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南宋的灭亡
2022-05-19
南宋恭帝及太后宗室的出降,标志着存在了320多年的宋朝基本结束了,但南宋的遗孤遗臣依然在南方对元人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当时 淮东、真州、扬州、泰州仍然被南宋的遗臣李庭芝、姜才、苗再成等人坚守。从临安逃出的张世杰、陈宜中、陆秀夫、文天祥等人则很快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 就在这个时候,伯颜回到了蒙古,因为元朝内部又出现了叛乱,蒙哥汗之子昔里吉起兵。元朝人于是把主要的注意力北移,给了南宋的遗老遗少们一定的喘息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真正做到有效抵抗的只有李庭芝与姜才协守的扬州。留在南方的元将阿术对扬州屡攻不下,正好临安已经投降,伯颜将太皇太后谢氏谕降李庭芝的 手诏送到阿术军前。阿术立即命人在城下宣诏。李庭芝听完宣读后说道: 我只知奉诏守城,没听到有诏谕命令我归降。 阿术没办法,只好继续攻城,依旧不克。 后来李庭芝听说南宋皇室被虏北上,痛哭流涕,尽散家财劳军,令姜才率四万人截击瓜洲,想要夺回两宫。姜才率军出战,与元军血战6个多小时,元兵为防有失, 劫持南宋皇室后撤。姜才紧追不放,边追边打,到浦子市,正遇到前来支援的元军。阿术亲自督战,前后夹击姜才,姜才自知兵少久战,难以取胜,只好撤退。阿术 爱惜姜才勇猛,令人招降。姜才慨然回答: 我宁可死,这么可能作降将呢? 同时守卫真州的南宋遗臣苗再成,也出兵夺驾,但都没有成功。
这次战役结束后,阿术又多次以太后谢氏的名义谕降李庭芝。李庭芝不答,命士兵发弩射死谕使。阿术于是遣兵守高邮、宝应,断绝扬州粮道,跟着又用谕旨招降 李庭芝。李庭芝再次杀死谕使。这时淮安、盱眙、泗州均因粮尽出降,只有李庭芝力战不屈,粮尽就将铠甲上的牛皮煮了吃。这一时候,扬州城内出现了兵民易子相 食的悲惨景象,李庭芝仍守城不降。恰在这一时刻,张世杰、陈宜中、陆秀夫等人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称帝,召李庭芝为右相。李庭芝接诏,令制置副使朱焕守扬 州,与姜才率兵七千赶往泰州。没想到李庭芝刚出城,朱焕就献城出降了。李庭芝马上受到了元军的追击,只好逃入泰州,泰州裨将孙贵、胡惟孝也偷偷打开泰州北 门接应元兵,李庭芝和姜才被俘,先后被杀。
李庭芝和姜才死后,南宋遗臣们的抵抗意志更加脆弱。
1277年元人稳 定了北方局势后,重新集中力量平定中国南部地区。就在这一年,元将唆都依次占领了福州、泉州和广东,1278年占潮州。同样是在1278年,两淮、四川的 抗元势力也先后失败。在5 月8 日,不到10岁,刚拥立不久的宋帝赵昰在心惊胆战中死去。他的弟赵昺又被推到了这一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登上 皇位 ,成 为南宋残余势力新的心理寄托。但很快,这一寄托也随着汹涌的波涛消失在了大海之上。张世杰等人以雷州半岛附近的硇洲岛为基地,不久,元军的持续进攻迫使他 们再次逃亡,从广州渡海到达崖山岛。
元军迅速对崖山进行了封锁,并展开了进攻。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大海战,它将南宋最后的一页展现为凄惨悲壮的画面。
1279年2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会同副帅李恒,兵分水陆进攻崖山。张世杰率军进行决战,集结一千多艘舰船,四周加固战栅,构成海上坚城。元军的数次进 攻,均告失败。但张世杰的这种做法无疑将战船的机动性抹杀了,不能有效地进攻,只能进行防御,面对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战败也就只是时间问题。元军先威迫 被俘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写信招降,遭到了文天祥的拒绝,于是又利用张世杰的外甥去劝降,结果也被张世杰骂走。于是元人采用断绝补给,长期围攻的办法,占领了 崖山外围,随即截断了南宋的粮、水补给线。南宋官兵吃干粮饮咸水,呕吐疲乏,仍坚持战斗,毫无降意。二月初六,天色晦暗,风雨交加,元军把握住了战机,趁 早、午海潮涨退的机会,大举围攻崖山。3月19日,张世杰决定突围,在经过苦战后,南宋船队最终崩溃。混战中张世杰领少数战船,乘雾突围成功。但少帝赵昺 和丞相陆秀夫被困崖山。无奈之下,陆秀夫杀死妻子,怀揣玉玺,抱着尚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的少帝投海殉国, 后宫诸臣,从死者众 。
战斗历时20多天,双方共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战斗结束时南宋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海上浮尸达10万之多,七天不尽。
