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崇祯这么勤政,明朝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2022-05-19

时间是1644年,曾经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有过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等治世的大明帝国走到了即将消亡的前夕。

当时在位的是明思宗朱由检,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崇祯。

16岁继承大统的崇祯皇帝,登基不久后,就雷厉风行地清除了干权摄政的大奸臣魏忠贤,以及其党羽的势力,一扫阉党之祸,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真可谓是少年英才。

更与历朝历代的末代君主不同的是,崇祯皇帝继位后的17年中励精图治,勤政为民,节俭朴素,常常鸡鸣就起床,深夜还经常召见廷臣,探求治国方策,据史料记载,他每天工作时间有十四到十六个小时,并六下罪已昭,其勤奋,刻苦和严于律己在千年帝制上也是少见的。

崇祯力挽狂澜,企图扶大厦之将倾,想以此复兴大明的盛世和辉煌。

但是结果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在他33岁时,继位17年后,北京城破,崇祯来到皇家御苑煤山,看到一颗歪脖子树,最后在树上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明朝也正式覆灭,成为了历史。

为什么励精图治,勤勤恳恳的崇祯皇帝拯救不了大明朝?

除去地方势力割据,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蝗灾旱灾的自然灾害,文官集团内部倾轧等等这北京富家女胡雅捷些外部因素外,或许崇祯皇帝也对明朝的覆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勤奋的君主并不代表就是优秀的君主。崇祯在管理文武百官时犯了诸多致命的错误,作为一个帝国掌舵者,崇祯是不及格的。

因为猜忌多疑,他处死了镇守疆土,能征善战的大将袁崇焕和其他将领。并且崇祯虽然除去了擅权的大太监魏忠贤,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使用自己的心腹太监,依然给予他们极大的权力,当时掌管整个北京城城防的九门提督就是由毫无军事才能的太监担任。

再加上,崇祯太过刚愎自用,对大臣并不信任,在位短短17年中就换了54个内阁,并且其任下的14个兵部尚书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如此混乱管理,苛待下属,也可以说是古今罕见。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官员愿意从心底里跟随他,李自成打到北京,崇祯叫大臣来上朝,没有一个肯来的,他最后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仔细想想,其实并不奇怪。

从团队管理的角度来看,崇祯并不是一个好领导,即使他并不像宋徽宗、陈后主、隋炀帝这样的末代之君一样沉迷酒色,懒惰放纵,不理朝政。

但是他无识人之明,更无用人之才,亲小人远贤臣,多疑任性,简单粗暴,还多次冤杀大将,造成良将忠臣人人自危,离心离德,致使明朝出现了严重的人才危机,结果上位掌权的都是些没有才能,阿谀奉承的人,为最后的惨淡结局埋下伏笔。

《明史》中评论崇祯时说到,他“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而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也指出崇祯:“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十七年不能算是短促的岁月,但只看见他今天在削籍大臣,明天在大辟疆吏,弄得大家都手足无所措”。

一个国家的掌舵者和一个公司的负责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职责和作用是一样,最核心的是要管理好下属,带出优秀的团队,凝聚人心,拧成一股绳,在一起齐心协力地战胜困难,完成目标,创造辉煌。

能带出优秀团队的管理者,一定就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反之,如果下面的团队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无论领导者个人如何勤勉,能力如何强大,个人魅力如何光彩四射,都称不上是一个合作的领导者。不懂带团队,就只能干到死,并且往往还没有良好的效果,就像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