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暗送秋波”,元顺帝“怀春”“怀孕”,这下可怎么办
2022-05-19
说新水浒q传yy熊卡到与他的北方“防火墙”之间的关系,前文已述,他们之间可不是一般的伙伴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犹如现在的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当北方红巾军“总公司”发生危机时,朱元璋的“分公司”理应主动前去救援,可事实上压根儿就没这事。作为一个绝对合格的政治家,过去他吸干了岳丈家所有的“有益养分”,就连岳丈的“掌上明珠”也不放过,小姑娘年纪小,没关系,只要能做男女之事就行;至于岳丈留下的那些不仅“没什么用”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出来捣乱的郭家血脉,则想着法子、巧妙地送他们一一上西天去。用一句现在时髦话来说,将资源用足、用好,做大做强。同理,对于北方红巾军政权,“天生圣人”(朱元璋自诩)也一直在利用,至于那种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则随时都可以解除,北方“总公司”快支撑不下去了,自己分公司应该尽早做好打算、找好出路,这才是明智的选择。政治家就应该绝对灵活,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朱元璋心里就这么想的。
早在至正十九年、龙凤五年(1359),察罕帖木儿攻占宋小明王政权都城汴梁时,朱元璋就预感到北方红巾军失败后,自己的“防火墙”没了,很可能就要与察罕帖木儿相互为邻了。想想自己东邻张士诚、西邻陈友谅,个个都成了敌人,一旦再与北边的察罕帖木儿不“处好”,那就得三面临敌,这可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想到这些,朱元璋就派了文臣杨宪等前往汴梁,主动向察罕帖木儿“示好”,至于自己原本是反元的,现在突然变得“友善”了,人会不会嫌弃?只要看看当今元廷的处境就知道了。这时的元帝国政府自顾不暇,哪有挑肥拣瘦的机会啊,再说民间不是有化敌为友的说法么。至正二十一年、龙凤七年(1361),鉴于察罕帖木儿的声势越来越大,不仅控制住了河南,而且也差不多摆平了山东,朱元璋赶紧再次派遣手下人汪河等,前往北方求和“结援”。
可过了些日子,见到北方还没有回音,朱元璋就琢磨起事情来,或许自己这样的求和方式“不妥”,应该找个跟元廷说得上话的人,这时一个人进入了他的脑海——方国珍。朱元璋打定主意,派上千户官王时,以买马为名,带了3 000两银子上浙江去找方国珍。方国珍早已几次投降了元朝,且每一次投降后元朝给他的官位都会升一升,看来昔日曾被自己吓得不轻的方国珍在元廷那里还是个“红人”,托他办事还说不准真能办成了。
而方国珍这个人也很贱,欺软怕硬,对于受人欺负的张士诚他敢打,对于元朝他大耍流氓和无赖手段,而对于“老江湖”朱元璋交办的事还真不敢马虎,因为这个“猪腰子脸”太凶了。想当年高邮大战中堂堂的反元英雄张士诚被他打得像只缩头乌龟,还有前些年他打到浙东来,那架势够吓人的,方国珍想起这些,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恐惧。忽然念叨,我帮这个“猪腰子脸”办了这事,反正自己也不会吃什么亏。他这么想着,随即派了一条海船,由姓吴的都事官陪同王时,一起北上元大都,“体探元朝及李察罕、李思齐等军马事情”。
