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弗里德兰战役:拿破仑一生中的经典战役 使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

2022-05-19

弗里德兰战役发生于1807年6月,是拿破仑战争中法军与第四次反法同盟军队在弗里德兰进行的决战。弗里德兰战役对拿破仑击败第四次反法同盟并且掌控整个中东欧具有转折性意义。这次战役后,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拿破仑成为了欧洲中部及西部的实际统治者。

在艾劳会战中,拿破仑牺牲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却完全没有达成预期的战略效果,哪怕只是战术上也难称胜利,单纯伤亡数字上来看,法军几乎比俄军多伤亡了近万人,尤其是奥热罗的第七军团几乎被俄军一面倒得屠杀殆尽,对士气的影响绝对是无法估量。如果不是拿破仑及时发动骑兵冲锋挽回颓势,缪拉、达武足够给力,恐怕迎接法军的将是一场大溃败。

激战中的近卫猎骑兵和掷弹骑兵都损失惨重,达尔曼将军受了致命伤,猎骑兵折损官兵245人、战马235匹,至于近卫掷弹骑兵,他们死伤官兵185人,此外还有1名军官和51名士兵成为俄军战俘——第1、2中队的鹰旗也落入哥萨克手中,这对军队来说更是奇耻大辱。再加上此战并不是俄军遭打毁灭性打击溃不成军,而是主动撤出战场,尽管拿破仑宣布自己胜利了,但是实在很难说得上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所以拿破仑依然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打击反法联盟,证明自己。

在战役前期,法军的初期目标确是想拿下哥尼斯堡。当时拿破仑得到的情报开始有两个重要错误。一个是哥尼斯堡的普军莱斯托克部守军情报显示为5万,实际是2万5。一个是本尼格森的位置,情报为位于多姆瑙,实际已到了多姆瑙东20多公里的弗里德兰。故原部署为缪拉,苏尔特主攻哥尼斯堡方向,达武支援,总兵力6万。其他各部向多姆瑙向心运动,意图包超本尼格森。

6月4日,总兵力已增至10万人的俄军统帅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开始发动攻势,向内伊军进攻,当时内伊军正据守在古茨泰特和阿伦施泰因之间一个暴露的突出部。内伊被迫撤至帕萨尔格河彼岸,但拿破仑当即以第一军、第三军、第四军、第七军和拉纳军反击,结果挽回了局势。在这次战斗中,贝尔纳多特负伤,拿破仑遂派其心腹爱将维克托将军接任第一军军长。

现在,拿破仑决定主动出击,把俄军一举赶出东普鲁士。法军全军以缪拉的骑兵军和苏尔特的第四军为总前卫,于6月8日向前推进,但俄军在海尔斯贝格已构筑了一个坚固的设防营地,6月10日,双方在此交战,法军伤亡惨重。不过拿破仑推进其左翼,以迂回本尼格森的右翼,切断其与供应基地柯尼斯堡之间的联系。俄军被迫退出海尔斯贝格,向巴滕施泰因撤去。

6月12日,拿破仑进占海尔斯贝格,并于次日抵达艾劳,该地正是四个月前双方损失惨重又胜负未决的战场。本尼格森继续向弗里德兰撤退,可供他渡过阿勒河的地点就剩这最后一个,阿勒河在流经弗里德兰以后便在韦劳与普雷格河汇合了。

到战前那天晚间,向弗里德兰运动的拉纳军报来了准确情报,本尼格森主力在弗里德兰附近。弗里德兰是位于柯尼斯堡东南二十七英里,艾劳以东十五英里的一个小镇。拿破仑迅即决定夺取这个战略要点以阻挠俄军撤退。他现有两条阻截路线可供选择:一条在阿勒河西,另一条在阿勒河东。西路较短也较容易,可直达俄军的前进基地柯尼斯堡,那里囤积了大量的给养装备。

但从战略眼光看,这条路线仅能将本尼格森逐回其在里加和科夫诺之间的交通线,而拿破仑又不能深入俄国腹地去追击他们。而东路虽绕道弗里德兰,却可以切断俄军在柯尼斯堡和提尔西特之间的交通线,将本尼格森赶入宽十七英里,背靠波罗的海的柯尼斯贝格半岛,使之困守一隅。

当时曾充任幕僚在拿破仑帐下供职,尔后成为著名军事评论家的约米尼认为,拿破仑本该取东路进军,可实际上他却选择了西路,沿阿勒河的左岸进军。当然,如果走东路作大迂回运动,部队会多走弯路,其右翼也必然会暴露在敌方的攻击之下,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补给方面的困难。

但无论选择哪条路线,弗里德兰均为首要目标,拿破仑决定以主力从巴滕施泰因直取弗里德兰,而派缪拉的骑兵军、达武的第三军和苏尔特的第四军组成左翼负责将莱斯托克军往北逐至柯尼斯堡。拿破仑本人随主力东进弗里德兰,本尼格森的主力正在那里扼守着阿勒河的渡口。这次东进,莫蒂埃的第八军为左翼,内伊的第六军为右翼,拉纳居中,近卫军和维克托的第一军在中路军之后作总预备队。

