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断“跑路”,说明三国是个规则丧失的时代
刘备作为一名草根,完全靠个人奋斗和努力而成为蜀汉皇帝,但这并不能说明三国是人才创业的黄金时代,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刘备那么幸运,而刘备成功的背后也是一段辛酸坎坷的经历。
离开公孙瓒:老同学靠不住
草根刘备的第一次逆袭得益于老同学公孙瓒,他们二人都是大学者卢植的学生,上学期间关系很好,公孙瓒比刘备年龄大,刘备“以兄事之”。
刘备从卢老师那里毕业后就到社会上闯荡,因为没有资本也没有靠山,他过得很艰难,经过一系列的碰壁后,听说老同学公孙瓒发迹了,就去找他,公孙瓒对刘备很客气,给他安排了工作,当一名县令。
刘备在投公孙瓒之前已经当过县令,按资历来说也不算特别照顾,这是因为公孙瓒的用人观很独特,既不看出身也不看能力,只重用自己小“圈子”里的人,刘备不属于这个“圈子”。
刘备感觉到在老同学这里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途,所以就找机会离开了。
离开徐州:民意不是资本
离开公孙瓒,刘备的下一站是徐州,他本是去帮忙的,到了徐州却成了主人。
刘备被徐州法地的官员士绅推荐为徐州刺史,陶谦死后徐州无主,徐州当地人士既不希望凉州军阀控制的朝廷派人来,也担心徐州落入周边的袁绍、袁术、曹操几大势力手中,为了自保,大家一致推举刘备。
当时刘备驻扎在小沛,徐州士绅组成了一个庞大代表团到小沛迎接他上任,刘备一开始客气地推辞了,不是不想干,而是心里没底,士绅代表们急了,反复劝说、衷心拥戴,刘备这才走马上任。
但是,这种高“人气”又脆弱不堪,吕布只是一名匆匆过客,在徐州一出现就扰乱了整个局势,徐州的民意竟然莫名其妙地逆转,地方势力倒向了吕布一边,刘备斗不过吕布,最终被挤出徐州。
离开曹操:名气是道催命符
刘备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奔曹操的,曹操如果真心想杀刘备,最佳的动手地点是下邳,可以在混乱中把刘备解决了,也可以找个借口在白门楼上把刘备与吕布一块杀掉,曹操没有这么做,说明他的心里至少是犹豫的。
刘备不同于吕布,他不反曹操;也不同于袁术,他积极拥戴汉室,仅就这两点,曹操就不好对刘备公开下手,但曹操手下的人都劝杀了他,理由是刘备的名气太大,容易煽动人心,就是后患。
曹操虽然还是下不了决心,但对刘备防范甚严,公开派人去监视。这样一来,刘备即使想在曹操或朝廷那里好好干也没有了可能,他是朝廷任命的左将军,相当于东部战区司令,却过着被软禁的生活,现在还是大敌当前,如果天下统一了,想过这种日子恐怕也不可能,刘备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逃走。
离开袁绍:贡献再大也不顶用
刘备在关键时刻投奔了袁绍,当时袁曹大战一触即发,刘备冒着风险对曹操反戈一击,迫使曹操亲自率兵对付他,对袁绍的贡献很大。
袁绍对刘备表面客气,内心里却也是防范。刘备一开始打算好好在袁绍这里干一番,他向袁绍提出建议分兵包抄曹操的后方,执行这项任务相当危险,但刘备自靠奋勇亲自带队前往。
刘备本可以借机溜走,但他没这么做,刘备来到许县以南,联络黄巾军余部向曹军发难,迫使曹操不得不从官渡前线分重兵去应对,又为袁绍立下一功。
曹仁亲自督虎豹骑南下对付刘备,刘备失败了,可他仍然没跑,又回到了袁绍那里。但刘备进不了袁绍集团的核心,他还是看不到希望,只得再次借机溜走了。
规则丧失,互斗没完没了
刘备又投奔了刘表,刘表让他防守新野,这个地方是荆州的最前线,刘表把刘备当成一顶钢盔戴在了头上,让他防犯曹操,刘备的价值被刘表利用到了最大化。
曹操南下荆州,刘备彻底学聪明了,尽管情况已相当糟糕,他却没有选择投奔孙权,而是利用孙权急于抗击曹军的心理与他结成了联盟,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当时忍不住跑到了柴桑,成了孙权的手下,那赤壁之战胜利后就没有他多少事了。
如果公孙瓒对刘备很好,如果刘备在徐州根基很牢,如果曹操、袁绍真心对待刘备,刘备也许不用那么奔波,但也当不了皇帝,对刘备来说这是不幸也是幸运。
但刘备的成功努力只是一半,更多地恐怕靠的是运气。自董卓以后,凉州集团、关中联军以及大大小小的各个割据势力,曾经超过刘备的不下十几股,他们都先后失败了,原因恐怕也不能都归为不够努力或能力不足。
各个势力之间互斗了几十年才慢慢走向统一,其间“和平兼并”的案例少之又少,大家宁肯拼到最后也不愿意屈居人下,原因就是缺乏信任。为了生存,亲情、友情靠不住,名望、名气没有用,讲诚信、讲奉献反而招来祸端,三国是一个不讲规则的时代,是一个论实力、讲计谋和胜者为王的天下。
“合久必分”以来东汉的人口由5000万锐减到1000多万,这就是失去信任、缺乏规则所付出的代价!
- 上一篇:孙权死前追封孙坚为皇帝,为什么不追封孙策为皇帝呢?
- 下一篇:元朝青楼文化与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