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戏痴龙乃馨:两岸同胞从心底认同国粹艺术
爱戏如命的龙乃馨上妆卸妆堪称神速
前台的掌声与叫好仍此起彼伏,龙乃馨已经坐在镜子前开始卸妆。秀美璀璨的白素贞才褪去一半,身旁已然簇拥了不少相熟的票友。“演得真好,扮相真美!”“29号那场我们还要去看你!”“你这一身身的行头,太专业了!”龙乃馨一面与朋友们寒暄,一面招呼记者开始采访??两边都不耽误,恰如她在中文教师与资深票友的两种身份间游刃有余地转换。
昨天下午,龙乃馨主演的《白蛇传》在东城区文化馆的小剧场上演,身姿婀娜的她一登场,闪光灯就噼里啪啦响成一片。曼妙清音在爱戏如痴的票友中掀起阵阵高潮。
提起龙乃馨这位爱戏如命的宝岛奇女子,在近年来两岸的票、伶两界几乎人尽皆知。她自幼爱戏、中学起课余看录像学艺、19岁登台表演,27岁在北京参赛获大奖后遂拜于梅葆玖先生门下,成为梅先生所收的唯一台湾业余弟子。二十几年来在北京、上海、台湾各地演出五十余场……
“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爱好,就是爱戏,这是我二十年来唯一的精神寄托。”她说这话时语气无奈又似娇嗔,四十几岁的人却是小姑娘般的神情。
不疯魔不成活
说起龙乃馨的爱戏,真可谓“不疯魔不成活”。很难让人相信,在场上清音婉转,艳光四射的她竟是个心脏安装着起搏器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龙乃馨二十几岁在美国留学时候心脏病突然发作,几近丧命。而支撑她挺过来的竟是父母的一句承诺:放假回来让她唱戏!1997年4月开刀,在病房她还看梅兰芳大师的录像带,6月就上台唱《霸王别姬》和《宇宙锋》,伤口竟奇迹般不觉疼痛!
龙乃馨近年来大江南北地演出,如今终于把家安在了北京。“搬到北京就是为了唱戏,这里的京剧环境最好!”龙乃馨告诉记者,由于台湾当局推行“去中国化”,京戏很受打压,即便专业演员登台机会都很少。她的全部唱戏行头早就运到了北京。“其实还有我个人的原因,那边带我的老师们基本都仙逝了,触景生情就伤心,所以不想面对。”
没人天生爱京剧
“没人天生爱京剧!”作为一位京剧艺术的普及者,龙馨乃更强调后天环境对兴趣的培养。出生在票友世家的龙乃馨自小就随着爱听戏的父亲耳濡目染,“如果一出戏里没出现俊扮的旦角儿,我就撅嘴了;而一旦出现,哪怕只是宫女,我马上眉开眼笑。”龙乃馨在一篇回忆年少时光的文章中提到。
在台湾京剧界,四十多岁的龙乃馨总是算里面最小的。“在这边我发现20几岁的年轻爱好者很多,对传统非常痴迷。普及、发展京剧应该让它走进校园、向年轻人进行系列介绍,让他们感觉这个东西不遥远、不难懂。”
近年来龙乃馨不仅大江南北地演出,还坚持在网络上进行京剧教学。通过互联网这种现代化的手段推广传统艺术,龙乃馨可谓是海峡两岸第一人。
在台湾教外国学生中文时她在网上开设了关于京剧的网络教学,结果发现,这些对京剧很感兴趣的外国学生22个课时就能看懂《锁麟囊》和《四郎探母》。“这证明其实京剧并不难懂,连外国人都能懂何况是我们中国人?我现在在中国京剧网上进行视频教学,效果还不错。没有人生来就爱京剧,你要带他入门,创造环境让他们更方便更容易地接触到京剧。”
历史会证明这些是立不住的
近年来,像青春版《牡丹亭》和《桃花扇》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昆曲在培养青年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上显然走在了前面。而龙乃馨在这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看法。
“海峡两岸的戏曲界都花了太多的钱在大制作、大包装上,这个东西确实很吸引眼球,但历史会证明这些是立不住的。有这些钱,还不如做一些实在的事情。赶紧请那些还健在的老人,把他们的东西保存下来,再晚真的来不及了!”龙乃馨谈到这些显得特别忧虑。
两岸观众在鉴赏能力上普遍有待提高也是让龙乃馨很“揪心”的地方。“很多观众在“捧角”上很盲从。对于稍稍被人认可的演员就一窝蜂的追捧,其实并没深入了解。这样其实对演员也会有不好的影响,要知道有什么样的观众就会有什么样的演员。”
两岸同胞从心底认同国粹艺术
“东城这里的票友很敬业!我看到他们就觉得这里是个做事情的地方。”龙乃馨去年加入了北京东城区文化馆的票友会,她在这里跟票友们的关系很好。记者的采访多次被前来道贺的票友们打断,大家围住龙乃馨亲切地寒暄。
“这些票友虽然不及专业演员的幼功强,但他们的优势就是爱,发自内心的爱,全身心投入,不计得失。7月份我在台湾时,今天演后半场的王莲章大姐和其他演员就冒着酷暑在地摊公园练习。我们没有功利性的演出,没有任何收入。大家都是凭着一腔热爱。”
“有没有带着这些票友去台湾演出的愿望?”记者最后问。
龙乃馨很兴奋:“我们是有这个愿望,但要看机会。其实大陆票届到台湾演出已经有过。我们希望两岸关系朝好的方面走,这样两岸间京剧交流会很热络。你不知道,台湾观众对京剧演出非常有热情,上次国家京剧院去演出,很多人都买的联票。那么大的剧场座无虚席,一个个眼睛都睁得大大的。两岸毕竟是同根同源,对国粹艺术从心底里是有认同的。”
2006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