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挑灯夜读眼睛真吃得消吗?视力竟比现代人还好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没有电灯的情况下,人们在夜晚主要靠蜡烛或者萤火来照明,可是在我们的印象中,这种比较微弱的光源会对眼睛造成损伤,那么古人学者的视力是不是都很差呢?
我们看到很多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有的场景我们一定十分熟悉,就是读书之人,依靠昏暗的灯光,在夜读。而且还不是读一会,很多时候一看就是一两个时辰,甚至到天明。看得这么卖力,书的魅力在古代人眼中真的很大,可是在这样昏暗灯光的条件下,看了那么久之后,眼睛能吃得消吗?更何况是在烛光下看书,眼睛真的没事吗?
古代一般是靠点蜡烛来照明,我们都知道,蜡烛的光虽然柔和,可是它亮度不够大,而且是黄色的暖光,长期看着眼睛也会不舒服,更何况是用烛光来看书。还有就是烛光十分柔和,照亮的范围也不是很大,所以要是晚上看书,一定要把烛台放在身边,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光来看书。可是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烛光受周围气流的影响,稍微一动身,烛光便会摇曳,给看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再一个就是古代的书籍在没有发明活字印刷之前,都是手抄的,这样长期看下来,眼睛真的不会有事吗?
其实大家可能把古人的能力看得有点低了,虽说这烛光不利于阅读,可是古人还是很聪明的,别看我们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那样摇头晃脑的看书,要么就在背诵。这个摇头晃脑的动作,则帮古人的颈部缓解了不少压力,这样就算看书看久了,也比没摇头晃脑的强得多。这个动作可谓是缓解了脑部和颈部神经,让我们的眼睛得到舒缓,是个好习惯,因此古人才没有因为夜间阅读而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现在我们所做的眼保健操也是这样的道理,长时间坐在那里看书,人很容易就会疲劳,特别是到了晚上,而且灯光昏暗更加难集中注意力,因此摇头晃脑还是对看书有帮助的。
可能很多人还会说,就算摇头晃脑能眼睛起到舒缓作用,可是长期下来,眼睛还是会吃不消,不然现在研究出来的烛光对眼睛有伤害那都是假的吗?确实,烛光对视力真的有很大的影响,可是古人不一样。他们因为没有电,已经习惯了烛光的亮度,所以,对于烛光,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从出生到老,一直都是用蜡烛,当然也是习惯烛光的亮度,看书什么的根本就不是问题。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当然就是古人没有电子设备,对眼睛伤害自然也就少很多。不像现代人,经常对着电脑和手机,眼睛经常接受辐射,这样视力当然不会好得哪去。古人则不同,没有电子产品的干扰,自然视力也是挺好的,加上经常在外面走动,绿色植物看得也多,眼睛也是经常得到舒缓,确实不会很差。
很多人都误解了古代读书人的学习习惯,觉得他们是从早读到晚,一直不休息的学习,其实是不对的。古人学习知识时,也十分讲究环境清幽,这样才能心无杂念。加上很多读书之人都会在家里种上一些树木花草,等到自己学累了,就眺望一下窗台或者到院子里走走,眼睛自然就得到休息。因此就算白天看了那么久的书,晚上再挑灯夜读,眼睛依旧好好的。
当然,挑灯夜读也得适度才可以,要是书上的字小得跟蚂蚁似的,视力再好也是无补于事。在没有出现印刷版之前,古人一般是手抄书籍,字体当然也会比较大一点,这样不用把书拿得很近也可以看清楚。看书不那么费劲,眼睛自然也没有那么累,挑灯夜读也不是问题。
可是,挑灯夜读毕竟不是什么好习惯,况且古人也习惯了早睡早起,所以,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勤学之士身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凿壁偷光”,求学心切加上家境贫寒,不得不勤奋学习。因此挑灯夜读也只有心中有抱负的人才会那么做,因为他们读书比较有动力,一般人都是按时作息的。而我们之所以觉得古人每天晚上都在学习,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为了突出主人公的精神,通常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总的来说,古人挑灯夜读,眼睛还是能受得了的,毕竟这种事不会经常出现,而且古人视力一般都比现代人好。除了个别天生视力有缺陷或者是用眼过度才会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其他人对于挑灯夜读眼睛还是吃得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