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因为几匹马不惜跨越千里也要开战?
汉朝是一个十分强大的朝代,尤其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的脾气是大家都明白的,汉朝在刘彻手上边境安宁了许多,但是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登基后,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开始着手经略西域。西汉元朔三年,汉朝使臣张骞从西域归来,向汉武帝汇报出使成果,谈到西域大宛国见过一种汗血马,动如疾风闪电,奔腾如飞,中原马匹远远不及。
汉武帝听了,怦然心动。西汉初中期,国防形势严峻,连年与周边的匈奴等游牧部族开战。而游牧部族最大的优势是富产良马,拥有强大的骑兵。而中原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所限,本身缺乏足够的马匹,优良的战马更是少之又少,成为汉朝军队的一大软肋。
从大宛弄到一大批汗血宝马,以此增强汉朝骑兵战斗力,从此成为汉武帝的多年夙愿。但因为大宛国远离中原,《汉书》记载,“大宛国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远在万里之外,汉武帝一时鞭长莫及。加之汉武帝在位初期,汉匈战争正值高峰期,汉武帝无暇西顾,只能暂时把此事搁置下来。
直到公元前104年,随着西汉国防形势渐趋稳定,汉武帝才腾出手来,考虑从大宛获取汗血马之事。他先派使者车令,携带一份厚礼:“持千金及金马”,带着千两黄金和一个金马驹,出使大宛,想从大宛国王那里换取一批汗血马。
然而,车令带到大宛国的黄金和金马并未打动大宛国王和贵族。他们虽然畏惧汉王朝的强大,却仗着两国之间万里之遥,更兼路途艰险,认定西汉王朝拿自己没辙,所以,拒绝交换自己视若珍宝的汗血马。这原本完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外交斡旋、利益疏通来解决问题。然而,汉使车令却在大宛国的朝堂上做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极不理智的行为。他竟然对大宛王破口大骂,并用铁锤击碎了带去的金马,然后扬长而去。因为车令不理智的行为,受到侮辱的大宛王下令截杀汉使,不仅将黄金和使团所携带的财物全部夺取,更诛杀了使团的所有成员。西汉使团被全部诛杀,这是汉武帝外交史上的第一次。汉武帝自然将其视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他选择了用武力解决问题。
“汗血马战争”从公元前104年开始,到公元前101年为止,持续了三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先后带领十一万汉军两次远征大宛,历经苦战,克服了路途险远、粮秣不继、孤军深入等多种困难,逼迫大宛投降,大宛乖乖交出了“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馀匹”,汉军得胜而归。但这次战争给汉朝带来的损失也十分严重,因为长途跋涉和频繁作战、粮食短缺等因素造成大量士兵伤亡,“军入玉门者万馀人”,为了汗血马汉武帝可谓不惜血本。
公元前101年,西征大军攻陷大宛国,诛杀大宛王返回长安时,仅剩下一万余人,为皇帝带回了一千余匹汗血宝马。“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感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这就是汉武帝见到四蹄生风、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后龙颜大悦,所作的《西极天马歌》。经过两次西征,大汉军威威震整个西域。大军主帅、贰师将军李广利也一战成名,受封海西侯,更成为汉武帝晚年讨伐匈奴最为倚重的将领。
只是,西征历时四年,十万汉家儿郎,万里黄沙、千里盐泽、流沙无数、草木不生,连把枯骨都带不回故园。用十万人的性命换一千匹马,合不合算?我相信,很多人会认为,汗血宝马可以改良中原王朝的马种,让中原王朝在往后和北方草原民族的交锋中更有优势,这是个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好事。所以,牺牲再多的人都是值得的。
但是事实上,汉武帝发动的汗血马战争,是用整个王朝在为一个外交使节不理智的荒唐行为买单,为自己的颜面买单。那些带着皇帝赏赐给各国君主厚礼的汉使们出使的目的只是取悦皇帝和为自己谋取私利,并未意识到外交的目的是和平而非战争。
- 上一篇:孝庄太后是谁
- 下一篇:坎尼会战的军事价值:坎尼成一种主要的战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