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刘备入蜀第一功臣,也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为什么丞相不是他?

2022-05-19

诸葛亮千古奇才,又忠心耿耿,虽然刘备知道他的一片忠心,但是还是因为诸葛亮过人的智慧而隐隐担心,因此还是有些许的提防的。

刘备提防诸葛亮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诸葛亮太“聪明”了,聪明到刘备甚至有的害怕。那么,三国之中还有比诸葛亮更善于用计谋的人吗?但是肯定,他就是法正

刘备出兵打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姑且不讨论是不是完全为了给关羽报仇才发动的战争。诸葛亮用尽浑身解数依旧没有劝阻刘备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诸葛亮叹息说:“若有法孝直在,定能劝说先主。”诸葛亮所说的是何方神圣?可以劝服刘备?

显然诸葛说的就是法正。刘备与法正的渊源还得从刘备攻蜀开始说起。刘备入蜀时刘璋派法正孟达各领二千人去荆州欢迎刘备。

刘备虽然心里是高兴,但毕竟信不过这些蜀人,于是夺了法正兵,全部交给孟达率领,留守荆州,受诸葛亮和关羽节制。接着让法正以谋士身份随从入川,同为谋士的还有庞统。刘备入蜀之后,刘璋竟没有发觉自己的军队有变动,直到刘备呆了一段时间,找到了借口准备对刘璋开战。打了几年,刘备得蜀。之后刘备论功行赏,法正作为谋士,受了重赏。后来刘备一直都很看重法正。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是股肱,法正是谋主。都各有千秋,不同的作用,俩人共同辅佐刘备建大业,在大事上两人是一致的。

史书也记载,诸葛亮很佩服法正的智术。

法正死后,刘备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并追谥为翼候。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夷陵之战,蜀军大败退回白帝。于是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

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可见诸葛亮对法正在刘备那儿的作用是肯定的,法正能够对刘备伐吴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法正没有死的话是不是能够真的能扭转乾坤呢?

其实从局势上看也不一定,北伐想要打胜仗最重要的切入点是:“一旦北方有事”,说的就是如果曹魏或晋出现大规模内乱,那么这时候趁机攻打的赢面要大得多,完全凭蜀汉自己的实力,还是有悬殊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握蜀国大权,那么如果法正没有死的话,蜀国会不会由法正掌权呢?奇葩姐觉得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在刘备正式称王之前,他实际的“相”就是诸葛亮了,这一点,当时人看得很清楚。譬如刘备取西川前,别人议论他能否成功,就有这样的话:“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诸葛为“相”,关、张为“将”,这还不清楚吗?

其实说诸葛亮在刘备政权中担任事实的相职,还有更明确的史料。《诸葛亮传》:“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军师将军,是诸葛亮的正式官衔,但他干的实事,却是“署左将军府事”。要知道,当时刘备的正式官衔,就是“左将军”,而诸葛亮却坐在“左将军”的官府里,替刘备处理政务,这不是实际的“相”,又是什么?

再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更是诸葛亮实掌相权的铁证。国君不在,自然要由最重要的大臣替他主持国事。刘备主外,诸葛亮主内,君、相分工,不亦宜乎?这时法正跟随刘备,出谋划策,谓之“谋主”,与“股肱”相比,差了一等。

有人望文生义,竟把“足食足兵”理解为调兵调粮,诸葛亮的工作类似于“后勤部长”,其差谬岂可以道里计?“足食足兵”,典出《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的意思是说: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使粮食充足,军备丰裕,并使老百姓信任统治者。所以“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就是说他已经代替刘备在主持军政大事,治理国家了。

而且法正的智术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法正在蜀郡的时候名声就很不好。有记载,法正在刘璋手上做校尉时“为其州邑俱侨克者所谤无行。”意思就是说,法正的品行不行。后来法正投靠了刘备,担任蜀郡太守后,“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意思是说:法正心胸狭窄,由于大家曾经看不起他,就为过去的一点小小的恩怨,哪怕是一顿饭的事都进行报复,杀了好几个人。

这事可以看出法正确实品德不怎么样。但是一个国家的丞相不但需要法正那样的谋略。更要强大的人际关系,这样别人才会去服你。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毕竟法正死了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谁也说不好假如他还活着会发生些什么故事,所以后人们也只能扼腕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