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隋唐猛将,为李唐立下无数功劳,死后为什么被太宗冷落?
中国历史上随着朝代的更替,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说的这位隋唐猛将,为李唐立下无数功劳,死后却被太宗冷落,
这个人就是罗士信。
和罗成不同的是罗士信的家世并不显赫,历史上没有记载其生父生母是谁想必他也是出自一般的百姓之家,不过在乱世之中家世背景倒不如有一身本事强。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各地叛乱不断,当时长白山的贼寇聚众准备入侵齐郡,当时齐郡的郡守就是隋朝有名的大将张须陀,为了补充兵力御敌张须陀于是征募郡里的青壮年从军,当时罗士信年仅14岁他亲自前去拜见张须陀请求为其效力。张须陀一看罗士信胡子还没有长出来一脸稚气的样子哈哈大笑道:“你承受盔甲重量的力气都没有,怎么为我效力打仗?”罗士信一听二话不说当即身披两副甲胄,腰里悬挂两壶箭跃上战马耀武扬威。张须陀见状后大惊他没想到一个未成年能有如此大的力气于是就收其在帐下效力。
当时和罗士信追随张须陀的还有一员名将就是秦琼,不过秦琼当时还没有大方光彩相比罗士信还说,他的主角光芒还没有展现出。罗士信追随张须陀作战不辞辛苦艰难不避,有一次作战罗士信每斩一员敌人就将其鼻子割掉,然后以敌人鼻子的数量报功,张须陀见到之后叹服罗士信的勇武将自己所乘坐的战马赏赐给了他,至此罗士信成了张须陀的心腹亲随。
张须陀虽然是当时少有的名将,但仅仅以他一人之力是难以挽回隋朝灭亡的命运。后来在瓦岗军和其他义军的联合打击之下,张须陀中了埋伏兵败而死。这时候罗士信成了隋朝大将裴仁基的部将,后来裴仁基投降了李密,罗士信也就加入了瓦岗军。有一次李密同另一军阀王世充交战大败,罗士信受伤被俘受到了王世充的礼遇从而转投了王世充。然而王世充任人为亲处事不公,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询看中罗士信的骏马,向他索要。罗士信不给,王世充竟将马夺去赐给王道询。此时引起了罗士信强烈的不满,后来王世充和李世民交战的时候,罗士信临阵倒戈带着自己的部下投奔了李世民。
李世民得到罗士信之后对战胜王世充有了更大的信心,后来罗士信追随李世民攻打洛阳,王世充派自己的儿子王玄应前来救援,两军短兵相接罗士信直取王玄应一枪将其刺落马下,王世充的大军大败只得退守到了千金堡。后来罗士信诈骗千金堡里的守军出城,自己率部下占据了千金堡,随后洛阳不久便被平定,罗士信以战功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这一年他年仅二十二岁。
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又继续征讨另一军阀刘黑闼,当时洛水城守备虚弱被刘黑闼的大军包围攻打,李世民担心洛水城有失,于是便问众将谁愿去增援洛水城,这时候罗士信自告奋勇愿去助战,于是李世民命其率200骑兵突入了洛水城中。当时刘黑闼的军队人数众多,李世民这边的唐军很难突破其防线增援洛水城,最终洛水城被刘黑闼攻破,罗士信也兵败被俘。刘黑闼素知罗士信骁勇本想招降他,但罗士信宁死不屈最后被刘黑闼处死。李世民得知罗士信被杀之后悲伤不已,于是派人前去同刘黑闼交涉花费重金才将其遗体赎回。
据说当年罗士信在裴仁基帐下效力备受裴仁基的礼遇,后来裴仁基被王世充所杀,罗士信收敛了裴仁基的尸体将其埋葬在了北邙山上,罗士信对身边的人说道,将来我要是死了要埋葬在裴仁基的墓旁。后来罗士信战死之后,李世民收敛了他的尸体将其葬在了裴仁基的墓旁。
对于罗士信阵亡一事,李世民当时自然很是悲痛。然而从李世民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却似乎彻底忘记了这位大功臣,不仅没有将罗士信列入凌烟阁功臣之中,甚至也没有对他进行追封。这其中莫非还有什么隐情?在子渊看来,李世民并非忘恩负义之人,他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罗士信的名声实在太差,列入开国功臣的话容易引发非议。早在张须陀麾下为将时,罗士信在杀死敌军以后,总喜欢将他们的鼻子割下来以显示自己的军功。这在不少百姓眼中是很残忍的一种行为。罗士信后来在围攻千金堡之时,为泄私愤,还做下过屠城的恶举,“士信伏兵于道,伺其门开,突入,屠之。”由此可见,如果将罗士信也列入开国功臣之中,想必会引起许多百姓的强烈不满,这不利于他的个人统治。
其二,罗士信之死,与李世民的用人失误不无关系。罗士信是代替王君廓守城才战死的,可讽刺的是,李世民更为信赖的王君廓,最终却背叛了唐军。因此,洺水城一战也就成为李世民的一个污点。从帝王心性方面考虑,李世民自然是不愿再提起罗士信的,毕竟若是将其定为功臣并大肆封赠,人们就会知道他的生平,那么他的死因也会被明眼人看穿。说起来,只怪罗士信阵亡得太早,不然以他的勇猛,未必不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 上一篇:这些事情听起来荒诞可笑,却都是历史上发生的真事
- 下一篇:“净角”特种邮票23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