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三国演义:关羽为什么义释黄忠,孔明却要杀魏延

2022-05-19

关羽攻打长沙时,只领本部五百名校刀手。便跨下海口,要斩黄忠、杀翰玄。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己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孔明再三叮咛,千万不可大意。韩玄是太守,性急多疑,不得人心。黄忠出战,果然名不虚传,与关羽斗一百回合,全无破绽。关羽虽然骄傲,十分好强。对真正勇敢善战的义士,却也十分敬重。他和黄忠交手后,已改变主意,要投降黄忠。

次日再战,黄忠战马失蹄,被掀在地下。关羽并不杀他,要他换马再来一决生死。韩玄知道黄忠射箭百发百中,问他为什么不射?黄忠心想关羽如此义气,不忍杀害,自己又怎么能够射他?韩玄怀疑黄忠作战不力,必有私心。因此喝令左右捉不黄忠,推出城门外斩首。 魏延平日就厌恨韩玄残景不仁,轻贤慢士。当日挺身而出,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翰玄,向关羽投降。

关羽请黄忠相见,黄忠托病不出。刘备与孔明随后到来,待黄忠甚厚,亲自到府拜访,黄忠终于投降。关公引魏延来见,孔明却喝令刀斧手推出折了。原来他想起由樊城走襄阳

的时候,魏延开门欢迎那一番举动。刘备惊问缘由,说魏延是有功无罪的人,为什么要杀他? 孔明说:“食其粮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先斩之,以绝祸根。”刘备说:“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孔明指魏延说:“ 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魏延喏喏连声而退。黄忠和魏延同时归顺,命运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道理?值得好好研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原本自襄阳就要投入刘备阵营,由于稍有落后,不得已来投韩玄。但是韩玄责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所以魏延很感委屈,这才趁机杀韩。孔明是不是由于这种原因,断定他不足不义,我们不便猜测。至少说他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我们觉得一眼看得出的东西,未必准确。以孔明的谨慎,又值需要大量人才之际,很可能只是借口,而不是真实依据。

孔明对刘备、曹操孙权周瑜鲁肃,以及东吴群儒、刘备核心圈子的人物,当然知之甚详。魏延在当时,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可能列入孔明个案研究的范围之内。这一次的事件,让我们明白:就算孔明这样神通广大的人士,对于不熟悉的人,仍然免不了“以 第一印象来论断”,而有所偏失。魏延虽然在刘备劝阻下,留在军中。却从今以后,一直隐隐约约,和孔明有一些芥蒂。实际上,这是两人的频率,并不相合。我们通称为不够投缘,以致难有默契。孔明最好不要当着魏延面前,尚未和刘备商量好,便独自做出判决。刘备事先同意,杀就杀了。不但不致留下后遗症,而且杀一儆百。叫某些心存不良的投机份子,少来这一套。

魏延呢?有了孔明这一道下马威,应该自做抉择,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两样都不改,迟早会丧命。看起来魏延真的是悲剧性角色,做好不得赏识,常常遭误解和委屈。孔明的原意,是当众给予难堪,希望他记住教训,改一改自己的态度。不幸的是,江山易改而本性难移。魏延一路走下来,虽然有起伏,终久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