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上)——失衡的棋盘

2022-05-19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上)——失衡的棋盘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团体外部用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俗语说,全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原是《三国演义》里的开场白。算来中国从始天子开端的2000多年封建皇朝,基本是都是遵照了这个纪律。不外也有破例。始天子本人也不外就是传了2代,到了子婴手上秦代——升级版秦国就被推翻了,然后就是两汉。再过了约莫400年,从东汉末年黄巾军叛逆,再到三国,魏晋,全国大乱了差不多100年。好容易被晋武帝一致了差不多20年,他的弟弟,儿子们又开端来闹革命了。

曹魏王朝掌握诸王非常严峻。封国小,处所穷,户口少,所谓“后辈王充实之地,君有不使之民”。特别是诸王没有实权,“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外二百人”。并且“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诸王举动没有自在,“游猎不得过三十里”。有一次曹植与曹彪从洛阳回封国,兄弟二人因为好久不见,“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曹植愤慨地写了首诗诅咒。但是也只是骂骂罢了,涓滴杯水车薪。因为曹魏王朝掌握诸王如此之严,“贵爵皆思为平民而不克不及得”,因此西晋初年一些大臣都把这算作是曹魏之以是轻易被代替的基本缘由,以为这类轨制使得诸王毫无力气藩卫处所,处所太伶仃了。正是在这个看法的基础上,晋武帝“惩魏氏伶仃之敝,故大封宗室”,前前后后约莫封了几十个同姓王。或许是忘记了昔时汉景帝时分,吴楚七国之乱都是汉家后辈的功绩了。不外也难怪,原本就是家全国,一团体和几十团体,也都是私爱一族,没甚么实质区分。

晋武帝活着时,依据事先的轨制和言论,可供挑选的继位人有两个。一个是惠帝司马衷。他是晋武帝杨皇后所生,上面有个哥哥早死,上面诸弟又都太小,以是泰始三年被立为太子,是正当的皇位承继人。但他是个痴人。因此从晋王朝和封建地主阶级的长处动身,很多大臣主意废掉他,比拟凸起的是卫瓘与和峤。《晋书·卫瓘传》:“惠帝之为太子也。……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武)帝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惋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酣醉耶?’瓘于此不复有言。”又《晋书·和峤传》:“峤见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帝缄默不答。”

假如晋武帝是个从善如流,纳谏采听的君主,或许厥后的工作不会这么一团糟。不外明显他是一个类似于朱元璋的人物,为本人的儿子坐全国做好了统统预备,哪怕他是个弱智。以是,他对齐王攸非常猜疑,从太康三年起,接连下诏逼齐王攸就国,分开京师。这就不单暗示决不以他为皇位承继人,并且也把他排挤于惠帝辅政大臣之外。对这一办法,事先一些有见识的大臣不管同姓异姓,如征东上将军王浑、扶风王骏、光禄医生李熹、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都曾极谏。《晋书·王济传》:他还使妻常山公主及甄德妻长广公主入宫见武帝,“稽颡泣请帝留攸”,以致武帝震怒说:“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将王济贬了官。因为传闻赶走齐王攸是杨珧出谋献策的,羊琇和北军中候成粲以至“谋欲因见珧而手刃之”。这都阐明这场妥协非同小可,非常剧烈。齐王攸本人固然不愿意走,“愤怨发疾”。因此以此为来由,“乞守先后陵”,恳求不就国。晋武帝又不准。固然表面上假装和睦,派太医去诊视,但“诸医希旨,皆言无疾”。后果攸“疾转笃,犹催上道”,终究“呕血而薨”。另一个可作为承继人的是齐王司马攸。他是晋武帝的同母弟,依照传统轨制,是不应他继位的。但他在统治团体中比拟有声威、有才干。《晋书》本传称他“才望出武帝之右”,过来晋文帝司马昭多主要立他为太子,因晋武帝是宗子刚才作罢。以是到晋武帝暮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表里,皆属意于攸”。即使不作为皇位承继人,也期望能留齐王攸在京师帮手惠帝在朝。《晋书·王浑传》:上书以至说,如嫌齐王攸一人辅政权太重,为防万一,可“与太尉汝南王亮、卫将军杨珧共为保傅,榦理朝事。三人齐位,足对峙正,进有辅纳狭义之益,退无侧重相倾之势”。

