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算命的对姚广孝说:相貌异常,必成大器,后果然灵验

2022-05-19

说到明朝姚广孝相信大家都有所听闻,他原来是一和尚,结果遇到一算命的对姚广孝说:相貌异常,必成大器,后果然灵验。

姚广孝出身大家之后,虽说到了他父亲这里已经渐渐没落,但是姚广孝从小就接受了最高规格的教育,所以他在和天下学子的较量中完全不落下风,但是他并没有选择科举进士这条路,同时他也拒绝了继承父亲希望他行医的愿望。其实姚广孝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在很小的时候接触了佛教,并且对其深深的着迷了,从那以后姚广孝一直在默默地研究佛学。

对佛学研究越深他就越对其痴迷,所以最终思虑再三,他决定剃度出家,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和尚。因为他的法号叫做道衍,而由于天资过人,再加上勤奋努力,所以很快在整个南方大家都知道有个名为道衍的和尚了,但是这一切并不能让他感到满足,对知识的渴求欲让他继续前行,很快他就来到了席应真的道教,进行学习,在不断地云游中,他也对天下苍生的情况更加熟悉,也为他增长了见识。

在他皈依佛门的这段时间里,他不仅潜心钻研佛法,而且学习了许多深奥的兵法,所以他不声不响的学会了诸多知识,这让他和同龄人的差距进一步的加大了。但是这时的他对俗世已经没有什么牵挂了,所以他隐居在深山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就在他隐居的这段时间,外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朱元璋从叛军中脱颖而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而这一切也被深山里的姚广孝所得知,他对朱元璋非常欣赏,有着强烈的意愿和他共谋大事,但是遗憾的是这时候朱元璋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所以这让姚广孝懊恼不已。

这让姚广孝陷入了深深的懊恼中,每天都过得非常消沉,而这一切的转机都是他在某一天遇上了一位叫做袁珙的算命先生,这位算命先生用了一句话为姚广孝点亮了明灯。

首先他十分吃惊,他连称:“怎么会有相貌异常的和尚呢?”

姚广孝怎么个异常法呢?

据算命的说,姚广孝一双三角眼凌厉狠辣,你的脸就像一只久卧沙丘的病虎,我能感受到你骨子里流露出的那股杀气

袁珙见到姚广孝的尊荣后,大感惊诧,对其说道:“如今四海升平,为何还会出现相貌如此异常的和尚?你这一双三角眼凌厉狠辣,脸就像一只久卧沙丘的病虎,更可怕的是,骨子里流露出的那股杀气,隐隐透着非凡之相。”

他告诉姚广孝将来他一定会留名青史的,现在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听到这样的鼓舞让姚广孝大为欣喜。

巧合的是同年朱元璋的爱妻因病去世,所以朝廷召集天下所有的得道高僧进宫超度,姚广孝抓住机会进入了皇宫中,并且找机会结识了许多皇子,其中就有朱棣,像姚广孝这样的智者一眼就看出将来朱棣必成大事。尽管一开始朱棣对这个老头非常嫌弃,但是经过短暂的交谈朱棣认可了这个老头,费了一番周折后顺利的把姚广孝带回了自己的大本营。

姚广孝究竟怎么说服的朱棣的呢?

“燕王殿下,贫僧愿意追随您。”

燕王没有料到有和尚会这样,问道:“为何要追随我?”

“贫僧有大礼相送。”

“哦?”燕王更好奇了,一个和尚能有什么礼物可拿来送给他这位王爷呢?

“贫僧要送王爷一顶白帽子。”

朱棣脸上变色,低声问道:“你到底是何人?想找死么?”

朱棣为何变色?

道衍把不便说的话玩了个文字游戏。“王”字头上扣个“白”字,乃是“皇”。朱棣自然会意。

道衍面对朱棣的斥责笑而不答,开始自顾自的打坐。他太了解燕王这种人了,作为朱元璋的儿子,怎么可能没野心?

果然,不一会儿,朱棣自己就找了回来。“跟我来。”

事实证明,要想成大事,必须要善于抓住机会。如果没有机会呢?那就创造机会!

