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立遗嘱死后秘不发丧,待夏主投降统统杀掉
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气贯长虹的戎马生涯中,谁也想不到他会与小小的西夏王国产生难解难分、生死相关的联系。在中国历史上,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摧毁了西夏王国,他自己却在6次征讨西夏、即将大获全胜之时,于归程中在西夏境内的萨里川命归黄泉。那么,西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封建王朝?成吉思汗为何要六征西夏?
党项建西夏
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因其疆域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西夏”。
西夏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以古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族为主体,包括部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封建割据政权。如果从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在今陕西北部建立夏州政权算起,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灭亡为止,西夏王国曾有347年的悠久历史;如果从1038年李元昊称帝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算起,也有189年的历史。
党项族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据史料记载,党项族原来居住在今四川、西藏、青海等省的交界地区,占据的区域“东至松州,西接叶护,南界春桑,北邻吐浑,有地三千余里”。他们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过着“不知嫁穑,土无五谷”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唐朝初年,逐渐向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迁徒。唐朝末年,定居在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一带的党项族平夏部,参加了唐朝对黄巢农民起义军的镇压,其酋长拓跋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爵号夏国公。从此以后,逐渐形成为一支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宋朝初,党项贵族李继迁(拓跋恩恭后裔)附辽抗宋,辽国封其为西平王。1002年,李继迁攻占今宁夏灵武市西南的灵州为西平府,并因其“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且百姓习华风,尚礼好学”等诸多优势,就此定都于西平,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为西夏建国奠定初步基础。之后,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将都城由灵州迁到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市),改名兴州。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即位,自号“嵬名”,自称“吾祖”(即可汗之意),并升兴州为府,定名兴庆府,后改称中兴府。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王朝。在嵬名仁孝统治的54年中,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
蒙古汗目的崛起
13世纪初,蒙古部乞颜酋长铁木真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击败了西起阿尔泰山、东至兴安岭,南起阴山北麓、北至贝加尔湖的漠北草原各游牧部落,于1206年创建了蒙古汗国,结束了漠北数百年的分裂历史。
刚刚建立起来的蒙古汗国,规模不大,国力也不强,远不如临近的金国和花刺子模国,甚至不如西夏和西辽。尤其是强大的金国的存在,对蒙古汗国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威胁。金国长期以来对蒙古部实行“减丁”政策,曾经杀害过成吉思汗的曾祖——蒙古部的首领俺巴孩汗。因而,成吉思汗与金国有着刻骨的世仇之恨,灭金之志早已有之,但这时蒙古汗国的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壮大自己,否则,随时都有被金国扼杀在摇篮里的危险。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壮大自己的汗国势力,为灭金创造有利条件,成吉思汗首先向临近的还未能降服的国家、部落派遣使者招谕、劝降,以便发动一次扩张疆域的战争。
西夏与金国相比较,只有城塞防守而无长城之防护,这对蒙古骑兵来讲毫无绕道避险之处,更无遭受迟滞之虞。由于西夏国地处金源边堡长城西端,先征服西夏之后,可以从长城西端和西夏东境之间隙进攻金国,这样既避开长城之防,又保障了侧翼安全,一举两得。先灭西夏,可以从西边对金实施战略包围,砍断金国的右臂;可以获取大量财物以增强实力;可以求实践而练兵,提高军队战斗力。故此,从1205年到1227年,成吉思汗先后6次对西夏进行了长期的征战。
六征西夏
成吉思汗征灭西夏前后经历23年,时间延续如此之久,并非蒙古军无力征服西夏,而是在此期间,他征服和统一了境外诸部落。南攻北伐,东征西讨,灭国四十。在此转战南北的长期而激烈的战斗过程中,可以说,成吉思汗无暇顾及西夏之事,更无全力进攻西夏的可能,只有从西域还军后才能腾出手来进攻西夏。另一方面,西夏始终不甘心臣服于蒙古汗国,每当蒙古军出兵攻打时,在力不能支的情况下,则无奈求和归降,一旦势力有所恢复,形势对自己有利和有机可乘时,就“礼意渐疏,消极纳贡”,“阴结外援,蓄异图”。在23年的战争中,西夏毁约反叛多次,因而蒙古也用兵多次,由于西夏的伪降,使情况更加复杂化,形成了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加之蒙古军远征欧、亚的广大地区,无法尽早地解决西夏问题,这就是成吉思汗征灭西夏的战争为何用时较长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