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虽然残忍暴力,但是它也有四大功绩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爆发的一场农民起义,这场运动大大加速了满清的倒台,虽说太平天国运动十分的暴力,对很多地区都造成了很严重的打击,但是它总会有一些闪光之处。
太平天国起义是晚清时期最大的内乱,八旗清军入关两百年,曾经从踏破辽东入主中原。有种说法叫做,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这句话也说明了当时八旗军入关时的战斗力。当然,无敌这个词难免有吹嘘的成分,因为冷兵器时代,人口体量的碾压性是不可逆的,八旗军入关也多亏了明末闯王军的插刀。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对比同等级别的体量,八旗军当时非常强。
但走入晚清,随着百年关内的安逸岁月,八旗军失去了入关时期的作战能力,从而在太平军的崛起时,八旗军完全无法抵抗太平军的攻城掠地。大家都知道,清军入关后利用汉将征服南方以及西南各地,如吴三桂之流的武将在统一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可在统一战结束之后,清朝在内政上极其排斥汉官汉将,吴三桂之流的人也遭到鸟尽弓藏。
可由于太平军崛起之时,八旗军无力阻挡太平军,于是清朝的统治者不得不依靠汉将以及地方汉军,这一期间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开始崛起,最终才将太平军消灭。可是清朝解决了太平军这个大患,但是地方武装军队的崛起也让清朝执政者失去了控制,这也就是意味着,大清此时的君权实际上已经下跌,所以对于清朝而言,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1900年庚子事变中,面对入侵的八国联军,东南互保不干预战争。说简单点也就是,如果此时没有外来的大敌,清朝的执政权将被地方权利过大而节制,此后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也是,当清政府政权终结,很快便进入到了军阀割据时期。
太平天国的价值本质上就是催化了清王朝的灭亡。几个次要影响。
(1)太平天国从实质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虽然推开了一扇门但随后又关上了。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才导致“洋务运动”出现。
清廷也不是不知道自身的问题,但因为诸如“强硬对抗外敌”需要起用汉人,但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怕的就是人口多数民族具备军事能力。因此,无论怎样也不会“自掘坟墓”。因此,“咸丰白莲教大起义”时期,乡勇就曾在清朝遍布。但是,之后乡勇又全部被淘汰,一切恢复平静。“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道光皇帝也想着改革,但之后又恢复平静。
(2)道光时期汉人虽然已经崛起但因为没有“军事实力”,不能对清廷产生致命威胁;“太平天国运动”催动汉人军事群体崛起,为日后推翻清朝奠定基础。
如果不是“太平天国运动”险些推翻清廷,为了保住江山,清廷不但不会开始改革开放,更不会全方位重用汉人精英。由此,近代中国也就无法形成,从近代企业的出现、城市的发展、海防的建设、洋枪洋炮被装备、新式教育出现等,无不是在列强入侵以及以“剿灭太平军”为基础的洋务派的反入侵的斗争与反斗争中出现。
(3)“太平天国运动”打散了清廷的统治基础,只能通过“荣华富贵”“忠君思想”维持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以太平天国为核心,它带动了传统的天地会起义、白莲教起义,从而使得太平军、捻军横走南北;整个西北从陕甘到云贵川的各民族起义,将清廷的统治基础彻底打散。清廷的统治基础就是“八旗军”,满八旗在咸丰时期已经不中用了。蒙八旗、汉八旗也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证明无法看当大任。自此,清廷只能依靠以湘楚淮为代表的汉人武装维持统治。
(4)治国理想不在权谋、不在先进与否,只在于稳定与平衡
无论你是思想先进,还是权谋高超,如果不能让民众拥有生存能力,那么,民众的爆发力将是十足破坏的。管你文化还是文物或是法律、道德,这些都不能填饱肚子儿,在肚子面前一切都是假的。清廷过于自私,越是想保住“既得利益”越是保不住,民生永远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