不久后,道衍跟随朱棣前往北平,任庆寿寺住持。

如果他真的老老实实做主持,日后可能就不会发生那场战争了。

偏偏道衍这个住持并不满足于每天青灯古佛、木鱼念经。他经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旁人都要退避。

谈的自然是朝堂大事。朱棣需要道衍这样的谋士来帮助他,因为虽然贵为燕王,但接近权力中心的他处境并不安稳。

尤其在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后,皇位传给了朱棣的侄子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朱允炆上台后,为了集中自己的皇权,听从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实行削藩。可是,要知道,削藩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棘手的大事。

之前,西汉初年,汉景帝听从晁错的《削藩策》,要将刘邦当年分封给诸侯王的领地收归中央,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皇位都不稳了,不得不腰斩晁错。

之后,清代有康熙削三藩,惹得平西王吴三桂举兵造反,半壁江山沦陷,大清险些被推翻。

但年轻的朱允炆显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他上台一个月,龙椅都还没坐热乎,就带着激情开始动手了。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贬为庶人,其中湘王不堪受辱,举家自焚而死。

建文帝并不在乎,他只觉得:嗯,开局不错。雷厉风行而且接连得手。满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他的胸膛中膨胀起来。一切都那么顺利,看起来还会一直顺利下去……

但他低估了自己另一个叔叔朱棣,更没想到在叔叔背后有着一个智谋无双的和尚。

其他藩王被削后,燕王朱棣唇亡齿寒,十分郁闷,有一天看着窗外的冬日景色出了神,随口吟道:“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在一旁的姚广孝马上接了下联:“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

朱棣犹豫不决,说:“此时民心都在朝廷那边,我能怎么办呢?”

道衍的回答是:“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我只知道上天要让你做皇帝,管它所谓的民心作甚?!

道衍又让当年给自己看过相的袁珙和占卜奇才金忠前来,为朱棣预测吉凶。朱棣这才下定决心,要向皇位进军。

一句话就可以鼓动人造反,这就是道衍的魅力。

几百年后的美国,有个信奉禅宗的男人叫做乔布斯。在劝说约翰·斯卡利加盟苹果事业时,他说:“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而道衍需要一个乱世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没有乱世,他就要创造一个!

山不走向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走向山。这就是道衍和尚的霸气。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道衍和尚的力劝,朱棣也许就会在所谓的“民心”面前屈膝,将自己的藩国交出,而沦落为一个不知名的皇亲国戚,何来历史上的永乐大帝?

大志已决后,朱棣开始暗中拉拢军队势力,并且招募自己的勇士。而道衍和尚,披着一身袈裟,手里拿着佛珠,不在寺庙拜佛,却在燕王府内为朱棣训练兵马、打造军器。细心的他居然还养了一大群鹅、鸭子,用它们的叫声来掩盖军事训练的声音。

道衍以前跟随道士学习的权谋机断、阵法等等,此时也开始派上了用场。所谓“技多不压身”,你当初以为没用、只凭兴趣学习的那些技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起到大作用哦。

那么当风暴来临时,道衍的所学到底能否帮助朱棣逃离死祸、一飞冲天呢?

1399年6月,燕王府的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要逮捕燕王官属,幸亏都指挥张信向他偷偷报了信。

事到临头,已经没有退路,反!

朱棣决意立刻起兵,这时,忽然风雨大作,燕王府屋檐上的青色瓦片被吹落下来,砸得粉碎。碎瓦,历来都是不祥之兆。朱棣大惊失色,难道天意注定他起兵必败么

此时,又是道衍出来为朱棣定心。他说:“这是大吉之兆啊,此乃飞龙在天,才会有风雨相从。青瓦落地,说明要换成皇帝用的黄瓦了!”

