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忽必烈如何将中国扩张到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

2022-05-19

一、稳健温和

征服者

暴烈的蒙古军队以“屠城”扩张的方式,纵横欧亚大陆。但忽必烈一直是比较温和的,在登基之前率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不滥杀;登基以后,更是以稳健温和的行事风格,逐步从征服者角色向统治者角色转变,体现出政治上的愈益成熟。

1252年,忽必烈率军由漠北南征大理,大军行到一个叫曲先脑儿(今蒙古乌兰巴托正南)的地方宿营,忽必烈决定招待一下手下的武将和臣僚,让大家痛饮一番。酒过数巡,兴致正浓,高参姚枢对忽必烈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宋太祖赵匡胤曹彬率军去攻南唐时,不杀一人,还禁止将士掳掠百姓。因此战争过后,市场仍然繁荣,秩序也很稳定,金陵群众把这件事传为佳话。忽必烈听了没有作声,但他心里明白,这是姚枢的劝谏。第二天,在出征前,忽必烈扶着马鞍对姚枢大喊:“昨晚你说的曹彬不乱杀人的事,我也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姚枢高兴地回答:“这是圣人的心肠,是百姓的福音,也是国家的幸福啊!”第二年,征讨大军进抵大理,忽必烈让姚枢制订颁布不许兵士乱杀的命令,于是大理臣民得以保全。

忽必烈认为,在军事上,征伐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征伐是为了占领,占领是为了让别人臣服。为此,他的军事行动变得更稳健、更有政治意义。他首先制定了“南守北攻”的战略,他筹谋全局时以南方的办法对付南方,北方的办法对付北方。在选择攻宋的将领上,他选择了大将伯颜,是因为伯颜不嗜杀人。同时,为防制蒙古人对南方的屠杀,忽必烈一般不轻举急进,并多次指示部下不要杀戮,有效地减轻了蒙古军队对南方的荼毒。

忽必烈具有改革者的作风,他还下令废止辽金以来的酷刑,革除了宋朝黔面(在脸上刺字)的粗蛮办法,禁止买卖滥估价格,也曾将赋税降低。对于南宋有些地主收流民为客户,既把他们当做佃农,也把他们视为农奴买卖的行为,忽必烈也下令禁止。马可・波罗亲眼所及,盛赞忽必烈注重农事,体恤贫民,储备饥荒等善政。

二、深沉锐敏平定叛乱

1259年7月,大汗蒙哥在南征宋朝的途中病逝于四川,负责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图谋继承汗位(与蒙哥、忽必烈为同母兄弟)。忽必烈闻讯后,立即与南宋签订合约,迅速率兵北返,于1260年3月在部分蒙古宗王的拥戴下于开平(后称上都,今内蒙正蓝旗东)抢先即大汗位。4月,阿里不哥也在漠北诸宗王的拥戴下,在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即大汗位,据有漠北地区。双方展开争战,最后,忽必烈取胜,阿里不哥投降。但是,皇位之路并不太平,蒙古宗王的造反仍旧十分激烈。

1287年4月,宗王乃颜起兵造反。不少西北地区的蒙古宗王也跃跃欲试,准备跟随乃颜造反。为了平定乃颜叛乱,减少阻力,忽必烈派谋臣阿沙不花前往各个宗王那里游说,劝说他们放弃反叛。阿沙不花谎称乃颜已经投降,只剩下那些蒙在鼓里的宗王孤军奋战,然后又大夸忽必烈的圣明和宽大,要他们自己前去解释以求得“宽大”处理。由于信息的不畅,各宗王信以为真,于是,各宗王纷纷前往向忽必烈告罪,反叛联盟因此瓦解。

6月,忽必烈亲自率领大军从上都来到撒儿都鲁(今辽河附近),乃颜纠集了十来万军队进逼忽必烈的住所。忽必烈见敌众我寡,接受司农卿铁哥的建议,搭设营帐,端坐在胡床上细斟慢饮,效仿诸葛亮的空城计,以计取胜。叛军虽众,但见忽必烈镇定自若,心里害怕,也不敢发动进攻。不久,忽必烈在乃颜军队退缩之时下令大将李庭率领汉军向叛军发起猛烈进攻,乃颜败走,后被擒杀。7月,忽必烈派人领兵攻打乃颜的余党,一直向北追到金山(今吉林白城市西南大兴安岭),全部剿灭了乃颜部的反叛势力。

经过忽必烈在位三十五年的经营,通过战争手段和政治手段的交替运用,忽必烈成为当时拥有广大辘域的皇帝,他的疆域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

云南

,西北至今新弧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