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相信有神明的存在并为神明立下了庙宇 那城隍庙和土地庙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在我国古代时期神明是一种很令人敬仰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诸多的庙宇殿堂,在这众多的庙宇中土地庙和城隍庙有什么区别呢?
城隍庙和土地庙一直都广泛存在于神州各地,虽历经劫难,但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一些保留下来的。由于被批为封建迷信,故其文化内涵并不为现在多数人知。影视也是乱七八糟的更是扰乱人们的认知。下面来说说城隍庙和土地庙的区别。城隍庙与土地庙的区别非常大,供奉的是两种不同的神。这首先要从两者的本意开始说。
城隍庙里供奉的神是城隍,而城隍的本意是城池。在中国古代,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会挖有堑壕,用来阻止敌人进攻,其中有水的堑壕被称池,没水的堑壕被称隍。所以“城隍”就是城墙与堑壕的合称,是用来保护城市安宁,抵御外敌入侵的。顾名思义,城隍这种神就是城市的守护神。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相当于人间的地方官。比如县城的城隍是县城隍,相当于知县,府城的城隍是府城隍,相当于知府,省城的城隍是都城隍,相当于巡抚。城隍基本都是由朝廷册封,国家认证,都有爵位。都城隍一般是公爵,威灵公;府城隍是侯爵,绥靖侯;县城隍是伯爵,显佑伯。担任城隍的大多是真实的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历史人物,比如东南三大著名城隍: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上海二城隍秦裕伯。
城隍的职责是保境安民,奖善惩恶,管理人死后的亡魂。所以城隍也承担了一部分阎王的职责,城隍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牛马将军、枷锁将军等等,设有阴阳司,可以拘捕临终之人的灵魂,并根据人生前的善恶进行奖惩。
各地城隍一般多由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来担任,很多城隍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的,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标准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像四川缙云县城隍是缙云县首任知县李阳冰,绍兴城隍庙是供有功于民的庞玉大将,宁化城隍庙城隍为巫罗俊,广州城隍爷是五代十国时的南汉国皇帝刘龑,杭州城隍文天祥,北京地区是杨继盛,安徽青阳城隍庙是清官海瑞等等。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一般是民间乡村自发建设的小型建筑,造型简单,规模很小,往往极为简陋。土地庙里供奉的自然是土地公,又被称为福德正神。其实土地公就是中国古代土地崇拜的人格化。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而土地能生五谷,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人们为了祈求丰收而祭祀土地,这就是土地公和土地庙的起源。中国古代祭祀“社神”,这就是最早的土地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
土地公显然没有办法与城隍相比。最低级的城隍相当于知县,掌管着一个县的安宁,而土地公则只能管理一小块土地,相当于村长、里长。所以土地庙是中国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
土地公算是最小一级的神了,很多都是没有编制的,也不会有大型的祭祀。城隍庙一般情况下每年都会有庙会,会有比较有仪式感的祭祀,这种仪式可能是民间的,也可能是官方的。在冥界也是执掌一方的人物。比土地公高了不少级别。有的城隍还是当世的皇帝册封的,影响力就更不一样了。朱元璋就干过这事,封了一大批城隍。所以,城隍爷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土地公便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喽啰了。
城隍庙因为有官方和半官方的支持,城隍庙的建制也是相当可观的。城隍庙一般都有亭台楼阁,建的多姿多彩,香火也都比较鼎盛。而且每年都会有定期的祭祀,庙会也比较火。反观土地庙就比较寒酸了。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甚至就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土地庙基本都是乡民的随机祭祀。文革前,土地庙在全国大量存在,但都被破四旧弄没了。
城隍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将军、范谢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管理的是一个城市里所有阴间的事。土地公的职能就低多了,负责保佑本乡本土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并且为百姓主持公道。但能不能保佑成功还两说着呢。同时,土地公也要归城隍管。
现代以后,我们把一些传统文化抛到一边,同时对其文化载体进行破坏。导致现在的世人啊,对什么都不怕,一点敬畏之心都没有,也不怕报应了,什么事也都敢做。外国人笑话中国没信仰,中国不是没信仰,而是被我们当做封建糟粕丢到一边了。还是明太祖说的好:“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希望我们能够慢慢把这些东西恢复起来,让大家常怀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