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唐睿宗的生存之术

2022-05-19

就像许多王朝一样,唐朝的傀儡皇帝也是非常窝囊的,不过不同的是,唐睿宗是一个很聪明的皇帝,他懂得审时度势,并在一次次足以致命的政治运动中活了下来。

(图)《女人天下》里唐睿宗两度登基三让天下 骆达华(饰)

唐睿宗李旦(662-716年),初名李旭轮,后改名李轮、李旦,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朝第五位皇帝。睿宗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故,诸如兄长中宗被废、母亲武则天称帝、神龙政变、中宗复辟、韦后乱政、太平公主之乱等等,可以说,每次变故发生时,唐睿宗都处在风口浪尖之上,但他每次都有惊无险,不露声色地躲过了政治斗争的冲击。那么,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政治漩涡中,唐睿宗有着怎样高超的生存之术呢?

公元684年2月,武则天把唐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立时年22岁的李旦即位,历史上称为唐睿宗。

唐睿宗被立以后,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所有国家大事几乎由武则天一人决断,睿宗的处境可想而知。因不满武则天的专权,徐敬业发动扬州兵变,越王李贞也起兵叛乱。武则天一方面派兵剿灭,一方面为安抚民心,假意还政。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还政于睿宗。当时满朝几乎都是武则天的亲信,而睿宗也深知母后还政绝对不是出于本意,只是掩人耳目,试探自己而已。为求自保,李旦第一次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他坚决表示不接受,执意继续让母后临朝称制。武则天见状,也就见风使舵,顺水推舟,依旧把持朝政。睿宗的退让,不久便得到了回报,武则天把睿宗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如李成义封为恒王,李隆基封为楚王,李隆范封为卫王,李隆业封为赵王。

689年,武则天早已是权倾天下,这一年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武则天改朝换代,此举一下子把睿宗推向了政治波澜的中心。面对这种情况,睿宗深知自己已经是母亲称帝最后的一块绊脚石,僵持已无任何意义,走错一步或许就是鱼死网破。于是,睿宗决定顺应潮流退让,他当即上表请求母后荣登皇位,并恳请赐自己姓武。睿宗的上表使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有了一个合理的台阶,也使睿宗在政治漩涡的激流中得保平安。

(图)唐睿宗李旦《景龙观钟铭》

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改唐建周,睿宗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在此后的日子里,睿宗韬光养晦,只是悉心教育儿女,练习草隶等书法,钻研文字训诂之书,对朝政一概不闻不问。693年,睿宗的妃子刘氏、窦氏被武则天以“行厌蛊妖法”的罪名秘密处死,睿宗深知其中原委,但在武则天面前,他尽力把悲痛深深压在心底,泰然自若,从容镇静,没有丝毫异常情绪,让武则天看不出一丝破绽。

698年三月,武则天将此前被废为庐陵王的中宗召回洛阳。睿宗审时度势,认为武则天此举是有意要把中宗选立为继承人,为了不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中去,于是,睿宗以身体有病为借口,再次退让,史载“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结果,中宗被顺利立为皇太子,识时务的睿宗被封为相王。

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杀死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为帝。中宗再次称帝后,封睿宗为安国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睿宗深知其中利害,为了不成为中宗的心头之患,使中宗没有后顾之忧,睿宗便态度坚决的上表辞让太尉和知政事。不久,中宗又别出心裁地把睿宗立为皇太弟,睿宗分析后认为这也是中宗的试探性举动,所以坚决推辞。

由于睿宗的谦让,他在中宗复辟以后的政治旋涡中,虽然屡屡遭受猜忌也能够举家平安。

710年,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起初,韦后命上官婉儿执笔假造遗诏,诏书称由韦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而由睿宗辅政。后来,韦后想效仿武则天把持朝政,对睿宗视作最大的障碍,心怀疑忌,欲加害睿宗。史书记载:“韦庶人临朝,引用其党,分握政柄,忌帝望实素高,潜谋危害。”睿宗早有察觉,他自感势力弱小,还不能与韦后抗衡,因此没有正面与韦后争锋,而是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了韦后及其党羽的陷害。

(图)唐睿宗李旦桥陵墓碑

后来,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拥兵入宫,将韦后及其党羽诛杀,拥立睿宗重新登基。睿宗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李隆基立为皇太子。睿宗再次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消除内忧外患,如设置河西节度使抵御吐蕃、接受突厥默啜的请和、分遣使者赴全国十道巡视考察、将讨伐韦氏集团有功而横行不法的万骑兵全部外放到京外去作官等等,这些措施,为大唐走向盛世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

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以后,与太平公主因权力之争展开了较量。为了求得政治的稳定,712年,睿宗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诏书道:“朕将高居无为,自今后军国刑政一事以上,并取皇帝处分。”李隆基登基后,铲除了太平公主及其势力,唐朝开始步入开元盛世。

716年六月,睿宗寿终正寝,时年五十五岁,庙号睿宗。“睿”乃英明通慧、仁圣睿智之意,纵观李旦一生,在那个步步小心、动辄遭遇杀身之祸的多事之秋,他每次都能够审时度势,谦让自保,化险为夷,不失为睿。史书记载道:“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司马光也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这实质上反映出睿宗高妙的宫廷斗争的生存之术。

睿宗曾经写过一首《戏题画》的诗,诗曰:“唤出眼,何用苦深藏。缩却鼻,何畏不闻香。”其中“何用苦深藏”之句,不正是他生存之术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