频频示好、暗送秋波,对于朱元璋的真实用意,作为北邻的察罕帖木儿也是个“老江湖”了,他何尝不知!至正二十二年、龙凤八年(1362)六月,也就是在与平定浙东处州之乱差不多同时,朱元璋先前遣使北上主动献媚的事儿忽然有了回音,察罕帖木儿派了使臣来到应天南京,对朱元璋说:“我已经把你的请求向朝廷作了上奏,朝廷决定授予您行省平章政事(相当于朱元璋渡江之初小明王授予的官衔)。”但比“老江湖”察罕帖木儿还要老辣的朱元璋看到自己先前派出的特使并没有随同这些北方使者一起回到应天,就开始怀疑起察罕帖木儿是在“打太极”,随即跟身边的臣僚说“予观察罕书,辞婉而媚,是欲啖我,我岂可以甘言诱哉?况徒以书来而不返我使者,其情伪可见”。
就在这时宁海儒士叶兑上书给朱元璋,说:“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江之所备,莫急上流。今义师已克江州,足蔽全吴。况自滁、和至广陵,皆吾所有。非直守江,兼可守淮矣。张氏倾覆可坐而待,淮东诸郡亦将来归。北略中原,李氏可并也。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之招。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宜如鲁肃计,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此其大纲也。”
叶兑的上书说得简单些,就是告诉朱元璋:北方察罕帖木儿没什么了不得的,现在的形势犹如当年的初期,如果你朱元璋投降了察罕帖木儿,就等于投降给了当代的曹操;你要学的是鲁肃的做法,以江东为重心,图谋进一步的发展,重建大一统帝国。据说朱元璋接到上书后,极为赞赏叶兑的主张,“奇其言”,想留下他,但叶兑却说什么也不干,朱元璋只好“赐银币袭衣”。恰恰这时,北方又传来消息:察罕帖木儿遇刺,养子扩廓帖木儿接替爵位后遭遇到了困顿与挫折。朱元璋立马改变了原先热衷降元的态度,对于前番来到应天的察罕帖木儿特使的劝降“未暇与较,姑置不答”。
你不答,但你以前向人家频频暗送秋波,人家可怀春了,不,还不仅仅是怀春,而且是“怀了孕”了。大元朝廷似乎还特别认真地讨论了给当年的叫花子、如今的南方一霸封个什么官呢?最后决定授予朱元璋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这样的名称很拗口,我们给它通俗一点,元廷封朱元璋为江西行省副省长。既然是副省长,封官现场肯定要很风光的,携带元朝皇帝诏书的官员级别和主持授官仪式的档次都不能低,这几个条件要满足的话,元廷最终决定,派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和奏差张琏等,带上皇帝御赐的御酒、八宝顶帽和宣命诏书等,通过海路,来到庆元方国珍处。方国珍原本就是朱元璋与元顺帝之间的“红娘”,见到元廷使者的到来,他相当开心,心想终于做成一件双赢的“大好事”,于是就赶紧派了检校燕敬到应天去通报给朱元璋。
早在至正十九年、龙凤五年(1359),察罕帖木儿攻占宋小明王政权都城汴梁时,朱元璋就预感到北方红巾军失败后,自己的“防火墙”没了,很可能就要与察罕帖木儿相互为邻了。想想自己东邻张士诚、西邻陈友谅,个个都成了敌人,一旦再与北边的察罕帖木儿不“处好”,那就得三面临敌,这可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想到这些,朱元璋就派了文臣杨宪等前往汴梁,主动向察罕帖木儿“示好”,至于自己原本是反元的,现在突然变得“友善”了,人会不会嫌弃?只要看看当今元廷的处境就知道了。这时的元帝国政府自顾不暇,哪有挑肥拣瘦的机会啊,再说民间不是有化敌为友的说法么。至正二十一年、龙凤七年(1361),鉴于察罕帖木儿的声势越来越大,不仅控制住了河南,而且也差不多摆平了山东,朱元璋赶紧再次派遣手下人汪河等,前往北方求和“结援”。
可过了些日子,见到北方还没有回音,朱元璋就琢磨起事情来,或许自己这样的求和方式“不妥”,应该找个跟元廷说得上话的人,这时一个人进入了他的脑海——方国珍。朱元璋打定主意,派上千户官王时,以买马为名,带了3 000两银子上浙江去找方国珍。方国珍早已几次投降了元朝,且每一次投降后元朝给他的官位都会升一升,看来昔日曾被自己吓得不轻的方国珍在元廷那里还是个“红人”,托他办事还说不准真能办成了。
