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我看中国戏曲

2022-05-19

在对艺术的欣赏方面,有人说我是一个另类,因为基本上对任何的艺术形式都兼容并蓄。听歌方面,通俗的、民族的、美声的、原生态的什么都听,除了听歌还喜欢看歌剧、戏曲、舞蹈、曲艺还有融汇各种形式的综艺节目。戏曲是我听的比较多的一种艺术。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除了国粹京剧之外,除了豫剧、黄梅戏、越剧、昆曲、评剧等大剧种外,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地方剧种,据统计,中国共有各剧种300多个。外国人看了后统称“中国歌剧”。许多戏曲都在上个世纪经历了发展与繁荣,然后跌入了萧条,这种萧条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今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许多剧种都很红火,八十年代后就日渐萧条。在各种文艺形式的冲击下,市场也越来越小。对戏曲造成冲击的有流行音乐在内地的发展,外来文艺在中国的传播等,当然戏曲的萧条与其自身的发展也有脱不开的干系。这几年戏曲有抬头之势,其他地区我不知道,至少在我们河南这个戏曲大省是这样。目前全国各电视台电台纷纷成立专业的戏曲频道戏曲电台,对戏曲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像央视十一套戏曲频道其落脚点还是中国京剧,在它的节目中最多的还是中国的国剧京剧,其他地方剧种也占一部分,但全国那么多地方剧种只占这一小部分,可见其播出率有多大。所以地方剧种的播出和传播还是要靠各地主电视台和电台。在戏曲上有个尝试,就是用西洋乐队、电声乐队来伴奏,美其名曰戏曲的改革,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戏曲的市场,还能为这个形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在能走出国门的剧种主要是京剧,还有其他几个剧种,河南曲剧也曾带一部美国某小说家《榆树下的欲望》改编的《榆树古宅》在美国巡演,并取得不错的反响。而我认为用西洋乐队、电声乐队来伴奏戏曲做为一种尝试是好的,比如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中硕果仅存的马金凤都曾把马派“一挂两花”中的“挂”(《穆桂英挂帅》)用电声乐队伴奏在北京演出,取得很好的反响,但是要把它做为主要形式来发展戏曲是不可取的,尤其是用这种形式让戏曲走出国门更是不可取。都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戏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它理应用它特有的民族传统形式走向世界。用西洋乐队、电声乐队伴奏戏曲这种形式来走出国门是对外国人低俗的迎合。喜欢西洋歌剧的人,应该知道西洋歌剧现在在许多国家都很流行,自然在中国也不例外,你们何时见过用中国的管弦丝竹等民乐队伴奏出来的西洋歌剧?你们何时见过用京剧等戏曲唱法唱出来的西洋歌剧?可人家西洋歌剧不是还是在中国发展的很好吗?!当然西洋歌剧传到中国后,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了另外一种歌剧形式??民族歌剧,并有《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红霞》等一大批优秀的剧目,但它明确地叫“民族歌剧”而不叫“西洋歌剧”。西洋歌剧是欧美国家民族文化的精粹,以其固有的优秀的文化形式传到世界各地,保持了其特有的风格。假如让戏曲改用现代电声乐队、西洋乐队来伴奏,然后传播到国外,中国戏曲还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吗,那干脆也把唱的部分也改成美声来唱好了,你现在可以用脑子想象一下用美声唱“苏三离了洪洞县……”、“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为救李郎离家园……”、“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时的热闹情景。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戏曲风行全世界,欧美亚非拉国家结合其自己的特色学习和发展我们中国的戏曲,形成了有他们民族的“英国京剧、美国评剧、法国越剧、意大利黄梅戏、俄罗斯豫剧”,那是欧美亚非拉人民自己的事,我们不能把有自己民族特点的优秀文化加工成我们自认为符合他们口味的东西切吧切吧用盘端上去,还殷勤的想去喂喂他们。而实际上原汁原味的中国戏曲在国外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场,本身就很受外国人欢迎,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特色去“感动、打动”他们?!现在戏曲在国外的演出,经常的、主要的带一些武戏去演,认为只有这个他们才能看懂。实际上我们低估了外国人的欣赏能力,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身眼手法步”人家其实也能看懂,不用现代电声乐队、西洋乐队他们也能看的有滋有味,佩服的五体投地。戏曲是唱念做打舞的综合艺术,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我们都应该带出国门,奉献给外国人欣赏。不能片面的认为只有“打戏”外国人才能看懂才能理解,这种错误的片面理解不单单在表现戏曲上,在想在世界影坛上称雄的中国电影方面也是。在这个网络的时代,戏曲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虽然现在有专门的戏曲网,但是你登陆台湾的国光豫剧团的网站,去看看他们用网络对豫剧的宣传,你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自惭形愧,我们的差距太远了,虽然我们的成就比他们大,但在利用媒体方面,我们只能自叹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