这时精明的本尼格森窥见拉纳兵少,已准备以优势兵力抢先攻击。但拿破仑的部署是不拘泥唯一目标,灵活多变的。当夜拿破仑以惊人的效率改变了部署,把撒向多姆瑙的网,变成了砸向弗里德兰的巨锤。

6月14日,恰值马伦哥会战七周年纪念日。拿破仑多少有点迷信吉兆,便决定在那一天给本尼格森以迎头痛击。上午3时,他就进攻本尼格森在弗里德兰的桥头堡向各军军长发布了下述作战命令:"内伊元帅为右翼,从波兹南直趋索特拉克,……拉纳元帅居中,从内伊元帅的左侧--海恩里希多夫向左散开直到波兹南村对面。乌迪诺的掷弹兵突击队暂为拉纳的右翼,但要逐渐移至其左翼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拉纳元帅应尽可能将其所属各师疏开配置,以构成两条作战线。莫蒂埃元帅为左翼,扼守海恩里希多夫和柯尼斯堡的道路,并从那疏散开与俄军的右翼对峙。但莫蒂埃元帅则无需前进,因为整个迂回行动是以左翼为枢轴而由右翼实施的。埃斯佩恩将军的骑兵和格鲁希将军的龙骑兵与左翼的骑兵协同,以便敌军一旦在我右翼兵力的强大攻势下被迫后撤,即乘胜追击予敌以最大限度的杀伤。

维克托将军和近卫军的骑兵和步兵在格隆霍夫、波德克姆和波兹南之后构成预备队。拉豪塞的龙骑兵师由维克托将军指挥,拉图尔-莫堡的龙骑兵师由内伊元帅指挥,南苏蒂的重骑兵师配属于拉纳元帅,并与拉纳预备军的骑兵协同动作。整个进军由右翼发起。至于进攻的进展,由内伊元帅掌握,内伊必须听候我的命令撤离。右翼的攻势一开始,凡我方参战炮兵应以恰当的阵列迅速开火以掩护右翼进攻。"

这道命令言简意赅,令人叹为观止。一方面,拿破仑将其计划晓谕各军军长;另一方面,又授予他们相机行事的权力,以确保其计划的实施。上述村庄既已被法军占领,因此其村名也为各作战单位所熟悉。拿破仑手上还握有一支有份量的预备队,同时各兵种间的密切协同也得到充分的保证。

而本尼格森急于拦截拿破仑向普鲁士旧都的进军便在弗里德兰渡过了河并死守,一开始他确实只用面对拉纳的人数不占优势的先头部队,但是在拿破仑赶到后法军在人数上已经有了不小的优势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本尼格森还是依旧死守。

拿破仑很快就看出了本尼格森的俄军阵地的战术弱点。桥头阵地毫无纵深可言,近五万俄军挤在一条狭窄的河谷之中,其后只有一座桥梁,同时,这条河流也不利于防御,由于阿勒河逶迤回环,形成了几个突出部,这就使法军炮兵可以纵射俄军阵地的各个地段。在中午时分,拿破仑将其指挥所移至预备队阵线的中央,内伊、拉纳和莫蒂埃三个军也完成了进攻的部署。下午5时30分,拿破仑发出了前进信号。内伊指挥突击纵队向弗里德兰教堂进攻,但一接近俄军阵地就遭到俄军毁灭性炮火的迎击。

内伊的部队被打退了,却惹恼了旁边维克多军团的杜邦师长。他主动在未得到命令之前命令步兵师向俄军阵地中部快速前进,而维克多军团的炮兵总长塞纳蒙也看出了这次进攻的价值,马上临时聚集起12门大炮,同时派人请维克多批准余下的24门大炮的使用权。

塞纳蒙集中起36门大炮,他留下6门大炮作为备用,把剩下的30门大炮分成左右两面,左右翼各15门大炮。他指挥大炮在杜邦师的右侧前进,由于前进的太快,他很快就超过了法军步兵,带着30门大炮冲到了河岸亲自动手了。塞纳蒙冷静的在离俄军阵地很近的地方部署,大概距离俄军阵地500米的地方,他下令”开火!“,30门大炮同时开火。炎热的天气中,法军的炮手都表现神勇。塞纳蒙之后马上指挥大炮重组,然后从500米的地方继续向前冲。

塞纳蒙的炮队进入了俄军炮阵的射程,稳固的俄军大炮开始向他们开火,塞纳蒙不为所动,命令炮队继续前进,然后停下,布置,开火,再前进,再停下,再开火。反复几次,塞纳蒙从500米冲到了距离俄军步兵不到300米的地方。右边俄军的大炮越来越猛烈了,塞纳蒙的移动炮阵岿然不动,只把炮口对准步兵猛攻。俄军步兵经不住打击,而塞纳蒙对射程还是很不满意。他再次下令”前进!“,从300米又冲到了150米,塞纳蒙下令大炮停下,在俄军的步兵和炮兵炮火夹击中冷静指挥,扫射正面的一切敌人部队。

