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千里赴任途中多有变数 朝廷有制度:官大的派兵 官小的靠命
古代的时候一些官员刚上任的时候几乎都不在自己家周边,有的地方去赴任甚至路途上千里,那么这些官员去赴任的时候会有朝廷派兵进行护送吗?
一般情况下,古代官员长途赴任,身边是不会有朝廷派兵保护的。但如果官员的地位足够高、或者带有特殊的使命,也是会配有侍卫的。或者名义上没有带兵,实际上相当于带兵。
先说两个不带兵的例子。
一个是南宋诗人陆游,因为指责宋孝宗用人不当,被贬为夔州通判。乾道六年的闰五月,陆游从家乡绍兴出发,乘船前往四川夔州,一路上游山玩水,拜访各地朋友,许多地方的官员都出面款待。陆游的官阶不高,所以身边只有自己的仆从,有些官员还会带着小妾、婢女,但不会有军人护卫。
再说一个明末清初的例子。
明末清初,各种势力在四川反复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又赶上大旱,四川人口锐减,百不存一。《客滇述》中说,当时川中非常荒凉,一些城市内外到处可以看到虎狼。有一个名叫张懋赏的人,被任命为荣昌县的知县,荣昌的位置在重庆附近。张懋赏带着仆人,加上他本人一共八个人前去上任,进入县城之后发现城中蒿草满地,不见一人。黄昏时候竟然来了一群虎,八人当中被老虎叼走了五个。
许多职位高的官员,或者有军事任务的官员,会带护卫上任。
清雍正三年六月,云南布政使李卫向他报告,云南一个衙门的库官陆正可由北京携带家属赴任,行至河南裕州借宿南关客店时,十七八个大盗明火执仗将他砍伤,衣物盘缠被抢劫一空,陆正可只得抛弃家眷只身前往云南。要知道,雍正时期可是大清盛世阶段,更别说是那些乱世了。
鉴于官员上任风险系数高的问题,不少朝代对高级官员赴任多有保护措施。北宋哲宗八年(1093年)苏轼由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外放知定州兼河北西路安抚使。定州州署特地派了一支警备部队来京护卫,确保苏大人安全到任。因为来的人数比较多,皇帝还以避免消耗粮食为由,命苏轼省去了面辞的程序,赶快带着这些人赴任。
不过,朝廷的保护措施仅局限于高级官员,广大中下级官员赴任的安全怎么办呢?实际的行动虽然没有,但朝廷也会友情提醒这些官员,让他们加强自我防范。还有人为此编写了“官员赴任必备手册”。
如北宋李弼的《登途须知》就是官定的教科书,里面专门传授各种自我防范的知识,如投宿时应查看墙壁是否牢固,并仔细检查床底下和房间的角落;就寝时先打理好行李,以防紧急事件;早上出发应该以黎明为准,路上必须小心选择旅伴,提防非亲非故的男子过分亲近;对仆佣的过失要默记在心,不能当场训斥(提防此辈与外人勾结或合谋害主),以后另找机会解雇,等等。
明朝的武将一般都有自己的家丁家将,一般是选择自己的同乡弟子或者俘获的勇士。文官的身边也会有仆人,官职越高、财力越丰厚,仆人越多。
这些人的任务不完全是照顾官员的生活,某些人其实还是兼职的保镖,需要的时候可以充当打手,能力不比正规的军将差。比如前面说的那位四川知县,身边的七个人当中,大概会有一两个人是充当兼职保镖的。
当然,如果官职达到了一定级别,会有规定的仪从、侍卫和舆皂之类的配备。
如果是在乱世当中,许多官员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会自己索要和挑选护卫,比如《甲申传信录》记载,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从陕西经过山西,一路杀向北京。崇祯皇帝派出一些太监到各地监军,太监离京之前,会到京营当中挑选军士,充当自己的护卫,带着他们去上任。他们当然挑选身体强健的士兵,而且越多越好,反正是朝廷出兵饷。北京的兵力本来就不足,如此一来,更不够用了。
所以,在国家稳定的一般情况下,官员赴任是不会派兵保护的,但如果是兵荒马乱的时候则另当别论。
再比如,当初熊廷弼、袁崇焕以经略、督师的身份前往辽东上任,身边都会配备相当的侍卫。又比如,崇祯十五年正月,崇祯皇帝任命孙传庭为兵部右侍郎,率领禁卫军前去救援开封。孙传庭带有大批的禁卫军,也就没有护卫的问题。不久,孙传庭接替战死的汪乔年成为陕西总督,总督三边军务,并且怀揣着崇祯皇帝的一道密令,要求他处决怯战的总兵官贺人龙。于是孙传庭前往陕西,此时他身边的侍卫肯定也不是小数目,既有自己的亲兵,也有准备协助他完成秘密使命的将士。
- 上一篇: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哭着登基,发生了什么,父亲说快完了
- 下一篇:中国戏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