几天以后,张世杰回来寻找帝室,知道少帝已死,只好带领船队再度出海。三个月后,航至海陵岛一带遇飓风溺死海中,全军覆没。另外还有一部分南宋遗臣逃到 了占城,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希望在那里实现他们的恢复宋朝的梦想。不过,当元军开始准备对占城用兵时,这群南宋最后的 忠臣们 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南宋成 为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
点评
面对历史,我们最好做一个冷眼的旁观者,尽量不要把情感掺杂在里面。因为那样的话我 们就不是在阅读历史,而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甚至是在改动着历史。就历史本身而言是客观的,但当历史转化成文字形式出现时,就从来没有绝对客观过。因 为书写历史的人是有目的、有感情的。
究其南宋灭亡的原因是复杂的,尽管出现了贾似道这样的奸臣,度宗这样的昏君,但对于这个经济文化 极为发达,而在军事上只能守成,不能开疆拓土的朝代来说,面对着強敌环伺的乱世,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这是客观上的必然。可如果说南宋一定就会在1279 年灭亡,那就是毫无道理的主观认识了。毕竟历史是由一个个事件组成,而事件是由人来演义的。襄樊是可以守住而未能守住的。因为有贾似道、吕文德、范文虎, 贪图安逸、贪图钱财、贪生怕死这样的一群官吏构成了南宋的腐败政治。张世杰是个忠臣,但他却只是一员猛将,而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帅才。在淮南的战场上,他 铁锁连舟,叫元人一把火将10万大军烧得所剩无几。心怀忠勇,统率大军,却不能将军队的作用发挥出来,这就是张世杰。
南宋是一个不乏 忠臣,也不乏奸臣的朝代,它所缺乏的是能够力挽狂澜的军事家,纵马扬鞭的统帅。这并不是说南宋不存在这样的人,而是即便存在这样的人也很难被重用。有时在 国家危难时刻,虽然被重用一时,危机过后,帅才们会立即被排挤或剪除。北宋末年的李刚是这样,南宋初年的岳飞也是这样。这种对将帅之才的排挤在整个宋朝都 是有传统的。因为宋太祖的皇袍加身就是在武人得志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宋朝重文轻武,对有能力的武人如果不是必要,很少会交给实权,以至于在南北宋320 多年的历史上,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不能说是不强,将帅的谋略不能说是不高,可却只能丧失土地,却不能开疆拓土。就如同宋高宗担心岳飞专权一样,宋朝皇帝宁可 信任小人,也不会让一个武人得到他应得的荣誉。
当时 淮东、真州、扬州、泰州仍然被南宋的遗臣李庭芝、姜才、苗再成等人坚守。从临安逃出的张世杰、陈宜中、陆秀夫、文天祥等人则很快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 就在这个时候,伯颜回到了蒙古,因为元朝内部又出现了叛乱,蒙哥汗之子昔里吉起兵。元朝人于是把主要的注意力北移,给了南宋的遗老遗少们一定的喘息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真正做到有效抵抗的只有李庭芝与姜才协守的扬州。留在南方的元将阿术对扬州屡攻不下,正好临安已经投降,伯颜将太皇太后谢氏谕降李庭芝的 手诏送到阿术军前。阿术立即命人在城下宣诏。李庭芝听完宣读后说道: 我只知奉诏守城,没听到有诏谕命令我归降。 阿术没办法,只好继续攻城,依旧不克。 后来李庭芝听说南宋皇室被虏北上,痛哭流涕,尽散家财劳军,令姜才率四万人截击瓜洲,想要夺回两宫。姜才率军出战,与元军血战6个多小时,元兵为防有失, 劫持南宋皇室后撤。姜才紧追不放,边追边打,到浦子市,正遇到前来支援的元军。阿术亲自督战,前后夹击姜才,姜才自知兵少久战,难以取胜,只好撤退。阿术 爱惜姜才勇猛,令人招降。姜才慨然回答: 我宁可死,这么可能作降将呢? 同时守卫真州的南宋遗臣苗再成,也出兵夺驾,但都没有成功。
这次战役结束后,阿术又多次以太后谢氏的名义谕降李庭芝。李庭芝不答,命士兵发弩射死谕使。阿术于是遣兵守高邮、宝应,断绝扬州粮道,跟着又用谕旨招降 李庭芝。李庭芝再次杀死谕使。这时淮安、盱眙、泗州均因粮尽出降,只有李庭芝力战不屈,粮尽就将铠甲上的牛皮煮了吃。这一时候,扬州城内出现了兵民易子相 食的悲惨景象,李庭芝仍守城不降。恰在这一时刻,张世杰、陈宜中、陆秀夫等人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称帝,召李庭芝为右相。李庭芝接诏,令制置副使朱焕守扬 州,与姜才率兵七千赶往泰州。没想到李庭芝刚出城,朱焕就献城出降了。李庭芝马上受到了元军的追击,只好逃入泰州,泰州裨将孙贵、胡惟孝也偷偷打开泰州北 门接应元兵,李庭芝和姜才被俘,先后被杀。
李庭芝和姜才死后,南宋遗臣们的抵抗意志更加脆弱。
1277年元人稳 定了北方局势后,重新集中力量平定中国南部地区。就在这一年,元将唆都依次占领了福州、泉州和广东,1278年占潮州。同样是在1278年,两淮、四川的 抗元势力也先后失败。在5 月8 日,不到10岁,刚拥立不久的宋帝赵昰在心惊胆战中死去。他的弟赵昺又被推到了这一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登上 皇位 ,成 为南宋残余势力新的心理寄托。但很快,这一寄托也随着汹涌的波涛消失在了大海之上。张世杰等人以雷州半岛附近的硇洲岛为基地,不久,元军的持续进攻迫使他 们再次逃亡,从广州渡海到达崖山岛。
