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为什么非要出走?出走天京的石达开当时有哪些选择?石达开拥有十万大军为什么最终失败?

2022-05-19

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使得太平军元气大伤,太平天国因此由盛转衰。石达开出走后,连续惨败,最终全军覆没。出走天京的石达开有哪些选择?石达开拥有十万大军为何最终失败?

1863年8月6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被凌迟处死。石达开是太平军的栋梁,20岁就被封为翼王。石达开是一员悍将,北进、东征、西讨,连续击败清军,一度差点逼死了曾国藩。在当年,石达开是杨秀清最为看重的将领。天京事变中,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家属也都被处死。

石达开心灰意冷,认为洪秀全等人成不了大事,率领10多万主力脱离太平军。由此,太平军元气大伤。在连续的转战中,石达开军事作战连遭失败,最终在大渡河边兵败投降。最后时刻,石达开为了保住部署,宁可牺牲自己。最终有约2000太平军战士逃生,石达开自己则被凌迟处死。被执行酷刑时,石达开致死没有呻吟过一声,观者无不动容。

离开洪秀全之后石达开有哪些选择?

以安庆为大本营,继续呆在太平天国,节制各路诸侯

离开了首都天京,洪秀全急得嗷嗷大叫,直接让人送去“义王金牌”与“群臣求情表”,希望石达开能回心转意,不要闹分裂。此时,石达开应该顺水推舟,不能再义气用事,非要外出创业不可。留在安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取得成功之必要条件。

首先,以安庆为大本营,全力支持林启荣守卫九江,支持陈玉成等杀入湖北,直捣湘军腹地,将胡林翼束缚在鄂东一带,巩固西部战线。只要守住了西部,下一步就可以东征江苏、浙江,将“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残余之八旗、绿营兵马消灭,解除两线作战之困境。

此时,翼王坐镇安庆,继续拥戴太平天国,各路诸侯也舍得卖命,达成预期战略目标问题不大。只要“两大营”被消灭,湘军就好对付多了。要知道,此时湘军也是元气大伤,曾国藩还被咸丰赶回老家丁忧,胡林翼孤掌难鸣。湘军一旦被扑灭,清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救援江西林启荣,而后经略浙江、江西,打通对外联系

非要外出单干,也有一条切实可行之道路,即是出兵援助林启荣,守住战略要地九江,而后东征江苏、浙江,打通对外联系。胡林翼、李续宾率领的湘军主力正在围攻九江,且还要分兵支援湖北,防堵陈玉成。

此时,九江城下湘军只有不到5000余人,而石达开却拥兵10余万,是碾压性优势;若是能联合林启荣、黄文金等内外夹击,李续宾除了撤军,别无办法。守住了九江,江西腹地就相对比较安全,这是石达开征讨浙江、江苏之必要条件。

浙江、江苏,是清朝重要之财税来源,却基本没啥像样的清军驻守,若是能不惜一切代价东征,获胜之希望非常大。有了浙江、江苏,石达开不但拥有巨额的财税收入,还可以直接打通与列强之联系,从欧美引进先进的洋枪、洋炮、舰船武装部队。

如此一来,太平军装备将会有质的飞跃,尤其是购买铁甲舰,可以吊打湘军水师,肃清上游。近代化的太平军,要消灭湘军、八旗、绿营,问题也不是很大。

从湖北进入四川,建立川、甘、陕根据地,效仿刘邦经验

石达开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进兵四川,占据川、甘、陕,建立基地;首次进军武昌时,石达开就曾想过,此时也是一样。进入四川,最短的路程就是从安庆水陆并进,攻打湖北,夺取襄阳,将其作为防御清军之屏障,而后主力攻入重庆,最后抵达成都。

此时,湖北是胡林翼地盘,但湘军主力云集九江城下,要抵挡石达开大军,压力很大。当然,石达开不会很顺利,血战不可避免。但是,只要能进入四川,再大的牺牲也无所谓。要知道,夺取了四川、甘肃、陕西,是可以弥补路途中之损失,还可以扩充兵马。

站稳脚跟后,休整两三年,然后大军从潼关出征,联合正在中原一带活跃的“捻军”征讨北京。此时,清军主力大多在江南围剿陈玉成、李秀成,中原只有僧格林沁可堪一用,也是独木难支。只要攻入北京城,清朝皇帝逃跑,各省督抚必然不会听从“流浪朝廷”调遣,大清名存实亡。

出师北伐中原,趁着清朝忙于应付英法之际,杀入燕京

摆在面前的四条路,北伐中原胜算最高,可以在短期内将清朝扑灭。10万大军北伐中原,石达开充任统帅,这将会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壮举。当时,英国、法国正在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东南沿海一路北上,直捣天津大沽口,吓坏了咸丰皇帝。

