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灭蜀仅仅用了三个月,为什么晋朝建立十五年后才消灭东吴?
三国末期,司马家族执掌魏国政权,此时国内的政治基本稳定,司马昭上位后开始筹划一统三国的大计,在魏国灭蜀之战中,仅仅通过汉中,阴平,绵竹这么几场战役便迫使刘禅投降,为何在灭吴当中拖到了建立晋朝十五年之后?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灭蜀先锋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主刘禅投降,蜀被魏所灭。及后钟会、姜维在蜀发生叛变,据三国志记载,“魏将士奋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可见并未引起大乱,司马昭快速平定。
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279年,司马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主孙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统治下,士兵毫无战意,晋军势如破竹。280年,晋军成功攻克建业,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赤壁大火举世震惊,因此司马炎一直在苦练水军。当时的西晋已经在荆州拥有七万的水军了,并且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些水军的战斗力已经十分的优秀了,而且西晋还拥有了西川之地,可以说实力超过了东吴,那水军战斗力已经解决了,那还要解决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当初灭蜀汉只用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而最为曹魏和蜀汉结合体的晋朝为什么要十五年才灭掉了东吴,按理来说晋朝吞并东吴应该更加的容易才对,那到底是什么阻止了司马炎的脚步?
一、政治问题
蜀汉灭亡之后,曹魏先有邓艾被杀,钟会谋反,之后又有司马炎以晋代魏。这段时间内,肯定不可能爆发灭吴之战。而西晋建立之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稳定局势,毕竟欲攘外先安内,是不变的真理。另外东吴的最后一任皇帝孙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暴君,东吴在他的带领下,不但不会继续发展壮大,反而会走下坡路,甚至会出现君臣不和的现象。如果在东吴内部出现问题之前,西晋便发动了灭吴之战,那么只有让东吴内部越来越团结,从而增加战争的难度;反之,如果只顾稳定自己的形势,对东吴不管不问,东吴没有危机感,问题则会越来越严重,之后再发动战争,西晋需要付出的代价,则会变小。
二、水军实力存在巨在的差距
东吴地处江东,有长江天险为屏障,而西晋的地盘中,曹魏占据的是北方,多平原;蜀汉拥有的是巴蜀,多山地,这些地区的士兵都不习水战,如果贸然出兵,很难取得胜利。毕竟东吴的水军,不但曾在赤壁大败曹操,还因“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吓得曹操退兵。除此之外,名将曹仁、曹休等人,也曾在东吴水军手上吃过大亏。以曹魏为基础建立的西晋,吸取了先人的教训,所以想要伐吴,他们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水军作战水平,否则便不是伐吴,而是给东吴送菜了。然而训练水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三、做战略准备
当然了,水战想要取得胜利,只有水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建造大量的船只,并修好水道,这也是一个大工程。正如《晋书·文帝》中司马昭所言:“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另外发动大型战争,需要足够的物资支持,此时中原地区连年经历战争,老本已经挥霍的差不多了。想要重新积累到足够的物资,并不容易。
正是在这一大堆的原因之下,司马炎并没有急着攻打东吴,然而结果也证明了司马炎的决策是正确的,然而司马炎虽然有点本事,但在历代开国皇帝之中,司马炎可以说是比较差的一个,不仅后期逐渐沉迷享乐,而且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传给了自己的傻瓜儿子,还不如传给自己的弟弟司马攸呢。不然也不至于发生后面的乱世。
- 上一篇:八王之祸乱天下与西晋的短命
- 下一篇:张中行谈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