除掉了心头大患后,就开端要为太子即位预备了。《晋书·惠贾皇后传》:因为卫瓘等主意废太子,晋武帝便调集东宫官属,举办宴会,“而密封疑事”,送东宫太子处等他答复。太子不会,贾妃竟命给使张泓草拟谜底,由太子抄一遍交卷。晋武帝看后很高兴,“先示太子少傅卫瓘,瓘大踧踖”。《晋书·和峤传》:因为曾说过太子“不了陛下家事”,有一天晋武帝便对他还有荀顗、荀勖说:“太子近入朝,差出息,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但是见了太子返来,“顗、勖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而和峤仍顽强地说:“圣质如初耳”,“帝不悦而起”。可叹,本人乱来本人的花招,被冠冕堂皇的放到了国度的议事厅上,混淆是非还要他人认同,天子的意志又一次驾凌到了国度安全之上。

到了这个境地,还是有弥补的方法,替太子布置辅政大臣,晋武帝拜托的倒是杨骏和汝南王亮!杨骏是晋武帝的岳父,侄女皇后杨艳是惠帝亲母,杨艳身后,女儿杨芷又继为皇后。《晋书·杨骏传》:“素无美望”,但却被晋武帝“超居重位”,任为侍中、车骑将军,和两个弟弟珧、济一同,“势倾全国”。尚书褚、郭奕上表正告说“骏小器,不成以任社稷之重”,晋武帝不听。病危时杨骏又被任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辅政大臣。他在晋武帝身后“为政严碎,愎谏自用,不允众心”,“又多树亲党,皆领禁兵,因此公室怨望,全国愤然矣”。这是个专权的外戚,那本人人司马亮呢?据《晋书》本传,在他的历史上战无不败。曾仕魏为东中郎将,“讨诸葛诞于寿春,得胜,免官”。入晋为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又在抵挡羌族的和平中批示能干,再次免官。约莫因为是晋武帝的叔父,辈份高,以是厥后又当了“宗师”,专对司马氏宗室“训导观察,有不遵礼制,小者正以义方,大者随事闻奏”。完整一个过剩人的脚色,能够疏忽不计。

就这么,晋武帝出于公平,继位人选错了,辅政大臣也挑错了,四周又是一群凶神恶煞的宗室,一场争权夺利的妥协便不成避免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惠帝是个痴人,除去吃苦之外,甚么事也不懂。时价全国荒乱,苍生多饿死,他得知后竟说:“为何不吃肉粥?”这么懵懂的天子,天然没法掌管朝政,由他的外祖父杨骏辅政,独揽了晋王朝处所大权。惠帝的皇后贾南凤,是一个有政治野心和阴险毒辣的女人,她不满意处所大权落入杨氏手中。公元291年,贾后与宫中随从官诡计筹划,秘召都督荆州的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今河南洛阳),挟惠帝下诏杀死杨骏、杨珧、杨济兄弟3人,其亲族和翅膀被牵连而死者达几千人。贾后又废黜杨太后为庶人,迫使她绝食而死。晋朝外部大乱就从此次宫廷政变开端了。

杨氏团体被覆灭后,晋廷选举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共执朝政,楚王司马玮因帮手贾后政变有功,乃封为卫将军兼领北军(保卫都城北部的禁兵)中侯,在处所把握兵权,亮、玮之间因此常常发作冲突。贾后以为亮玮两人皆阻碍了本人专权,便又发挥手腕,先要惠帝动手诏给司马玮,令其带领北军,杀死汝南王和卫瓘,然后又承认惠帝下过这道圣旨,反而以司马玮擅杀大臣的罪名,杀了楚王玮。这么贾后就完整把握了晋王朝的大权。

贾后掌权后,大树本人的翅膀,除去依托族兄贾模、内侄贾谧,舅父郭彰这些亲党外,还升引事先的名流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令他们4人共管都城秘密。因为这几团体都具有一定的统治经历,又和贾模等人能“同心辅政”,以是从公元291年至299年的七、八年间,贾后还能保持一个绝对稳定的场面。公元299年,贾后与太子司马遹的冲突又迸发了。惠帝只有一个儿子,即太子司马遹,是后宫谢玫后生,他跟着年齿的增加,对贾后一伙的专权渐露不满之意,惹起了贾后的存眷,贾氏的亲党贾谧等人,又惧怕太子得政以后,也像贾后杀杨骏、逼死杨太后