你瞧瞧,这和尚一张嘴跟玩杂技似的。民心阻碍朱棣起兵的时候他不管民心只管天道,如今天意不祥,他又生生把凶兆解释成大吉之兆。管他呢,反正就是要造反。

心一旦有了方向,整个世界都要为他让路。这也许是成大事者的相通之处。

在道衍和尚的鼓励下,朱棣竖起“清君侧”大旗,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而道衍则负责留守北平大本营,辅佐世子朱高炽

这年十月,朱棣带兵攻下大宁城,而朝廷的南军主帅李景隆则趁机攻打北平。道衍指挥将士守城,丝毫不乱。又在夜里用绳子将军中勇士从城墙系到城外,与朱棣派回来的援军内外夹击朝廷军队,斩首无数。

然而,尽管陆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造反三年后,朱棣的大军仅仅占据了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而已。而朱允炆仍然占据全国大部分地区。

当时朱棣的军队正在攻打山东,可苦战那么长时间,都打不下来。

论兵力、人才资源、物资储备,朱棣都远远落于下风。

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朱棣大军势必被围困剿灭。当不上皇帝倒是次要,能活命就算老天保佑了。这可咋整?

所幸还有道衍!这个当初极力劝他起兵的人,关键时刻终于又送给他一份大礼,让他一飞冲天。

道衍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大战略:不要再跟这些人耗下去了,我们应当直取京师!那里兵力空虚,一定可以攻打下来。

“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

朱棣一拍脑门,对呀,为什么非要揪着实力强劲的山东不放呢?他仿佛看到了道衍为他打开的另一扇大门,通往京城的大门。

在道衍的战略部署下,朱棣转战徐州,后来在淝水、灵璧接连大胜朝廷军队,而后直捣黄龙,渡江夺取京师,一举成功!

可见,当遇到困境的时候,一味撞南墙并非最佳选择,转换一下思维也许就会海阔天空。

攻取京师后,建文帝在大火中下落不明,而朱棣登基称帝,道衍则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

道衍终于实现了他的承诺,将”白帽子“送给了朱棣。但道衍自己,却并没有享受荣华富贵,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中,道衍可称居功至伟。

后来,朱棣几次远征蒙古时,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为朱棣免除了后顾之忧。

永乐二年,朱棣加封道衍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赐名“姚广孝”。

但是,跟姚广孝交谈时,朱棣从来不直呼其名,总是称他为“少师”。可见朱棣对姚广孝有多敬重。

后来,大概觉得姚广孝做和尚日子太清苦寂寞了,朱棣下令要他蓄发还俗,不料却被姚广孝拒绝了。朱棣又赐给他豪宅和美女,姚广孝仍然不为所动,还是做着自己的道衍和尚。

到湖州赈灾时,姚广孝还将自己被赐予的黄金全都分发给宗族同乡。

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男人,上朝时候穿官服,一下朝回家便立刻换上僧衣。倒是颇为有趣。

其实这叫什么?懂分寸,知进退。

所谓“高处不胜寒”,越是位极人臣,越是在钢丝上行走。君不见,历史上多少将相功高震主,最后死于非命。只有极少数人可以保持清醒,急流勇退。

李斯怎么样,伙同赵高胡亥送上帝位,最后还不是被腰斩、夷灭三族?

韩信怎么样?为刘邦打下江山,功高无二,国士无双,被封为齐王。最后却被吕后让宫女们手拿棒槌活活打死了。

往近了说,李善长常遇春蓝玉……哪个不是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的老兄弟?除了徐达明哲保身外,全被灭掉了。(经知友提醒,常遇春不是被过河拆桥灭掉,而是暴病而死。)

姚广孝非常明白“前车之鉴”的道理,所以把这一身袈裟作为他最好的保护色。毕竟,有哪个和尚会篡位夺权呢?

公元1418年(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逝,终年八十四岁。明成祖朱棣为悼念这位大功臣,废朝两日,以僧人的礼制安葬他,并追封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

姚广孝墓塔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

朱棣驾崩后,太子朱高炽即为,是为明仁宗。这位皇帝对自己的老师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姚广孝去世七周年的忌日上,朱高炽亲自撰写祭文,赞扬他的功勋,并特命姚广孝配享朱棣的庙庭。

太庙是什么?那是皇帝一家直系的祭祀场所,一般而言只有皇帝的先辈才可以列入太庙,一般的皇亲国戚都没这个资格。之前也有大臣配享大明太庙,那都是中山王徐达这样的开国武臣。以文臣身份配享太庙的,只有姚广孝一人而已。

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