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宁夏京剧团大篷车今春又出发转战固原

2022-05-19

4月25日,阳光明媚。

下午14时,宁夏京剧团大篷车驶进了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小学旁的一片空地上。京剧团党委书记、大篷车演出队领队华来眯着眼看看火红的太阳,猛灌一口矿泉水,对着正拿着干饼子下咽的队员们喊了一声:“开工!”14时20分,一个简易的流动舞台搭了起来,音响、道具、演员全部到位。14时30分,演出开始。“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随着“阿庆嫂”清亮的嗓音,台下立即围满了听戏的村民。

“这是咱京剧团到固原的第16天,整整演出了30场了!”华来沙哑着嗓音对记者笑,洁白的牙齿与晒得黝黑的面孔对比鲜明。华来告诉记者,早上他们刚刚在原州区红庄村演出结束,马不停蹄赶到这里,明天他们又要“转战”隆德。

京剧《沙家浜》唱罢,滑稽魔术、流行歌曲、舞蹈、二胡独奏,丰富多彩的节目依次拉开……台下2000余观众看得目不转睛,孩子们跟着演员一起哼唱。张易镇村民李爱琴问身旁的村民:“今儿是啥节日?咋演这么好的节目?”京剧团业务科长刘晓鹏在台下一边细看节目,一边“抠”演员们的表情、动作。“一天两场戏,必须保质保量,今儿天气好,大家状态特别到位。”来到固原的16天里,刘晓鹏对天气的关注几乎比气象台还要敏感,但无论是大风扬沙天气,还是雨夹雪天气,大篷车的露天演出都是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4月11日中午,刚从西吉县苏堡乡演出完,在赶往马建乡途中,大篷车队遭遇暴风雪,陡峭的山路瞬间变成泥坡,大篷车被迫停在半山腰。一边是万丈深沟,一边是山路泥泞,还要赶预定时间到达演出现场,怎么办?京剧团47名演职人员主动下车,推车上山。一些体弱的老同志高血压、心脏病症突发,队员们相互搀扶着继续前行。一个小时后,大篷车顺利爬上山坡,47名队员变成了“泥人儿”。到达演出现场,队员们立即调整状态,精神抖擞地上场,没有一个人因病告假。

4月16日,大篷车来到吉强镇杨坊乡时,6级大风仍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搭台、化妆,一切准备就绪,观众席上却只有四五个老人缩着脖子聊天。“照常演出!无论是一个观众还是一万个观众,都要保质保量!咱要对得起每一个观众!”华来的话掷地有声。锣鼓敲起来,音乐响起来,穿着轻衫薄袖的演员们在冷风中翩翩起舞,笑容依旧。大风把舞台的地毯掀起老高,舞美师程来宁立即组织演职人员拿箱子、柜子压住地毯,演出丝毫没受阻隔。10分钟后,在屋里避风取暖的群众们,纷纷走出家门,数百人围在大篷车旁,掌声一浪盖过一浪。“这么恶劣的天,你们城里来的剧团还要为咱们演出!这么好的演出咱再不看,不是昧了良心么!”乡亲们对华来诉说着感激之情,眼里泪花闪闪。

每天两场演出,一天只吃一顿饭,就这样,宁夏京剧团大篷车演出队队员们迎着风雪,奔波在固原山区的陡峭山路上。仅半个月,他们踏遍了西吉县的所有乡镇。“感觉像打仗一样紧张。累,但是看到乡里老百姓的这么欢迎,心里就感到很荣幸。”饰演刁德一的国家一级演员高恩福,一下场,匆匆卸完妆,立即到后台帮助其他演员准备道具。高恩福告诉记者:“一次在西吉演出,一个老太太听说大篷车来演戏,特意让女儿搀扶着,走了20里山路来看演出。从4月10日演出至今,大篷车每演一处,观众都在500人以上,到县城演出时,观众多达1万人。

“大篷车艺术就是走向群众的艺术!我们深深感觉到,农民群众特别需要我们能把节目送到家门口。”刘晓鹏告诉记者,他们还将在宁南山区待下去,大篷车队打算在宁南山区演足76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