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送戏下乡新思考

2022-05-19

在近年来南京少有的这个寒冬,江苏省演艺集团“建设新农村??五年千场文艺惠民工程”日前启动。上个周末,记者随省扬剧团赴六合八百桥镇送戏下乡。在大篷车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单薄的戏服,依然笑容灿烂,手眼身法步一丝不苟;台下,农民或坐或站,把广场挤得满满的,在瑟瑟寒风中看得有滋有味。

这一幕,让记者感动的同时,亦生出更多感触。

“送戏下乡”,对于文化活动丰富的城里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每每媒体出现这样的字眼,还会给人作秀之感。其实,真正随团到农民中去,才会觉得“送戏下乡”这四个字,不是轻飘飘的形式主义,应有更多新的思考与行动。

省扬剧团当日在六合八百桥镇演的是经典戏《百岁挂帅》,领衔主演是梅花奖得主徐云秀。随团同行者中,有人叹息:“梅花奖得主如今沦落到了这个地步。”其实,他只是看到了一位优秀戏曲演员亦或戏曲现状的艰难,但他没有看到戏曲开拓更广阔市场的努力和希望。戏曲很大部分市场在农村,寻求戏曲的“商机”在农村也大有可为,剧团和演员多到农村去为农民演出,便会有一种希望:生存得更好。

八百桥镇村民陈秀芳老人是个扬剧迷,演出下午1点半开始,她早上11点就赶到广场占了个好位置。她告诉记者,每次有扬剧团来演出,她都会去看,前两天村民们每人出几块钱“凑份子”,请安徽天长的一个小剧团来演出,连看了5场,这次是省团的名角来,看得过瘾,一点也不觉得冷。是啊,农村里没有剧院,农民一年中很难看到几回真人真唱的现场演出。在如此恶劣的户外环境中,只见他们个个看得无比专注,无比开心,他们对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求尽显其中。

由此看来,“送戏下乡”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只是,我们还应考虑如何把戏送得更好,送得让农民更满意。其实,记者在六合与当地农民聊天,得知现在农民一年也就6月、10月大忙,其它时间都比较闲。所以剧团除了春节期间下乡演出营造过年气氛以外,完全可以将大多数农村演出安排在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时节,这样让演员演得轻松,农民也看得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