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叛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只是遮羞布?
吴三桂叛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汉奸一词出现的比较早,来源处于也很广泛,但实际意义都大同小异,原指出卖汉族王朝的国家利益的人,而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引申为出卖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败类。
倘若一个人被摊上“汉奸”的骂名,即使时有翻案,但是这辈子下辈子,所有的辈子都无法翻身了。
崇祯朝的大太监曹化淳品性贤良、精通诗画,后来因为谣传而被诬告“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虽然得到清廷官方的澄清,可是仍然被汉人不耻,临终前忿恨不已,留下多篇诗赋明志。
而明末重臣吴三桂却主动投身于这混乱泥淖中,不顾身后名节,留下明末第一汉奸的恶名。
吴三桂
吴三桂为人狡诈多变、心计深沉,出生于军事世家又极富政治斗争经验,常使自己处于明末清初大量历史事件的紧要关头,并在其中扮演着胜负手的角色。
从崇祯十七年京师被围由山海关逡巡不入间接导致明亡,到转变政治立场投靠清军击溃大顺政权,又接着对抗南明、绞死永历帝,彻底灭亡明朝,最后拥兵自重、起兵反清,吴三桂几个人生节点的所为一步步推动并见证着历史的发展。
而随着吴三桂丑陋一生的覆灭,历时数十年动荡不安的中华地区才最终走向安定。
崇祯十七年初,农民军李自成宣布东征北京。三月五日,形势恶化,朱由检立即下令命吴三桂火速率军入卫京师。
吴三桂徘徊推阻多日,三月十九才抵达山海关,而庄烈帝已于此日凌晨在煤山自缢赴国。
吴三桂自幼从军就一直在辽东守御国门,历经明金之间多次大战。崇祯十五年的松锦之战彻底失败后,明朝已没有任何能力再组派大军援助辽东,唯独吴三桂一军较为完整,明朝只能依赖他来主镇辽东。
吴三桂与陈圆圆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
此时的吴三桂早已不再是一个懵懂单纯的热血青年,战局国难的纷扰迅速增长了他的政治敏感度和手腕。
吴三桂左右逢源,从大明要钱要粮维持边线稳定,但又联系此前投靠清军的舅舅祖大寿与大清暧昧不已。朱由检下令勤王之时,吴想拖延以待更大的政治筹码,却没想到明军守将除周遇吉以外几无抵抗,农民军进展十分顺利,吴三桂裹步不前最后只能坐视全家与大明一起覆亡。
而后吴三桂又开始新一轮政治投机,既请满洲兵入关为其报国仇家恨,又与农民军虚与委蛇伺机投靠。
史书以及野史常提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事实并非如此。
农民军进入京城后迅速腐化,李自成又无力约束部下,吴三桂看不到大顺政权丝毫朝气所在,无非张角、黄巢之辈,根本不值得依附,而其妻妾被夺不过是一导火索以及掩盖其降清的遮羞布。
吴三桂仍然打算继续左右逢源,可大清睿亲王多尔衮更是“太极”高手,以极其高明的手腕迫使他彻底降清。
吴三桂投降清军之后打着“复君父之仇”的旗号博取了汉族的广泛同情,与南明政权藕断丝连,甚至曾言“不忍一矢相加遗”,这番举动为其洗刷勤王不利的罪名和拉拢大明遗老遗少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在倘若此时就以“汉奸”之名冠于吴三桂,恐怕后世会将其描述为继洪承畴之后的又一悲剧人物。然而吴三桂终究还是吴三桂,他接下来的态度行为转变也坐实了“汉奸”一名。
满清自入关定都北京以后,清廷对吴三桂外示优宠,内存猜疑,常常利用其对于农民军的怨恨来攻击农民军政权,虽然让其保留了一支部队,可每次都是随军征伐,相互钳制,很少能够独领一军。
吴三桂见此便见风使舵,称朱由检为故主,表明心意“矢志新朝”。顺治十四年,即庄烈帝殉国十三年后,清朝封吴三桂为平南大将军,南征云贵,攻打南明最后一个永历政权。
吴三桂攻伐永历政权的行为也使汉人意识到他的真正面目,吴三桂的心中已彻底将大明抛之脑后。
明思宗朱由检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吴三桂少年得志,驻守边关参与了多次大战,其军事作战能力得到一致认可。
清廷派遣吴三桂、洪承畴等攻打南明,一方面想利用他们的汉族身份得到南方汉人的拥戴和认可,此为先导,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他们的军事才能,此为良犬。
而吴三桂也需要这样的机会来打消清廷的猜忌,以此可以为自己获得更大的政治主动权,因此吴三桂调转枪头后不留一点情谊,历时三年连番攻伐,打得永历帝朱由榔只身进入缅甸请求援助。
