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叫好的老头

2022-05-19
听京剧“叫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过去戏园子留下的传统,以前听戏可没有现在那样文明,那时晚上六点钟就开戏,一直要演到子夜时分才散戏,甚至还要晚。而听众也没有像现在那样有着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剧场听戏,一切全凭兴趣,有些老听众常常不去听在前面的开锣戏,而只是到了大轴戏开始时,才酒足饭饱的进剧院。此时,胃里的酒精已开始往上涌,情绪也变得兴奋,正好可以“叫好”。以前的戏院很乱,跑堂的、做小买卖的等各色人等都有,戏院里始终是吵吵嚷嚷的,何况那时还没有扩音设备。这就需要台上的演员要有一副金刚铁铸般的嗓子才能压住台下喧闹的气氛。不像现在的演员,由于用了扩音设备,故此嗓子上细微的区别根本无法分辩出来。我以为听京剧“叫好”是一种非常好的交流方式,戏曲本来就是一种娱乐,它是大众情人,不是“贵族”艺术。故此,听戏无贵贱之分,在戏院是人人平等的,花钱图个乐子是所有戏迷的心里基础,而不像现在常常感觉是在受教育。戏曲的故事本来就简单甚至粗糙,它根本无法和西方的话剧那样有着很深的含义。京剧是欣赏“角”的,说穿了,上戏院就是去听嗓子和看演员的身段表演的,而内容不过是一些粗浅的市井故事,一看就明白。现在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上戏院听戏的人已是凤毛麟角,除了一些戏曲学校的学生以外,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时,我感觉坐在他们中间很不自在。曾经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用奇怪的语调问我:“你喜欢京剧”,我点点头。也许在他们眼里,年纪轻的都喜欢“流行音乐”,而来剧院听京剧仿佛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是一种普遍的理解,我也不想说明什么?我听戏从来就不“叫好”,一来从来就没有熏陶过“叫好”的艺术,何况每次都是一个人去,有些怕难为情。这次去剧院听天津杨派老生张克唱的《杨家将》,我注意到坐我前面的老头,从他和邻座聊天的过程中,知道他已经有八十五岁高龄了,老头对戏早已是烂熟在心,一直在和邻座的人唠叨这一段杨宝森当年是如何唱得,而他的胞兄杨宝忠先生的过门又是如何拉的。只是到了精彩的地方时,老头从丹田迸出的一声“好”,简直声如洪钟,其中气之足,使人难以相信这已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听戏的时候,能同时听到如此“专业”的“叫好”也是一种享受。岁月已经使我们变成一代安静的听众了,就像听音乐会那样,要人为的去遵守那么多礼仪方面的规矩,这早已不是当年听音乐会时的情景了。也许若干年后,戏院里都是我们这批“文明”的、不会“叫好”观众,演员也不在卖力的演唱,因为缺乏交流会使情绪起不来。到那时,不知戏院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或许,像现在我不去听音乐会一样,也不再去戏院听戏了,因为我不想去受教育,我只想花钱去求得浮生片刻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