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三国末期,司马懿发起政变的时候曹操的老部下为什么见死不救?

2022-05-19

三国末期,天下基本大局已定,魏国盘踞的北方还是过于强大,蜀主刘禅无能,孙权晚年昏庸,国中大多都出现了混乱,而曹操,曹丕,曹睿都属于明主,魏国实力不断增长,以致于实力上两家联合都难以对抗魏国,而就在此时一场酝酿超过曹家三代人的政变即将展开。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乘大将军曹爽陪小皇帝曹芳去京城以南的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睿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他调集敢死劲卒三千人控制了洛京,亲自率部据守洛水浮桥,扼制住各条要道,同时逼迫太后发布诏书,声讨曹爽罪行。

司马懿冒险成功了,无谋无勇、不敢绝地反击、背水一战的曹爽被迫交出了兵权。曹爽交权的目的是想以此换取在洛阳眷属的平安以及保证其身家性命不受侵害。不久,老谋深算、阴狠毒辣的司马懿出尔反尔, 一举诛杀了主动投降的曹爽,为斩草除根还将其家族的男女老幼、亲信党羽数千人诛戮殆尽。史称“高平陵事变”。

史载,司马懿外宽而内忌,善于韬光养晦、耍弄权术。诛灭曹爽集团时,其嗜血残暴的本性显露无疑,举凡曹氏三族、亲信党羽、门生故吏的三族都不能幸免。男女老幼、甚至姑表姐妹早已嫁人的,也全在斩首之列。据记载被杀者多达七千余人。高平陵事变后,曹魏政权实际上已经逐渐被司马氏所掌控。两年后,七十一岁的司马懿故去,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相继执政。

既然魏国持续了怎么久,那为什么高平陵之变会让司马懿轻而易举篡了曹魏政权呢?为什么曹操以前的部下按兵不动呢?这主要是因为利益这两个关键字,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比较浅的,它仅仅代表了曹操老部下的利益。在曹爽掌握了兵权后,他开始重用自己身边的人,忽略了曹操以前手下的人。因此,当这些老部下面对司马懿的叛变,他们无动于衷。其实这些老部下不仅如此,他们还帮助司马懿夺得曹魏的军权。甚至还有的老部下给曹爽写信劝曹爽投降,比如说太尉蒋济。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了得到司马懿的重用,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第二层含义是比较深的,它代表了士族的利益。所谓的士族又称为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在当时的社会中,司马懿和曹操的老部下都是代表了士族,他们当然会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当曹操在位的时候,他采取了“唯才是举”的政策。就算他的老部下之前来自于寒门,但是现在是士族,所以曹操的政策完全是损害了士族的利益。所以作为士族的曹操老部下一定会支持作为士族的司马懿。

因为利益这两字,司马懿发动政变后,让曹操的老部下按兵不动或者支持司马懿。但是有一个人大司农恒范他就不愿跟随司马懿,所以因为曾劝阻曹爽被落得诛杀三族的后果。但是曹爽也因为没有听取大司农恒范的话被杀。总之,司马懿的叛变和曹操老部下的按兵不动,主要是因为利益这两个关键字。有句话正好道出了利益的含义,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