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出上联:新姜哪有老姜辣 神童的下联脱口而出 字句工整堪称完美
中国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沉淀,博大精深,对联在文化方面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的文人或者皇帝都喜欢对对联,尤其是苏东坡。
说起对联就不能不提苏东坡,他一生豪放不羁。他的一生也是充满坎坷的,在他的人生低谷的时候,他遇上了佛印和尚。这两个人真可谓“投缘”,两人经常在一起吟诗作画,也经常会一起切磋对联。其实历史上苏东坡可能并没有留下很多对联,只是后人穿凿附会。但是也从一个角度显示出对联的极大魅力!苏东坡和佛印之间有一副对联:孤山独庙,一关公单骑匹马;夹河两岸,二渔夫双钩对钓。这副对联的精髓在于数字的妙用。
在明朝嘉靖时期,有一个小孩子叫赖其尚,这个小孩子在当地非常的出名,有不少媒婆都已经到他家来提前预定婚事了,小孩的父亲也都知道他们是冲着什么来的,还不是看自己家的小孩聪明,以后即有可能中举,但是也都被他以小孩还以小为由拒绝了,一位官员听说了之后,他就不相信这小孩那么厉害,想着那一天一定要去试一试这个小孩子,刚好有一次他因公出差,有机会来到这个小孩这里。
等到他办完事之后,这个官员就来到小孩家里,这个时候小孩才9岁,但是在小孩的家里没有找到他,父母说他和小伙伴出去玩耍了,问了地址后这个官员就出去找小孩,等找到小孩后,这位大人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小孩也没有多说什么,很有礼貌的说:请大人出题吧。
这位大人思考一会就出题了,今天来是想摸清楚这小孩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出于用意这位大人想给小孩一个”下马威“,于是他念出了上联:”新姜哪有老姜辣“
所以学子们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其中有好多个天才儿童,他们的记忆力很强,词汇的运用能力也非常强,可以说小小年纪都可以做到博学。先不说这故事,先说一下这上联。其实这上联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比喻性。人们往往把精通世故的人比作为“老姜”。
所谓“姜”还是老的辣的意思就是说,还是那些精于世故的人,善于玩权谋,充满着智谋。但是呢,看表面意思也不错,“新姜”确实没有“老姜”辛辣。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可以说这上联,难就难在这一语双意上面。如果对得出的下联,没有双意,那么就是一个失败的对联儿。
比如说“蔬椒还是红椒辣”,这下联一看表面意思还可以,但是它没有双意,因为辣椒不一定是红的辣,青辣椒也可能很辣。再比如“老木哪有新木润”,按说是可以的,但是不知的这第二层意思是什么,有些模糊。那么,县令得知附近有这么一个天才儿童。
作为一县之令,他就去找到这个神童去了,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并且出了这么一个上联考考他。那么这个神童对出的下联是什么呢?这个神童稍加思索了一下,说道:老笋哪有新笋尖。县令顿时拍手称赞,这下联出的真是绝妙。与上联一样,一句话双重意思,而这里的“尖”是谐音“奸”的。
其实这副对联中的“老”不是指的年龄的大小,而是指的精通世故的深浅程度。就比如这年龄不大的神童,人小却显得非常老练。县令觉得这孩子不凡。县令出的这上联,不可谓不经典,神童对的这么一个下联,不可谓不绝妙。
本来想着出一上联给小孩儿来个下马威,没想到反被这小孩子占了上风,不过也证明了小孩的才智确实过人,但是州官还是不死心,于是又出一联”剃刀虽利,难伐千年树木“这幅上联的语气缓和了许多,但是还有轻视之意。
赖其尚听了也不介意,想了想对道:”灯火本微,能烧万里江山“,州官听后连声叫好,说道:”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学,果然是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啊“。这次州官对小赖是真正的有了常识,不在小看他了。其实对联就是如此,赖其尚仅三言两语就能把州官对的心服口服,可见赖其尚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对联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