而方国珍这个人也很贱,欺软怕硬,对于受人欺负的张士诚他敢打,对于元朝他大耍流氓和无赖手段,而对于“老江湖”朱元璋交办的事还真不敢马虎,因为这个“猪腰子脸”太凶了。想当年高邮大战中堂堂的反元英雄张士诚被他打得像只缩头乌龟,还有前些年他打到浙东来,那架势够吓人的,方国珍想起这些,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恐惧。忽然念叨,我帮这个“猪腰子脸”办了这事,反正自己也不会吃什么亏。他这么想着,随即派了一条海船,由姓吴的都事官陪同王时,一起北上元大都,“体探元朝及李察罕、李思齐等军马事情”。
频频示好、暗送秋波,对于朱元璋的真实用意,作为北邻的察罕帖木儿也是个“老江湖”了,他何尝不知!至正二十二年、龙凤八年(1362)六月,也就是在与平定浙东处州之乱差不多同时,朱元璋先前遣使北上主动献媚的事儿忽然有了回音,察罕帖木儿派了使臣来到应天南京,对朱元璋说:“我已经把你的请求向朝廷作了上奏,朝廷决定授予您行省平章政事(相当于朱元璋渡江之初小明王授予的官衔)。”但比“老江湖”察罕帖木儿还要老辣的朱元璋看到自己先前派出的特使并没有随同这些北方使者一起回到应天,就开始怀疑起察罕帖木儿是在“打太极”,随即跟身边的臣僚说“予观察罕书,辞婉而媚,是欲啖我,我岂可以甘言诱哉?况徒以书来而不返我使者,其情伪可见”。
就在这时宁海儒士叶兑上书给朱元璋,说:“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江之所备,莫急上流。今义师已克江州,足蔽全吴。况自滁、和至广陵,皆吾所有。非直守江,兼可守淮矣。张氏倾覆可坐而待,淮东诸郡亦将来归。北略中原,李氏可并也。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之招。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宜如鲁肃计,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此其大纲也。”
叶兑的上书说得简单些,就是告诉朱元璋:北方察罕帖木儿没什么了不得的,现在的形势犹如当年的初期,如果你朱元璋投降了察罕帖木儿,就等于投降给了当代的曹操;你要学的是鲁肃的做法,以江东为重心,图谋进一步的发展,重建大一统帝国。据说朱元璋接到上书后,极为赞赏叶兑的主张,“奇其言”,想留下他,但叶兑却说什么也不干,朱元璋只好“赐银币袭衣”。恰恰这时,北方又传来消息:察罕帖木儿遇刺,养子扩廓帖木儿接替爵位后遭遇到了困顿与挫折。朱元璋立马改变了原先热衷降元的态度,对于前番来到应天的察罕帖木儿特使的劝降“未暇与较,姑置不答”。
你不答,但你以前向人家频频暗送秋波,人家可怀春了,不,还不仅仅是怀春,而且是“怀了孕”了。大元朝廷似乎还特别认真地讨论了给当年的叫花子、如今的南方一霸封个什么官呢?最后决定授予朱元璋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这样的名称很拗口,我们给它通俗一点,元廷封朱元璋为江西行省副省长。既然是副省长,封官现场肯定要很风光的,携带元朝皇帝诏书的官员级别和主持授官仪式的档次都不能低,这几个条件要满足的话,元廷最终决定,派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和奏差张琏等,带上皇帝御赐的御酒、八宝顶帽和宣命诏书等,通过海路,来到庆元方国珍处。方国珍原本就是朱元璋与元顺帝之间的“红娘”,见到元廷使者的到来,他相当开心,心想终于做成一件双赢的“大好事”,于是就赶紧派了检校燕敬到应天去通报给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