顺治十七年,清廷决议裁撤绿营兵五分之二,吴三桂此时就已经怀有二心,羽翼渐满不想长期依附满清,手下副都统杨珅看出吴三桂想拥兵自立的心思,就劝说其“除由榔绝人望”,于是吴三桂就以云贵未平为由拒绝裁军。
自清军入关后铲灭大顺政权,紧接着消灭张献忠后,农民军意识到此时只能联手南明抗清,朱由榔也就成为汉人名义上的皇帝。吴三桂想取明代之,前提就是除掉朱由榔这一阻碍,然后再蓄意挑起满汉民族矛盾,汉人若反只能选择吴三桂这股最大的汉族力量。
此时的吴三桂早就不再是一方将帅,更是一个薄情寡义、阴冷自私的政治家。
顺治十八年十一月,吴三桂率军进入缅甸。康熙元年四月,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永历帝父子,永历母妻自杀,至此大明朝彻底灭亡,清廷完成中华地区的统一。
此后吴三桂“假濬渠筑城为名,重榷关市,垄盐井、金铜矿山之利,厚自封殖”,“货财充溢,贷诸富贾,谓之‘籓本’”,挑选农民军中建勇士卒,选拔将帅世子作为储蓄军官,收租纳税,开藩设府,声望达到极点,事实上已经形成军阀割据之势。
康熙十二年春,清廷下令削藩,吴三桂趁此起兵反清。吴三桂初期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妄图激起汉人的民族情绪,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可事与愿违。
吴三桂杀害永历帝之事历历在目,汉人早已将其设为大汉奸。更为重要的是国家从转乱到安宁已久,清廷又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来缓和民族矛盾,汉人早已不愿意再生动乱,因此长江以北没有汉人响应吴三桂。
最终吴三桂被清军击破,于康熙十七年三月在衡州仓皇称帝,“窃号自娱”,五个月后便势穷病死,手下部将随后也都被清军剿灭。
康熙十二年《青州府志》选举志记载杨体乾
倘若吴三桂真能反清成功,足登大宝,说不定还能篡改史籍,但随着他的彻底失败,其汉奸之名也就彻底“名垂青史”了。
吴三桂的军事能力十分显著,军事生涯极其可观。少时便学文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取武举人功名,松锦之战前期数攻第一,战败后能够全师而归,后来守卫山海关独当一面,京师被攻破后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随清军征伐农明军和铲灭南明之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拥兵造反前期也打的清军颇为狼狈。
倘若吴三桂在李自成攻打北京时能够迅速救援,或许后来历史又会走向不同的轨迹,明史必定会记载吴三桂为明季第一良将或者第一名帅,也就没有曹文诏等人的事了,他的第一汉奸之名也就不会存在。
曹文诏山西大同人,明朝崇祯年间将领功勋卓著
曹文诏号称第一良将,官至总兵。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
但是吴三桂毕竟不是能够捐躯死国的曹文诏,他性格孤僻残忍无情,极端的政治投机主义者,也是一个薄情寡义、阴冷自私的政治家。可以先弃君父妻妾不救,后为反清自保弃子不顾,像这种可为一件事而放弃所有的人是极端的可怕。
吴三桂能够不在乎自己亲近之人的生死,更不会在乎国家大义、身后名节了。明末官员政治之害就在于这里,每个人都以私信自重,排挤他们,导致真正大公无私的人受到迫害,崇祯帝却也不能明察,最终寒天下志士之心,陷于泥淖中的官员不坏也被染坏了。
如今很多人为吴三桂汉奸之名翻案,从各方面去诉说他反复多次为不得之举,妄图以惊世之言而博一时之名。现代人的思维更加注重于自身利益,常常谈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站在这种角度来看吴三桂是为了个人利益四处投机而无可厚非。
可是看待历史问题时,要从中立的视角站在当时的具体环境形势下去分析,我们不能因为如今的满汉一家中华一统,而说岳飞不是爱国英雄,仅仅是民族内战将军,站在当时的角度,那时的宋金就是两个国家。
我们可以站在中立的角度,但是必须要切入那个时代的背景中去,更不能将古代农民造反简单的论述为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完全站在现在的角度去看待古代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只会闹出极大的笑话。
只要今后整个社会的三观不至于被彻底颠覆,吴三桂、汪精卫等不论在何时都是彻头彻尾的汉奸,根本不应该有任何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