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魏延如果不死,蜀汉将会如何?
三国末期,蜀国在诸葛亮死后已经成了强弩之末,连年的征战,蜀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对魏国造成实质的威胁了,而且后期蜀国堪当大任的将领屈指可数,本来魏延深受刘备的信任,其军事才能也十分高超,可惜后来却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说起魏延这个人来,大家可能有些比较熟悉,因为在史书上有不少关于这个人物的描写。有人说当时如果说魏延没有去世,而是代替当时诸葛亮的地位和职责的话,会怎样呢?有的人表示说这样的话可能不但帮不到蜀汉,只是说会让蜀汉败落的更快的。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件事情还和魏延本身的一些能力和性格有关。
其实当时魏延的军事实力确实是比较强大的,当时很多人都不如魏延。所以当时刘备也非常的会看人,一眼就看中并且选中了魏延当汉中太守。魏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军事实力,也没有让刘备失望。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其实当时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常的好,有些史书中有相关的记载,但是有些并不是非常属实。其实当时诸葛亮对魏延还不是特别的坏,他也明白魏延的军事实力非常的强大,所以在当时征战的时候还是带上了魏延的,并且还给予了他比较高的职位。
但是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有他的弱点,那么就算是军事才华非常出众的魏延也不例外。魏延虽然说在军事战略方面有比较出众的能力,但是在政务方面的能力却不是非常强,所以说这就是他的致命的弱点了。所以说他只是适合在外带兵打仗,但是如果说起管理政治内务这件重任来,可能就不是那么合适了,所以说就算是他没有去世,也不能完全的取代诸葛亮的地位了。
当时魏延虽然说是一位贤才,但是他的性格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弱点,或许可以说他最后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孤僻的性格导致的。因为才华比较出众,所以魏延可能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在对人待物上都显得有些高傲,但是这样的高傲却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好处,相反还让别人觉得魏延这个人比较的孤僻傲视。所以当时他也得罪了不少的人,当时诸葛亮去世之后,他和杨仪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所以后来他出事的时候,并没有几个人真正愿意出来帮助他,所以才导致他最后被杀了。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表示说就算是魏延没有被杀,就算是他坐上了诸葛亮的位置,那么他也只是说并没有真正的治理实力的。
魏延这个人当时在历史上虽然说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他说白了只不过是当时蜀汉内部斗争的一个牺牲的人而已。因为当时诸葛亮作为统治者,还是需要平衡内部的一些矛盾势力的,所以当时魏延就成为了当时内斗的牺牲品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魏延就算是军事实力非常的出众,但是也不能登上那个位置了。因为当时的荆州派是绝对不会允许魏延成为下一位统治者的。
当时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再加上魏延本身自己的性格一些原因,所以导致了当时魏延是不可能接替诸葛亮的职能的,就算是接替的话也会一塌糊涂的,不仅起不到什么重要的作用,相反还会助长当时的矛盾的。其实魏延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反抗的心,当时如果换作魏延掌握主动权的话,那么肯定又会有一些无辜的人被杀害了,所以由此一定会引起蜀国的内乱。所以说当时很多人觉得魏延虽然军事方面实力确实强,但是确实是不能掌权的,要不然蜀汉势必会出乱子的。魏延作为当时的贤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杀,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件比较可惜的事情了,当时如果不是蜀汉之间的斗争再加上本身性格原因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成为陪葬品了。
魏延也就在蜀国算名将。诸葛之智而近妖。魏延没有那么不堪,只是夷三族之后朝野为了政治正确一致抹黑罢了。中国的史,当不得真。魏延要是投降司马懿,司马懿估计女装来迎做梦笑醒。
魏延的问题,始于刘备对其的破格提拔,同时也因为建兴初年,蜀汉高级将领几乎断层。造成此时朝堂之上论资排辈,汉中太守魏延这样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战阵经验的人,居然能登堂入室。当然其中也有诸葛亮对于魏延义阳人出身的偏爱。随着武侯南征北战,军中后起之秀开始涌现,魏延的存在就愈显尴尬。好在建兴九年以后,诸葛亮先免其汉中太守,又以高翔张翼代其为前部督,最后以中护军费祎代其为司马。有意的旁置魏延,因此才使得魏延之乱的规模并不大。可以一战而定。这样一个本不该重用的人,最终这样一个结果。不得不说是先主武侯两代领导人共同的失误。
魏延好歹也算是个名将落得这个下场,唉,会打仗不会做人啊。觉得魏延很冤枉,但他不死,蜀汉的政局真的会出现很大的动荡,但杨仪夷灭三族就太过分了。其实蛮有意思,丞相用这么两个人当副手,这个御下方式大家可以学习一下。有时候觉得丞相多少也替魏延考虑下吧,毕竟当初那个理想的热血团体就剩下他们两个了。
诸葛亮都已经说魏延不听军令就由他去了还怎么不替魏延考虑,怎料魏延非要往死里作。活着都没能处理好魏延的性格,快死了还能怎么,总不能把军权给魏延吧。真的是太能作了,临时掌兵的杨仪还给他有梁子。感觉他揽了权的话,和诸葛恪下场差不多。魏延谋反了?底层小兵想回家就能证明魏延错杨仪对?人家孙权千里之外怎么能看出来杨仪是小人?其实历史上的杨仪也有很多人评价他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只不过小说人物刻画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真正的历史上人物和小说里的在很多地方都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