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被誉为圣童,因病致贫后学医,药王孙思邈的传奇故事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神医,如华佗,扁鹊等,今天我们就说说,药王孙思邈的传奇故事,幼年被誉为圣童,因病致贫后学医,后成一代神医。
孙思邈是历史记载中有名的神医,曾经在陕西的北五台山隐居过,世人纪念他的恩德,将此山改为“药王山”,又为他修建了药王祠以表纪念,幸运的是这座药王大殿一直留存至今,让后人能够感受到当时药王的辉煌。明隆庆六年的时候,为了保留孙思邈的成就,雕刻了石碑,上面刻着《千金宝要》和《海上方》,包含了上千的重要药方。
孙思邈有着一手的好医术,治好了无数病人,对于自己的身体也同样管理得当,无论哪种说法,他都是一个活过一百岁的老人,更有人认为他活到了165岁,虽然放在现代来说,医疗手段有多么先进,如此长寿的老人还没有出现过。可孙思邈却凭借着自己的医术,成功地让自己跨过百岁大关,可以说是很厉害了。
孙思邈在医学上的造诣是很深的,算是从小学到老了,少年时好学,天资聪颖,七岁时能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记载,西魏大臣、历史上的最牛老丈人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
后来,孙思邈“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可谓是因病致穷的典范,要是在现在,那可是习大大惠民政策的主要帮扶对象,是总书记时常惦记的人——贫困人口。可惜那时候没有这么好的社会福利政策,孙思邈就这样因为看病罄尽家产。
孙思邈因此弃文从医,立志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为己任。因为年少时因病致贫的遭遇,孙思邈特别重视医德,他主张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他认为,医生必须以救死扶伤为唯一职责,应该为此倾心倾力,其它则“无欲无求”。孙思邈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道家医德思想,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和实践者。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古今医学界为数不多的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
孙思邈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不能见死不救。“君子不以医药取利”。他关心病人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中外汉夷,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实为后世之楷模,千余年来,一直受中国人民和医学工作者所称颂,颇有佛教药王菩萨的大慈大悲的精神,所以被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对于入仕做官并没有兴趣,他认为做官需要每天忙于人情世故和勾心斗角,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即使朝廷封赐他,都被他多次拒绝了,就连隋文帝亲自下令让他做国子博士,孙思邈也拒绝了,假装生病,婉转拒绝。
等到李世民登基后,也想见见这位奇人,等到他们见到孙思邈的时候,都被他的样子吓到了,因为此时已经六十岁的孙思邈竟然还是像年轻人一样,这让皇帝很是惊奇,不由说道,“本来我是不相信得道传说的,但是看见你如今的模样,我相信了原来仙人是存在的。“皇帝本想着将他留在朝廷,但孙思邈面对权势和富贵,丝毫不为所动,坚决不入朝为官。
当时的文人墨客听闻此事后,纷纷感叹孙思邈的高风亮节,很是敬仰他,甚至是将他认为师长,以周全的礼数对待孙思邈。他的一位“粉丝“卢照邻曾经请教过他,为什么神医能够医治别人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呢?对于这个疑问,孙思邈也给出了很有哲理性的一个回答,世界上是存在天道的,治国者领悟了天道的奥妙,便可以治理天下,而医者也同样可以领悟天道的奥妙,四季五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进行交替,一旦被打乱,那么人的身体也会发生变化。
孙思邈举了一个例子,天道的“气“,在不同的变换下,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顺的时候便是雨水,而愤怒的时候就汇聚成了狂风,还会凝结成霜雾,那么人也会有”气“的变换交替,气在四肢五脏中运行,早晚间进行吐纳呼吸,在身体周围形成了卫气和营气,如果两种气内敛,那么便展现出这个人的精神外贸,若是外放的话,那便表现为声音,这便是天道表现在人身上的规律。
同样是自然界的阴阳,在人的身体上也存在,若是阴阳守衡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身体健康,一旦失衡的话,就会生病,比如气血上涌而身体发热,积郁则会生瘤,奔腾则会体虚气喘,将这样的现象用在大自然上也是同样适用,所以治病也应该遵循同样的自然准则。
他还总结了一句话,“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将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要想治好病,就需要有信心,心态积极,但也需要小心对待,谨遵医嘱,若是出现了突发情况,也不可乱了方寸,随机应变。这样看来态度和方法都有了,那么医治一位病人最重要的两要素也具备了,还愁病人治不好吗?
孙思邈是位优秀的医者,不只是他出色的医术,还有他优秀的医德,这些都是无可挑剔的,他将人和大自然融于一体地看待,从天道中找到万物规律,治好了无数的病人,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财富”,后世医者都以他为标杆进行学习。他在《千金方》中重点提到了“大医精诚”的思想,提出医德是最为重要的,他的思想大多流传后世,被世人所学习传承,孙思邈做出的贡献是无价而永远的。
孙思邈的一生都勤于著书,他想将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写在书中,以供后人所看,直到他头发都变白了,他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历史评价
唐·李世民:故知有道者,羡门、广成岂虚言哉 !凿开经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宋·林道《省心录·论医》: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宋·叶梦得:孙真人为千金方两部,独伤寒未之尽,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后三十年作千金翼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引《历代名医图赞》: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
明·夏树芳《法喜志·卷二》载:孙思邈知识广博,深通庄、老学说,对佛教典籍也无所不涉,被佛教尊为药师佛化身。
清·徐大椿: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