如此,清朝在北方的军事力量基本云集在天津周围,翼王石达开若能联合“捻军”作战,直接从皖南经苏北,杀到京畿周围一点问题都没有。此时,太平军、“捻军”数十万大军云集京城郊外,咸丰只能下令南方湘军北上勤王,一起对付石达开。如此一来,陈玉成、李秀成等就缺少了劲敌,太平军可以从容扑灭江南清军,打造稳固的战略基地。

翼王石达开呢?数十万大军攻城,清朝又忙于对付英法联军,怎能抵挡得了呢?湘军虽然能战斗,但远水救不了近火,也是没辙。再则,就算湘军能杀到北京,清朝也一样会灭亡。因为,湘军并非朝廷正规军,而是私人武装,是军阀,清朝皇帝只有被架空的份。

综上所述,脱离天京后,石达开有四条路可以走,若是走对其中任意一条,他都有希望推翻清朝。当然了,能否统一全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可惜,石达开听从蹩脚秘书张遂谋之建议,绕道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转了大半个中国才进入四川,沿途兵马损失惨重,只能全军覆没了。

那么,石达开为什么会失败呢?

第一, 脱离团体导致实力削弱严重。

太平天国同石达开本人相比,谁更有号召力?当时不会是石达开。石达开自己只是太平军一个将领而已,无法同整个组织相提并论。而石达开离开南京以后,逐步带部署彻底脱离太平军,自立为王去了。他甚至大肆攻击太平天国,自己成立了所谓的“太平安国”。这大大削弱了太平军的实力,其实也减弱石达开自己的实力。

石达开很多部将本来就是投身太平军的,不愿意另立门户。前后有数万人回到南京,不再听从石的命令。而石达开所到的地区,依靠他自己的影响力,难以得到当地人的支持。在老百姓看来,太平天国毕竟割据一方建立自己的国家,石达开则是四处流窜的将领而已,不成气候。

其实,石达开最大的错误,就是脱离团体。如果他能够学习阎锡山那样,至少名义上服从蒋介石,互相利用对付公同敌人,也就不会败的那么惨了。石达开背靠太平天国大山,而太平军也需要他的数万精兵强将。说到底,还是石达开的小农意识,缺乏长远政治和军事远见。

第二, 流寇的结局都是被歼灭。

表面上,石达开有10多万大军,其实很多都是军人家属,真正能够作战的不过几万人。这几万人中,又有一部分不愿意脱离太平军而叛变了。石达开剩下的兵力不强,已经不可能在太平军曾经闹过的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建立根据地。此时,他的敌人此时不仅仅是清军,还有将他当做叛徒的太平军。

石达开走了以后,洪秀全千方百计的笼络他的部署,让他们回到南京。连杨秀清族弟杨辅清,都率领主力离开石达开。无奈之下,石达开只能到处流窜。清军尾随追击,以石达开区区实力,根本就无法站住脚。流寇这种部队,只能打顺风仗,不能打逆风仗,尤其不能碰强敌。

一旦和强敌遭遇就很容易溃散,更重要的是难以重整旗鼓。流寇缺乏稳定的兵员和补给的来源,无法迅速补充损失。然而,石达开就是这样的流寇,部下叛变投靠清军的也很多。到了四川大渡河,石达开仅剩下几千人,被消耗殆尽了。

第三, 缺乏战略眼光和斗志。

石达开自立门户,南下脱离太平军是战略上的重大错误。如果石达开保持和太平军的联盟立场,两股力量最低程度都能多坚持几年。而石达开却最终选择四川作为立足点,这是大昏招。当年的四川表面上是天府之国,一旦占领可以建立霸业,也绝非一支弱旅可以控制的。

四川人口众多,也算比较富裕,保守估计清军也可以编组20万以上的军队用于剿匪。石达开以区区一二万残兵败将,去擅自攻打四川,形同送死。抛去敌人强大不谈,单单四川复杂的地形,也足以拖垮这点兵力。

石达开足够聪明,就应该深入偏僻的山区或者丛林地带,先保存自己再图后面的发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留下革命的火种。然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失败也就是必然。

同时,石达开自从当兵以来,本来是百战百胜。在离开南京后,石达开却遭遇一系列失败以及内部崩溃,对他的精神是很大的打击。石达开几次试图解散部队,逃到各地隐居躲避。但因朝廷对石达开个人追捕非常严密,只能被迫放弃。最后1年,石达开的情绪非常低落,失去了斗志。

在大渡河变投降的时候,石达开并非就彻底陷入绝境。他如果向西继续前进,就可以进入后来的西康省。这里人口稀少,地瘠民贫,终究还有回转的余地。石达开如果退入这里,最低程度还可以同清军继续周旋几个月。退一步说,到时候实在支撑不住,投降也不算迟。

然而,石达开却没有进入雪域高原的斗志,直接放弃就投降了。你自己都认输了,仗还怎么可能打赢!说到底,石达开还是目光短浅,一个土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