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历史上比闯关东早二百年,走西口还大规模的移民

2022-05-19

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不止是闯关东与走西口,清朝的这次事件,比之要大的多。

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是时,义和团乱,帝国主义乘机瓜分中国,俄国获得了东北地区大量特权,而日本经过日俄战争,迫使俄国把特权转让给日本。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但是还有个事件,跟它们的规模相同。

诸葛亮的《隆中对》曾称赞四川为天府之国。的确,四川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得益于都江堰的灌溉,成都平原自古便是号称物产丰盈的鱼米之乡。但是明朝末年的多灾多难,却毁掉了这片原本人口众多的风水宝地。自公元1578年的明朝万历年间至公元1685年的清朝康熙二十四年,此间一共107年,四川人口从310万竟然锐减到了9万余人,整整少了300多万。史学家无不好奇,这三百多万人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自明末张献忠割据四川至今,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四川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八大王血洗四川,在劫者难逃“。当然,这种说法在清代则越演越烈,其中大多数史书都将元凶指向了张献忠,他们的依据则是长时间跟随张献忠的大西军转战四川的西方传教士利思类和安文思所写的《圣教入川记》。

书中记载张献忠为人暴虐且喜欢施用多种酷刑折磨不中意者,或鞭死,或揭头皮,或凌迟,或碎剐。本来大西军原有文武官吏900多人,在张献忠即将离开四川之际仅剩下了25人。而且张献忠不但杀官员,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也不放过。史载:1645年11月22日,张献忠准备杀掉成都所有百姓。于是,他事先派人伪传有敌军袭击将军队正大光明地调出城内,然后命令军队把守住各处关口防止百姓逃走。之后,士卒便开始搜捕全城各家各户,最后将百姓集中到沙桥坝全部残杀。最后,尸积成山的沙桥坝将锦江堵塞,船只都为之不通。

与上文不同的是,还有一种观点指向入川的清军。他们认为张献忠并未屠川,川地300万居民都惨死在了清军的刀下。因为张献忠早已在1646年战死于西充县凤凰山境内,但是四川的彻底平定却是在清朝顺治十六年,即公元1659年,也就是张献忠死后13年。问题就在于此,假如张献忠将川民全部屠杀,那么渺无人烟的四川为何会抵抗清军长达十多年呢?所以,此种说法认为:因为清军迟迟难以平定四川,所以采用了类似扬州十日的屠杀政策。无论流贼或者百姓,一律斩杀不饶。

但是,近来却有不同的说法,即张献忠留下了一些人不杀,而且这些人还不在少数。但是这些幸存下来的人却没有扛住随后而来的饥荒。因为张献忠在四川期间,并未推行有效的经济政策,蜀地各处的农业生产都被荒废了,积存的粮食也被一波又一波的兵痞搜刮殆尽,于是四川便陷入了无粮可吃的境地。即使在良田无尽头的富顺和巴县境内,人们揣着银子却买不到粮食。此时,无论是树皮还是草根都已被流民吃光。

更有甚者,有些人竟拿着大把的珍珠却因买不到粮食而饿死。于是,四川原来人口多的地区仅剩下了数十家或十数家,人口少的仅剩一两家。不仅曾经繁华的城镇渺无人烟,原来星罗棋布的乡村之地也成为野兽出没之地。随后,清军又进入四川和蜀地的明军数次搏杀。于是,死于兵灾的又不在少数。同时,经过连年大战之后,川境尸骨累累,随即又起了瘟疫,故而还有一部分人死于瘟疫。剩下的一小部分幸存者大多逃进了深山老林。

正是基于第三种说法,清朝史学家刘景伯如此记载:

四川南部死于张献忠部者十分之三四,死于瘟疫、虎灾者十分之二三,而所遗之民百不存一矣。川北死于献者十三四,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一二,而遗民千不存一矣。川东死于献者十二三,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万不遗一矣。川西死于献者十七八,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十万不存一矣。

后来,清朝在四川站稳了脚跟后,为了恢复蜀地生产,开始施行了媲美后世闯关东一般的大移民。这场从顺治末年开始的移民,直到100多年后的嘉庆初年才告一段落。虽然当时共有十几个省份参与了这场空前规模的移民浪潮,但是因为移民入川的以湖南、湖北人居多,故而被称为”湖广填四川“。

三百多年前的“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多数四川人的先祖。然而,“湖广填四川”对四川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破坏“痕迹”。

专家一致认为,乾隆元年时期,移民开发把耕地范围扩张到了山地、丘陵,这是农田垦殖突破传统范围的标志,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逐渐萎靡的开始。在森林物种资源方面,一些动物群落不断减少,生物数量乃至物种不断消失。明代川北出没寻常的华南虎消失就是很好的例证。清初关于虎患的记载有:“直至清初,华南虎在四川分布广泛,说明那时垦殖率还比较低,森林相对茂密。”“西乡县山深林密,经常有老虎出没,清溪、桑园铺等地均有虎食人。”乾隆以来,蜀道沿线各府线仍有虎患,但较清初已经锐减。因此随着移民的涌入,物种消失的进程显著加快。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