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宋太祖赵匡胤立下规矩不杀大臣,宋高宗为什么还是执意杀了岳飞?

2022-05-19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冤假错案,而其中最为让人惋惜气愤的当属岳飞被错杀了,这间接改变了宋朝的国运,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格局。

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皇室对臣僚是最为优待的。早在宋朝开国之初,宋太祖即采纳赵普建议,以“杯酒释兵权”这种相对平和的方式,解除了将领对皇权的威胁。与此同时,宋太祖还立下誓约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如有违背,“天必殛之”。所以在整个北宋时期,历代皇帝大多都严格遵守太祖誓约,即使是曾发生过卢多逊和丁谓图谋篡位,二人最终也不过是流放而已。

南宋建立后,秦桧极力主张对金求和,因此手握兵权的韩世忠、岳飞等将领就成了他的眼中钉。为了向金国表现出求和的最大诚意,秦桧向宋高宗建议实施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即通过明升暗降的手段,收回岳飞等人的兵权,改任虚职。宋高宗也乐于扮演一个宽仁之君的角色,采纳了这一建议。

与北宋宰相赵普的谋国相比,南宋宰相秦桧的“谋国”显的更为心狠手辣。罢免岳飞等人的兵权仅仅是他计划的第一步。秦桧的计划是由张俊和岳飞首先告发韩世忠谋反,诛杀韩世忠后,再由张俊去诬告岳飞。张俊虽然与秦桧同属投降派,但秦桧对张俊也并不信任,他打算在韩世忠、岳飞被杀后,将张俊也一并除去。

就在韩世忠由前线调回临安之后,秦桧向岳飞表露心迹,要岳飞告发韩世忠谋逆。岳飞却直率的回答说绝不“捃摭同列之私”,并立刻写信将秦桧的阴谋告知了韩世忠。韩世忠接到消息,立刻进宫面见高宗。高宗原本也无意违背太祖誓约,毕竟韩世忠和岳飞都先后调任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位列士大夫,没有了兵权,因而也就失去了威胁。好生安慰过后,韩世忠躲过一劫。

与韩世忠、张俊相比,岳飞对宋高宗的威胁可以说是最小的。在南宋四大将领中,岳飞对兵权并无贪恋,早在1140年宋高宗下令班师时,岳飞就曾请辞,但高宗并未同意。而真正拥兵自保的张俊、刘光世等人,宋高宗甚至从未有过责备。显然,同为主站派的韩世忠威胁要比岳飞大得多,在这一问题上,就连秦桧都将将韩世忠列为首诛目标。

不过,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最后都得善终,唯独无兵无权的岳飞却落得惨死,究竟是因为什么,让宋高宗宁愿违背太祖誓约也要杀岳飞呢?

宋高宗虽然一味屈膝求和,但对于太祖不杀士大夫的誓约大体还是遵守的。他在位36年间,一共也就开过三次杀戒,第一次是杀张邦昌(因其叛国投敌甚至僭越称帝);第二次是杀陈东(因其指责高宗帝位不合法,还揭露宫闱丑闻);第三次就是杀岳飞了。如果说前两次开杀戒事出有因的话,那么杀岳飞就完全是冤案了。甚至韩世忠前去质问秦桧时,秦桧也只是道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秦桧虽然对岳飞恨之入骨,但想要杀岳飞这种级别的官员,没有宋高宗的首肯是绝对办不到的,这一点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来。

第一件事是1138年,秦桧力主宋金议和时,官职仅为正八品的枢密院编修胡铨上书高宗,反对降金,并建议诛杀秦桧。秦桧虽然极为痛恨,但无高宗授意,秦桧对胡铨依然无可奈何。

第二件事是1141年,岳飞被定为死罪后,对于岳飞之子岳云,秦桧将其定为流放之刑。宋高宗得知后,当即下旨,“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显然,秦桧等人并无杀岳云之意,但宋高宗却执意将流放改为斩首。

为什么宋高宗对岳飞如此恨之入骨呢?

这还得从1137年春说起。绍兴七年,因秦桧的极力劝说,宋高宗放弃了北伐的打算,下令撤军。岳飞得知后气愤难当,以守孝名义擅自返回庐山。对武将的防范和猜忌原本是赵宋秘而不宣的家规,如今岳飞擅离职守,自然触发了高宗的猜忌。随后,岳飞又听说金朝有意立宋钦宗的儿子为傀儡以对抗南宋,因而上书宋高宗尽快立太子。岳飞本是一片忠心,但他武将的身份却再一次触动了宋高宗,宋高宗以武将不要干涉朝政为由驳斥了岳飞。

这两件事,都让疑神疑鬼的宋高宗开始防范岳飞。深知高宗心思的秦桧,自然开始筹划计策,处理这些武将。而十几年前宋高宗遭遇的一次兵变也成为影响岳飞命运的“蝴蝶翅膀”。

早在1129年,南宋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一次兵变,逼迫高宗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旉。韩世忠、张俊得知后迅速出兵将兵变平定,这次事件也成为宋高宗的一个心结。他对手握重兵的武将原本就有所防范,如今遭遇武将干涉立嗣,自然起了怒火。也正是得益于此次救驾,韩世忠和张俊被高宗排除出了必杀名单,而岳飞则成为必杀的对象。

对此,《朱子语类》说的很明确:“张与韩较与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尽忠报国”的岳飞父子就这样成了冤杀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