一样来凑合本人,以是竭力劝贾后废太子。因此贾后诬谄太子有杀戮惠帝和她的希图,废太子为庶人,接着又把太子杀了。太子无罪被害,惹起了诸王和一局部反对太子的朝臣不满。就在太子遹身后一个月,即公元300年四月,在京师洛阳任车骑将军的赵王司马伦,借为太子报仇,采用本人把握的宿卫禁兵,入宫杀掉了贾后和张华、裴頠等翅膀,并重用嬖人孙秀,杀戮异己。次年正月,司马伦又迁惠帝为太上皇,自立为天子,今后宫廷政变又转变成皇族抢夺皇位的妥协。

赵王伦篡夺了帝位,即刻激起了其他宗室诸王的支持,出镇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东)的齐王司马冏开始起兵讨伦,并失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的呼应。三王联军与伦兵在洛阳左近战役了两个多月。后果,赵王伦兵败被杀。同时,司马伦的心腹将领王舆也在都城内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司马冏入京辅政。把握了朝廷大权。

司马冏自辅政后,为了稳固本人的位置,久专朝廷大权,把原本能够立为皇太弟的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安排一边,改立惠帝弟清河王司马遐之子,年仅8岁的司马覃为皇太子。这一招,不单招致司马颖与司马冏干系的决裂,并且也惹起司马乂的不满。公元302年十二月,司马乂结合西镇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支持司马冏。司马乂收兵防御洛阳,军抵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在洛阳的司马冏也举兵讨乂,两边戎行在都城内打开鏖战。一时间,飞矢如雨,火光冲天,混战了3天3夜,冏败,为乂所杀。长沙王乂把握了政权。

公元303年八月,司马颙又派上将张方带领精兵7万结合成都王司马颖的20多万雄师,托言司马乂“论功不平”对都城发起防御。因为两边军力差异,洛阳城危在旦夕。这时候城内的统治团体开端团结。公元304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勾搭局部禁军。拘禁司马冏,向外兵乞降,并把司马乂交给张方用火活活烤死了。司马颖进入洛阳,固然当了丞相,但他依然回到本人的依据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遥执朝政,废太子覃而自兼皇太弟,一时政治中间由洛阳移到邺城。

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遥执朝政时期,政治糜烂,比从前司马冏,司马乂在朝时还要坏,大失民气。因此,东海王司马越率领洛阳禁军,反对惠帝征伐司马颖,后果在汤阴(今河南汤阴县西南)战胜,惠帝被俘至邺城。司马越逃往本人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县北)。河间王司马颙命部将张方率兵占领了洛阳,不久,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都督司马腾联兵攻破邺城,和平进一步扩展。司马颖挟惠帝出走洛阳,皆落入张方之手,又自愿前去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公元305年七月,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防御关中。次年攻入长安。司马颙和司马颖败走,接踵被杀。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把惠帝毒死,另立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晋朝大权最初落入司马越手中。至此,“八王之乱”才告完毕。

从这一次次妥协中能够看出一个分明的特性,即登台扮演的主要人物:杨骏—汝南王亮—贾后—赵王伦—齐王冏等,没有一个是有声威、有才干,掌握得住大局的,而在一个时期内他们手里把握的倒是极端收缩了的君权,这就不克不及不启人以觊觎、抢夺之心。晋武帝身后“山陵未干”事变即接踵而起,其基本缘由即在于此。《晋书·文六五传》史臣曰:假如齐王攸不死,“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光辅嗣君,允厘邦政,……何八王之敢力图,五胡之能竞逐哉!”王夫之以至说:“西晋之亡,亡于齐王攸之见疑而废以死也。攸而存,杨氏不得以擅国,贾后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乱。”

帝国的统治机械越是精细,越是计较细致,越是不克不及有一点闪失。而人治,就是其中最不成靠的要素,惠帝白帮他老爹顶了个罪名,他也是不由自主的一颗棋子。这场骚动,始作俑者,还就是他阿谁老爸。可叹,晋武帝原本不算个懵懂人,只为了要传给本人的后世,把本人全部宗族都搭进去了。为此,全部中国也陪他们家玩了场烽火连天的游戏。中国南方今后也就开端失掉了经济中间的位置,沦入了整整快要300年的民族大交融大碰撞期。一个无私的家属,招致全中国失掉事先的一半的人数,以后的永嘉之乱,又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