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开国功勋,为什么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却放过了徐达?
朱元璋在历史上好杀功臣的程度是十分有名的,明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几乎都被杀了干净,但是徐达却是一个列外,此人能力很强,帮助朱元璋消灭了不可一世的张士诚割据势力,朱元璋为什么不杀他呢?
徐达出身农家,积极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统兵北伐,灭到元朝,帮助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徐达文韬武略,不仅军事才能了得,而且是一位治国之才,曾担任相国一职,由于功绩显赫,位列明朝六大开国功臣之首。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开始屠戮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皆以谋反罪被诛杀,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也是如此。
天下初定,朱元璋便开始担心起皇权,担心臣强君弱,子孙后代镇压不了这些老臣,为了千秋万代,只有心狠手辣,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但是在这么多的功臣中,为什么徐达能够幸免?朱元璋虽然屠戮功臣,但也并非像刘邦、吕雉一样滥杀无辜,吕雉将韩信骗到长乐宫中,然后设计将他装入麻袋,最后用竹签子刺死,如果韩信真的有错,为何要采用这等下三滥的手段去杀韩信?杀人得要一个理由,更何况杀的是王公大臣,随意诛杀大臣会震惊朝野,朱元璋很清楚这一点,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人在建国之后日益骄纵蛮狠起来,变得目中无人,朱元璋杀他们是不为过的。
但是再看看徐达,这个人做事相当谨慎,朱元璋实在找不到什么理由能治他的罪。徐达安分守己,从不结党营私,虽然和朱元璋是发小,但是从不和朱元璋称兄道弟,也不提朱元璋出身布衣的事情,深知君臣之道,不敢逾越半步。徐达是皇亲国戚,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给了明成祖朱棣,尊称为仁孝徐皇后,次女嫁给了十三子朱桂,三女儿嫁给了二十二子朱楹。如果朱元璋要将徐达杀掉,一旦连坐,子孙难免会受到牵连,而且儿子们也可能为老丈人求情,弄不好父子之间还会起冲突,让文武百官笑话。
看在儿子的面子上,只要徐达中规中矩,不犯什么错误,朱元璋就不会让徐达出现在黑名单上。朱元璋虽然害怕皇权遭到功臣的威胁,但是更需要臣子们替自己办事,如果将功臣屠戮干净,那么谁能为君分忧?谁能帮他治理天下?所以他会留下对自己威胁较小的功臣继续为自己效力。朱元璋杀功臣,是最先拿胡惟庸这种飞扬跋扈的人开刀,希望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就算他想致徐达于死地,徐达这种小心谨慎的人也会排在黑名单的最后面。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江上决战,徐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正二十七年,他帮助朱元璋消灭了不可一世的张士诚割据势力,并在之后和常遇春两人一起北伐,并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朱元璋建国时分封诸位将领,一共封了六个王,徐达则是“六王”之首。如此一个人,除了朱元璋,没人能奈何得了他。但是人家毕竟帮自己大忙,一时间也不好下手,于是就拖了一点时间。
徐达对朱元璋可谓极为了解,他自然想到了未来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朱元璋对抗的对象。还没等他想好计策,朱元璋邀他入宫一起吃饭的命令就下来了。徐达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在酒席上,朱元璋不谈国事,就和徐达拉家常,慢慢的徐达开始放开了,不再那么警惕。后来朱元璋聊到多年前他们俩一起起兵,一路走来,徐达感怀过去,痛饮数杯,最终醉倒了。但当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皇帝的龙榻上。这是朱元璋特意安排的,他想看看徐达在身边没人时会不会安心躺在上面。只见徐达翻身下床,跪在了那里。朱元璋不解,出现询问。徐达只是一个劲的说希望给自己定罪,自己酒后失态了。
朱元璋顿时觉得此人根本不会威胁到自己了:徐达如此自律,根本没必要对付他。于是朱元璋高高兴兴的将徐达扶了起来,并跟他说都是老战友,睡一睡有什么所谓。也就是这样,徐达才被朱元璋从死亡名单上抹除了。不管徐达这样做是临时想法还是早有准备,作为仅有的几个安度晚年的开国功臣,徐达的人格智慧都是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