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宋代为什么经济富足,但是却沦为千古笑柄,是什么原因?

2022-05-19

宋朝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时期,但是薄弱的军事力量以及民间崇尚柔弱的风气,让缺乏尚武精神的宋朝软弱无力,实在让人气愤。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宋朝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算是最为发达的了。仅从铸币数量就可见一斑。据史籍记载,自宋太祖时代开始,铸币数到了每年五百万的数量。其两年的铸币数就要超过四百年后明朝二百七十六年间所铸造的总和。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在宋朝,唐宋八大家也有六位在宋朝。然而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个社会、文化、经济都高度发展的朝代却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饱受临近少数民族政权的欺凌。宋朝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却远远没有完成一个强大朝代应该完成的大一统局面。特别是南宋,仅仅坐拥半壁江山苟延残喘。

追溯根源,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宋王朝从建国开始就重文轻武。赵匡胤立国便是因为兵权在握,从而简单地废掉了小皇帝,自己黄袍加身。他亲身经历唐朝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历史,又知道自己是如何夺得皇权的,所以一开国就将军事权力高度中央化,令文官大抬其头。因此宋朝的文治传统深厚,国家俨然一副书生模样。但是宋朝却不幸恰逢强敌环绕的时代。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大多处于野蛮好战时期,对中原虎视眈眈。试想当野蛮遇上文明,将是一场多么大的灾难。所以,以文帅武直接导致宋朝积弱的状态。

虽说中国每个中原王朝难免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骚扰,从秦汉时的匈奴到唐代的突厥,但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被中原王朝抵御在外。即便遇到再强大的少数民族,中原王朝也能保证在防守状态下不失时机地反击,特别是唐朝全盛时期,曾一度令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向其俯首称臣。然而,宋朝虽然富裕,武将辈出,可偏偏总是被少数民族逼得走投无路,割地赔款。

这些,都源自于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是“重文轻武”导致了国家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文臣群体的“恐武症”,及由此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宋代最高统治集团对武将无孔不入的高度防范伺察,文官集团对武将群体的极度鄙薄与蔑视,直接绞杀了王朝的锋芒,这样的大宋如何能够强大?

宋朝在当时可谓超级富国,在那个时代已经与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的五十多个国家通商。《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景象,千年后仍让世人惊叹不已。但富不简单地等同于强,这样一个没有尚武精神、没有强大国防作后盾的民族,即使经济再强大繁荣,也同样会丧权辱国。

幽云十六州是后晋之后包括宋代在内的汉族子民心头的一个痛处。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公元938年,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之地献出来,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一线。宋朝的统治者多次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几次准备或攻打未果后不得不放弃了。景德元年的澶渊之盟,宋朝本是胜利一方,竟然承认契丹占有幽云十六州的合法性,还每年送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开创了岁币的恶例。

历朝历代,没有武功,哪有文治?没有武备,经济再繁荣、文化再灿烂,也会成为一堆瓦砾。汉唐的文治就是建立在武功的基础上的。然而,宋代却彻底颠覆了这个传统,如何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