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抗击匈奴 两退秦军 却被谗言所害 阵前被杀 李牧为什么被赵王所冤杀?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李牧的成长经历虽然无从考证,但家庭成分应该属于贵族,既然是贵族,那在战国时期就不愁没有官做,不用从小兵开始奋斗,估计起步就得是基层领导。既然是领导,那手底下就得有人。所以,李牧早期主要是在赵国北方的代郡雁门一带领兵,防御北边的匈奴和其他游牧民族。虽说工作地点条件艰苦,但是授予的权力却不小,可以便宜行事,自行设置官吏。正所谓,上马治军,下马治民。
长期扎根基层的李牧深知,要想边疆安定,还得靠兵强马壮。所以他下令,把从市场上收来的租税,全部用作军资,人家的队伍天天吃的粟米饭,他的队伍天天吃牛肉,即使是到现在,牛肉都不是天天舍得吃的,何况是是要靠牛耕地的古代社会呢。士兵们每天除了训练以外,就是吃饭睡觉,不光福利待遇好,连活都不用干,因为将军有令:敌人来了就进碉堡,不要出去装B,谁要敢浪就收拾谁。
有道是当兵吃粮,谁没事愿意玩命,领导都说不用工作了,小兵还表现个啥,一来二去,虽然没立功,也没让匈奴捞到啥便宜,但是,每回都逃跑实在是不好说也不好听,事情传到了赵王那里,赵王就给李牧捎信:青年,你这几年牛没少吃,活却不好好干,what are you 弄啥嘞?谁曾想李牧连老大的话都不听,赵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李牧同志下课了。
接替李牧的将领,知道李牧是因为胆小才被撤职的,所以他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匈奴每次来他的出去硬怼,勇气可嘉但是效果很差,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眼看着事情一天天闹腾,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山,李牧摆了回谱,而且跟赵老大讲好了条件,非要让我去,一切还按照原来的办。
李汉三同志回来了,匈奴人快乐的抢掠时光结束了,手下的士兵又开始了牛肉照吃,觉照睡,活不干的幸福生活。要说古人还是脸皮薄,每天好吃好喝,时间久了,士兵们都感觉过意不去,再加上天天吃牛肉,有劲没处使,大家都表示,团长,咱就跟他们干一仗吧。眼看军心可用,李牧团长展开部署,调战车千余乘,精骑一万三千,猛士五万,射手十万,展开士兵突击训练。
一切准备妥当后,李牧决定诱敌深入,他先把牲畜放出,引诱匈奴人来抢,然后诈败回转,眼看李牧不经打,匈奴人回去报信,东西多拉不完,大家赶快组团一起上吧。等匈奴人吃了定心丸,在单于的带领下倾巢而出时,李牧令全军左右包抄,一战而胜之,灭襜褴、败东胡、降林胡,单于大败远遁,一仗打出十年和平。
北边的游牧民族好勇斗狠,但也只是个打秋风的,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就走,虽说有点恶心人,却构不成啥致命威胁,西边的邻居秦国就不一样了,全国上下拿人头当硬通货,三天两来头闹事,咬住就不撒嘴,本来旗鼓相当,顶多是互殴,可是自从老领导被儿子饿死以后,形势就飞流直下了,从互殴变成了被殴。
长平火拼虽说吃了大亏,但还是挺过来了,还没等到奋发图强,领导又驾鹤西去了,这也不算大事,老子死了儿子替,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老大看廉颇不顺眼,决定换乐乘来当总司令,谁曾想交接工作出了事故,老将军一怒之下带兵赶跑了新司令,事办完了气出了,人也冷静了,感觉事情闹大了,廉老将军自己也跑路了,烂摊子还没来得及收拾,燕国又来捡便宜,正好被李牧拿来出气。
本来堤外损失堤内补,反正燕国也好打,日子也还过得去,要说真是流年不利,上边老大又换人了,新王登基,老邻居秦国自然要表示表示,秦将桓齮引军攻赵国平阳,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级。秦军并不满足眼前的胜利,还要继续战斗下去,眼见情势如此危急,赵王急调李牧率所部边军回援,与秦军战于宜安,秦军大败,秦将桓齮兵败逃奔外国,李牧因此战大功,受封武安君。
从来只有秦国欺负人,这次吃了大亏,岂肯干休,再发兵攻番吾,李牧再次出马,击退秦军。眼见点子如此扎手,搞不好还要吃亏,秦军决定好汉不吃眼前亏,柿子先捡软的捏,毕竟韩国还在那里,不来不去。李牧这边也是,防守已经吃力,主动出击从何谈起,只能目送秦军从容撤走,自己磨刀擦枪等他下次再来。
秦国东出灭韩,相当之顺利,全国上下群情振奋,人比人气死人,赵国又赶上了大地震闹饥荒,趁你病要你命,秦国决定再试一把,秦国大将王翦攻井陉、杨端和将河内,兵分两路夹攻邯郸,老朋友韩国已经凉了,不用掰指头算,也明白轮到自己了,赵国上下包括李牧,应该都有所准备,得知秦军来攻,李牧、司马尚奉命领军退敌,邯郸保卫战再次打响。
秦军使劲攻,赵军玩命守,我出不去,你也进不来,两军僵持不下,将要柳暗花明之际,郭开同志闪亮登场,拿人钱财,与人方便,做人最重要的是讲诚信,他跟赵王说李牧跟司马尚想谋反,宗室赵葱还有国际友人颜聚,都是大大滴人才,硬要阵前换将,图样图森破的赵王同意了,但是李牧本人不同意,然后就被逮捕杀害了,赵葱、颜聚走马上任,历时三个月,邯郸城破,赵葱战死,颜聚跑路,赵王迁被俘。不是我军无能,只是敌人太狡猾,领导太配合,也只能是一声叹息,这都是命!
