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刘邦杀功臣是一个一个杀,此人却是一片一片杀,一生事迹堪称传奇

2022-05-19

说到汉高祖刘邦,众所周知在他称帝后,就开始屠杀当初一起的开国功臣,开始他只是一个一个杀,而后世另一人却是一片一片杀,一生事迹堪称传奇。

首先我们来说说刘邦。

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成长为大汉皇帝,他是十分自豪的,同时他也是十分自卑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就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保证他的大汉皇朝国运昌盛,不重蹈秦始皇项羽的老路!刘邦采用郡国并行的政治制度与无为而治的国策避免了大秦二世而亡的结局;刘邦采用消灭异姓王,削弱诸侯实力的政策以及屠杀功臣的方式避免了项羽的结局。不论是刘邦亲自诛杀的异姓王,还是吕稚替刘邦诛杀的功臣,亦或他想杀但是没有杀成的功臣,都算是刘邦杀的功臣!

刘邦登基称帝时封了七个异性王,但到头来都被刘邦接二连三的给杀掉了。对于这些与他同生共死同闯天下的“好兄弟”,一代帝王为何会下如此杀手?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被诛,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这些功臣呢?

第一个牺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刘邦称帝的那一年被刘邦以谋反罪名消灭。

接着是韩信,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样是企图谋反。5年后,刘邦夫人吕皇后对被软禁多年的韩信仍不放心,又用计将他处死于长安宫中,并且诛连三族。

刘邦的怀疑猜忌和残酷无情,使得将士和功臣们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会被他消灭,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来。韩王信就是害怕刘邦的怀疑,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干脆公开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脱不了被追杀的命运。

燕王卢绾是刘邦的同乡,自刘邦浪迹丰沛市井之时,他们就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汉朝开国前,卢绾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刘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谋反企图。

赵王张耳本是刘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谋反被废除王位,贬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当另一将领阳夏侯陈豨被逼反叛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

最残忍的是,刘邦杀了彭越之后,为了威胁警告其他将领和功臣,竟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再派人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功臣们因此更加胆颤心惊。

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

这样,在汉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内,刘邦就利用各种借口,将除远处偏远南方而又势力弱小的长沙王吴芮以外的所有异姓诸侯王相继铲除。

刘邦当初为何要杀功臣?若不杀,会有什么后果?

首先说起刘邦的为人,在还没有成为一个君王时,他就经常回合帮助自己打江山的兄弟们称兄道弟,特别仗义,但是却在后来成为君王之后,对自己当初称兄道弟的功臣们进行打压,虽然起初在刚成为君王之后,刘邦给这些功臣们封为异姓王,就像是当初给这些兄弟的承诺一样,在自己飞黄腾达之后,大家一起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但是这样的好日子没有过多久,刘邦却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他后悔的是当初自己给这些功臣们封异姓王侯的事情,因为在封过之后,刘邦自己手中所剩下的权力几乎是没有任何的保障,于是他便想方设法把这些权力一一收回。而在当时的开国功臣中,不仅有大家多熟知的韩信,张良,萧何之外,还有更多,而在这些人中,韩信,英布被诛,彭越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但是最后刘邦却把他们手中的权力都一一收了回来。

而在历史当中曾有记载,刘邦在最早之前就不是一个仗义忠厚的人,而是一个很无赖的人物,所以后来在刘邦成为君王之后,当然也就不会太信守诺言,在加上当时刘邦在刚成为君王之后,朝中一直都非常不稳,虽说表面上这些功臣都顺从刘邦,但是在事迹的情况下,他们暗中早就已经有了祸心,而这些对于刘邦本人来说,这些人就像是跟当初的项羽一样,再加上不知什么时候,可能这些人就会联合起来干掉他。

那么刘邦为了能够稳固情况,就必须要对这些王侯进行打压,所以最后就有了刘邦将全国的兵力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有人曾说过,刘邦的这样的做法是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但要是站在刘邦的角度着想,若是他们一直都手握权力,总有一天是会危险到刘邦的,所有刘邦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而当时刘邦在收复权力之前,还曾对萧何的动手,而刘邦本就生性多疑,所以不愿意萧何在朝中有过大的权力。