元军迅速对崖山进行了封锁,并展开了进攻。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大海战,它将南宋最后的一页展现为凄惨悲壮的画面。
1279年2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会同副帅李恒,兵分水陆进攻崖山。张世杰率军进行决战,集结一千多艘舰船,四周加固战栅,构成海上坚城。元军的数次进 攻,均告失败。但张世杰的这种做法无疑将战船的机动性抹杀了,不能有效地进攻,只能进行防御,面对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战败也就只是时间问题。元军先威迫 被俘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写信招降,遭到了文天祥的拒绝,于是又利用张世杰的外甥去劝降,结果也被张世杰骂走。于是元人采用断绝补给,长期围攻的办法,占领了 崖山外围,随即截断了南宋的粮、水补给线。南宋官兵吃干粮饮咸水,呕吐疲乏,仍坚持战斗,毫无降意。二月初六,天色晦暗,风雨交加,元军把握住了战机,趁 早、午海潮涨退的机会,大举围攻崖山。3月19日,张世杰决定突围,在经过苦战后,南宋船队最终崩溃。混战中张世杰领少数战船,乘雾突围成功。但少帝赵昺 和丞相陆秀夫被困崖山。无奈之下,陆秀夫杀死妻子,怀揣玉玺,抱着尚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的少帝投海殉国, 后宫诸臣,从死者众 。
战斗历时20多天,双方共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战斗结束时南宋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海上浮尸达10万之多,七天不尽。
几天以后,张世杰回来寻找帝室,知道少帝已死,只好带领船队再度出海。三个月后,航至海陵岛一带遇飓风溺死海中,全军覆没。另外还有一部分南宋遗臣逃到 了占城,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希望在那里实现他们的恢复宋朝的梦想。不过,当元军开始准备对占城用兵时,这群南宋最后的 忠臣们 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南宋成 为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
点评
面对历史,我们最好做一个冷眼的旁观者,尽量不要把情感掺杂在里面。因为那样的话我 们就不是在阅读历史,而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甚至是在改动着历史。就历史本身而言是客观的,但当历史转化成文字形式出现时,就从来没有绝对客观过。因 为书写历史的人是有目的、有感情的。
究其南宋灭亡的原因是复杂的,尽管出现了贾似道这样的奸臣,度宗这样的昏君,但对于这个经济文化 极为发达,而在军事上只能守成,不能开疆拓土的朝代来说,面对着強敌环伺的乱世,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这是客观上的必然。可如果说南宋一定就会在1279 年灭亡,那就是毫无道理的主观认识了。毕竟历史是由一个个事件组成,而事件是由人来演义的。襄樊是可以守住而未能守住的。因为有贾似道、吕文德、范文虎, 贪图安逸、贪图钱财、贪生怕死这样的一群官吏构成了南宋的腐败政治。张世杰是个忠臣,但他却只是一员猛将,而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帅才。在淮南的战场上,他 铁锁连舟,叫元人一把火将10万大军烧得所剩无几。心怀忠勇,统率大军,却不能将军队的作用发挥出来,这就是张世杰。
南宋是一个不乏 忠臣,也不乏奸臣的朝代,它所缺乏的是能够力挽狂澜的军事家,纵马扬鞭的统帅。这并不是说南宋不存在这样的人,而是即便存在这样的人也很难被重用。有时在 国家危难时刻,虽然被重用一时,危机过后,帅才们会立即被排挤或剪除。北宋末年的李刚是这样,南宋初年的岳飞也是这样。这种对将帅之才的排挤在整个宋朝都 是有传统的。因为宋太祖的皇袍加身就是在武人得志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宋朝重文轻武,对有能力的武人如果不是必要,很少会交给实权,以至于在南北宋320 多年的历史上,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不能说是不强,将帅的谋略不能说是不高,可却只能丧失土地,却不能开疆拓土。就如同宋高宗担心岳飞专权一样,宋朝皇帝宁可 信任小人,也不会让一个武人得到他应得的荣誉。
- 上一篇:清朝后妃们是怎么挑选出来的?
- 下一篇:德艺双修的画家李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