李牧为赵国做出这样大的贡献,为什么最终被自己的国家君主所抛弃呢?
一、李牧其实是最后人选
李牧是很受群众的爱戴的,毕竟守卫了他们的和平,呼喊声很高。李牧多次对敌作战,无论是对匈奴,还是对秦国,都没有败绩,他所带领指挥的赵破匈奴之战,肥之战,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军事领域以少胜多的经典。李牧使得战国延续存活了几十年,抵挡了秦国与匈奴的侵入。国君任命李牧为主帅,也是迫于形势所逼。当时的赵国已无将可用,赵括战死,廉颇离开。这时候唯一还在的,并且有经验有头脑的,只有李牧了。虽然国王启用了李牧,但是赵国最终还是被灭亡了,李牧没能力挽狂澜,自己最终也身死于此。
二、功高盖主
廉颇在晚年的时候离开了赵国,在赵国国君看来,是实打实的叛国行为,廉颇主张防御,赵国国君主张进攻,主张防御的下场是什么呢?看看李牧的下场就知道了。李牧为了国家的需要,与逃到魏国的廉颇统一了战线。但是因为此事,赵国国王对李牧却有了看法。同时李牧并非是国王的亲信,在信任上,国王对他一直有着防范。尤其是赵王得知李牧守卫边境时,只守不攻,还明令将士严守边境,不准进攻,这让主张进击的赵王非常不满意。
赵王于是派了其他的将领进行进攻,但是打一次败一次,损失惨重。到了这种时候,赵王才勉强放弃进攻想法,同时因为失败的进攻,使得自己的脸面丢进。当然,即使是这种情况下,赵国还是优先选择廉颇的,不过廉颇的叛国,使得李牧顶上。重新接到军权的李牧,赵王也是充满了防备的,生怕他造反。
三、秦国的离间之计
在战国的诸多国家中,赵国出了不少名将,像是廉颇、赵奢、李牧等人,都极善兵法,军事才能一流。当然,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大家也有不少的误会,赵括的军事能力其实是不算差的,拿结果来看的话,虽然赵国失败,但是给秦国造成了不小的创伤。重用李牧之后,让秦国非常的头疼,这样一个优秀的将领,身经百战,想要攻破赵国是非常困难的。
李牧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他率先攻打燕国,获取两座城池作为自己能力的证明。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肥之战,就是秦军与赵军进行的战斗,当时秦军碰上了李牧的军队,结果被李牧打得大败。之后李牧又多次击败秦军,害的秦军将领都不敢返回秦国,怕受到处罚。秦国在这个时期已经渐渐形成了一统的局势,可是李牧,让秦国难以顺利喘息。
即便是后来的著名大将王翦的进攻,想要拿下赵国也是非常的困难。看在双方僵持不下,一直进行耗着,秦国也是非常不耐烦的。秦国便花了重金腐蚀赵国,他们通过赵王的宠臣郭开,来离间赵王与李牧的关系,然后再民间放出李牧即将造反的假消息。因为赵国国王原本对李牧就存有疑心,加上周围人的教唆,国王立刻下令,撤去李牧等人的职务。
最后的将军被罢免以后,赵国的寿命也即将走到尽头。这还没有让国君放心,即使李牧想要安稳的守护国土,还是让赵王布局找人给暗杀了。李牧死,赵国亡。这样的预言并不是空穴来风。李牧被处死后的三个月,秦国就向赵国发动进攻,赵国城破人亡,国君被俘,赵国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