于是后来便削弱了萧何的权力,后来便想法设法把萧何关进了监狱中,而萧何的入狱,让萧何很是不解,直到后来进入狱中之后,才知道,原来刘邦是在削弱萧何的权力,而萧何对此也并没有自救,只是等着刘邦在心情好一些之后,便把萧何给放了出来,虽说后来萧何已经官复原职,但是却再也无心管理朝中的事情,只是默默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直到后来萧何年事已高之后,便病逝了。

或许在众多的功臣中,萧何的下场还是相对比较好一些的吧。或许这就是现实,刘邦身为一个君王,即便心中再由不舍,但是为了自己拼命打下的江山,还有自己有一天不被这些人给干掉,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么如果这么说的话,刘邦这样的做法,还是可以理解的。

而同样是时期,后世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要比他狠多了,杀起开国功臣那是一片一片的杀。

话说朱元璋他祖先几代几乎都是种地的农民,到了朱元璋这一代的时候,差点就要被饿死了。

于是他就开始出门谋生,无奈的情况下,他就去当时的黄觉寺中当和尚,既不愁吃也不愁穿。可是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后,寺院就垮了,没办法的情况下,朱元璋之后再去投奔自己儿时的好友,而此时,他的好友正在跟红巾军闹起义,还混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职务,当朱元璋到了这里之后,很快就得到了一个人的赏识,这人就是郭子兴,他用自己的能耐,让郭子兴还将当时他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要说这个朱元璋确实还是有着打仗的天赋,没过几年就把当时的红军给带领起来了,而且当时在军队里的威望还超过了他的老丈人,这就是老丈人心里特别的不高兴,自己的女婿干了两年,居然比自己还要强,虽然说是女婿,但是远不如亲儿子和干儿子要好一些,后来渐渐的两个人之间也就生出了一点嫌隙,元璋心里面明白自己的老丈人看不得自己好。

也明白自己在这里算是呆不下去了,于是便自己但是对出去独自打仗,而这个时候她小时候最好的朋友,纷纷都投奔了他,而且当时去滁州的时候又收了一个李善长,在之后的这段时间,这些人也成为了朱元璋,红巾军的最主要的将领,朱元璋,带着自己的手下一直,不断的进行打仗,最后也是军队越来越强大,最后成为了整个中原地区十分强大的一个军事力量。

而且当时他在渡江的时候,却遇到了一道非常大的难题,当时的援军就把朱元璋的队伍给包围了,粮食也出现了问题,而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廖永忠的起义军首领就来投奔了他,一下子就解决了他的船只问题,再之后他也成为了建立大明王朝最主要的一员大将。自从朱元璋渡过江之后,各路一些人都开始来投奔他,渐渐的明朝就形成了一个三股势力,而且朱元璋在做了皇帝之后对于这三股势力的明争暗斗。

他一直都是看得十分清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就决定要拿一些人来开刀,而当时后来投靠的一些人,如果拿他们来开刀的话很容易再次引起反叛,而自己的红军老部下也是不行的。而且他刚刚登上皇位,就拿自己最亲近的人动手,难免会寒了很多人的心,正所谓想要什么就来什么,这个时候要用中,恰巧就撞上了这么一个关口,而这个时候朱元璋便以了一个借口就下令将他处死。

从此之后朱元璋也就开始大杀功臣,大明朝的宰相有两人:李善长和胡惟庸

大明朝的开国六公爵是: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因为加封的时候常遇春已去世)。

朱元璋又封了蓝玉郭英傅友德、康茂才、金朝兴等人为侯爵,封了袁兴、袁义、郑用、刘成、郭云等人为伯爵。

这些人初封的时候是无比荣耀的,不仅被赐豪宅,有的还和皇室联姻了,可是这些富贵却没有长久,因为大部分人都被朱元璋给杀了。

后世对于朱元璋大肆杀害开国功臣,有着诸多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在位期间31年,奖励垦荒,让战乱后的大明朝经济复苏,有了历史上的洪武之治,连丢失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都被他收回了,他自己勤于政事,是忧劳而亡的。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