便他有这个动机也没这个能力啊,当时张邦昌自己都是阶下之质,毫无发言权;但当时的文人们可不管这些啊,反正就认为是张邦昌已经投靠金人了,想靠金人的势力打击曾经的政敌。

金人在1127年攻破东京,掳掠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覆灭。金人当时的目的显然是岁贡钱财,所以他们还是要立一个汉人君主帮他们筹措岁贡。虽然汉人均提议另立赵氏,但金太宗一概否决。这个时候张邦昌成了被提名的唯一人选。在宋齐愈、王时雍等人支持下,金人“劝进”张邦昌。但张邦昌不傻,知道这个龙椅不好坐,当时大多数的汉臣都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其中最为激烈的还是日后另一个争议人物秦桧。

张邦昌被立为大楚皇帝。有人会觉得是因为张邦昌与金人内应,以此得到了事先商量好的皇位。事实上呢,当被选为皇帝的候选人,张邦昌是拒绝的。后来即使张邦昌当了皇帝,他也没有自称“朕”,说明他从心里是不想到当这个皇帝的。他不在皇帝办公的地方办公,禁止官员行跪拜礼,与官员商量国家大事时自称“予”,他所下发的指令也不是圣旨。这些都反映了张邦昌是把自己放在和朝廷官员同个级别上处理政事的。

金军一撤,张邦昌立刻大赦天下。吕好问劝张邦昌还政康王。张邦昌明知还政还的是身家性命,却依然毫不犹豫。但是没想到还是难逃厄运。张邦昌最值得争议的事是他做了皇帝后又还政于康王。他当然知道还政后的下场。虽然不还政迟早会被金人废黜,但是刘豫至少保了一条命。然而他还是选择还政这说明他至少还有点畏惧之心。

认为主动投降,虽然免不了死罪,但至少比一辈子背着伪逆罪名来的好一些。后来宋高宗杀他也不是以自立为罪名,而是以“私通宋帝妃嫔,语斥乘舆”的大逆不道罪名。毕竟唐肃宗以从贼罪杀达奚珣、陈希烈等人的影响大家都记得。周被秦灭后,秦尚未统一中国,与东方六国的身份地位是一样的,等于说实际上当时中国不存在天子。然而资治通鉴却以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王政,书中统一称为始皇帝,纪年来记录公元前255到公元前221年之间的历史。

宋钦宗二月六日被金人废为庶人,张邦昌则在三月七日“行册命之礼”,也就是说这一个月,灭掉北宋的金朝同时也是唯一一个称帝的王朝。所以北宋之后的第一个朝代是金,第二个才是伪楚。既然他承认伪楚的那一个半多月,五月一日康王即皇帝位,为什么不承认金国的那一个月呢?斗小民只求苟活于乱世,什么大宋,什么大辽不都是种地交税嘛。听说大金来了,要屠城,还好张相公听从了金朝的建议做了皇帝。

那些清流高谈阔论,主张开战直捣黄龙,看那些先死的不还是老百姓。张相公,本可以以身殉国留得百世清名,为了一城百姓的性命敢于抛弃的儒家教条,救人于危难却陷己于不忠的困境。沦陷区的百姓是没有生存的权利的,与其投降不如全城被屠,身在临安的史官记曰:故都百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真乃大宋忠烈子民。非要来个开封十日,大家才开心么。真要有开封屠城,估计现在连个纪念馆也没得建,什么也不会留下,只留下张邦昌的美名与白骨累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