塞纳蒙的大炮越来越近,威力也越来越大,之后他又下令30门大炮再次前进到120米处,然后一齐开火。在25分钟内,俄军中部的4千多人被击溃。俄军将领对于这群没有掩护还能前进的那么远的炮兵大为恼火,正在准备反击,远处又传来“皇帝万岁”的喊声。

打不死的内伊重组了他的2个步兵师正在冲锋,此外还有杜邦师以及其它陆续加入的炮连,正在向俄军进攻。俄军的炮阵很快就被打成了哑巴,混乱之中,俄军骑兵向塞纳蒙的大炮冲锋,塞纳蒙命令大炮连续发射霰弹,敌人的骑兵顿时被打散,而拉图莫伯尔勇猛的带领龙骑兵冲锋退散的俄军骑兵。俄罗斯近卫军正要赶上,被迎面而来的杜邦师打回了弗里德兰城。

塞纳蒙领导的这次反击,犹如缪拉在艾劳一样。不仅为法军赢得了重组的时间,还前进了很远距离威胁到俄军的最后一快阵地。杜邦把握机会,在塞纳蒙的掩护下杀向弗里德兰城,俄军部分骑兵部队准备对塞纳蒙的大炮实行侧击,塞纳蒙冷静的下令:“正面,侧翼方向!” 大炮灵活的转向侧翼,俄军的骑兵再次被打溃退。是反击的时候了,塞纳蒙把6门大炮交给杜邦,其余的大炮负责支援其它地方的法军步兵。弗里德兰成为了载入帝国史册的法军决定性胜利。

下午八时许,内伊军拿下了弗里德兰。是夜,本尼格森的残部向北,朝普雷格河边的韦劳退却,法军骑兵则乘胜追击。次日,本尼格森在韦劳渡过普雷格河,并向涅曼河上的提尔希特撤退。同日,缪拉、苏尔特和达武也将莱斯托克的普鲁士军从艾劳往北一直赶到了柯尼斯堡,并在普鲁格河左岸立住了脚。普军继续撤退,缪拉又继续追击,一直追到提尔希特。

6月19日,本尼格森请求休战,拿破仑立即接受。他无意也无力深入俄国腹地,因为其交通线延伸得越远就越脆弱。现在除涅曼河以北的梅梅尔地区外,他已占领了整个普鲁士领土。同时,他也急于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达成协议以先发制人,对付奥地利可能的敌对行动。6月25日,拿破仑皇帝和亚历山大在涅曼河中游一只设有篷帐的木筏上举行会晤。塔列朗也奉召抵达但泽,参与拟订和平条款。经过十四天的谈判,拿破仑终于在7月7日与亚历山大一世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两天之后又与普鲁士签订了和约,月底返回巴黎。

尽管从战略角度看,拿破仑只不过把俄军赶回到了他们的交通线,但他在弗里德兰的战术胜利事实证明具有决定性意义。交战双方都伤亡惨重:俄军参战七万六千人,损失了两万人 ;法军八万六千人中损失了近一万人,但拿破仑的近卫军和维克托军的主力除其炮兵外都未参战。俄军还有八十门大炮落入法军手中。

可以说这场战役论精彩程度比不上奥斯特里茨,战术的胜利也不如拿破仑所预想的那样酣畅淋漓,光芒四射,尤其是拿破仑在战术指挥上感觉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唯一值得提一下的就是拿破仑看出了俄军如果被迫后退就会背靠深水而战,俄军阵地被一条深水沟截成两段,这条深水沟流近城便堵成一个小湖,再往下就是处于河湾深处的弗里德兰。而拿破仑要把俄军左翼逼进这个三面受困的地带让其无路可逃并赶到河里去。

但是实际战斗之前双方所做的事很有意思,对于本尼格森来说防止拿破仑进攻普鲁士旧都是对的,但是在面对人数已有很大优势的法军依然死守弗里德兰实在是有点无法理解,再说拿破仑,如果他没有在埃劳停下而是继续沿着河左岸向普鲁士旧都推进那么是否就会取得更大的战果?当然了在情报不明的情况下贸然进军很危险,而若是一时之间攻不下城就会面临被包围的危险。最后对拉纳的英勇坚守给予最高的赞美,当然了格鲁西和乌迪诺也要记上一功。如果不是在拿破仑赶到前坚持住了的话也就没有后来的这场战役了。

但是在战略上,拿破仑却获得了空前的胜利,继打败了普鲁士之后,在与俄国的对抗之中又连续几次将其打败,法国的士气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印证了法国领袖拿破仑那神迹般的军事作战才能,法国的胜利无疑是足以震慑整个反法同盟国的。

他结束了第四次反法联盟,一大半普鲁士领土被拿破仑占领。弗里德兰战役后拿破仑成了欧洲中部及西部的实际统治者。法国开始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势力,同俄国结盟后开始共同将枪口瞄准英国,在欧洲战争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