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外国传教士竟然加入红军队伍?这是怎么回事!

2022-05-19

一位英国籍瑞士叫勃沙特,中文名薄复礼的传教士。在1934年10月在贵州旧州境内,他与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的部队相遇,被作为“帝国主义间谍”扣留,随后与这支红军一起走了18个月的长征路。

1936年4月,薄复礼在云南境内被红军释放。他用三个月时间口述完成了《神灵之手》,并将文稿送回英国出版。

埃德加·斯诺是采访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后,写成《西行漫记》,他笔下的长征是“完成时”,更完整、系统;而薄复礼则记录了他跟随长征队伍的18个月,是“进行时”,提供了更多可以感知的细节。他用这样的细节,第一次向西方世界介绍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共产党,留下了关于长征的一个特殊视角。

正如萧克在《神灵之手》的第一版中文印本《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长征》序中所写:“他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一个侧面。”

索尔兹伯里先生办事很认真,回国后不久,就给我寄来了薄复礼的那本书。后来他又跟踪追寻到英国,在曼彻斯特找到了薄复礼本人。他们交谈甚久,气氛融洽。索尔兹伯里转达了我的问候。事后,索尔兹伯里寄来了他们交谈时的合影。

有意思的是,《神灵之手》的中文版其实并不是翻译自索尔兹伯里寄来的那本。

在同索尔兹伯里聊起薄复礼之后,萧克本人也动了寻找这位“长征国际友人”的念头。不少研究红军长征史的专家、学者得知此事后,也积极帮助查阅有关史料,并提供寻找线索。非常意外,在山东省博物馆朽坏的地板缝里,工作人员严强发现了一本侥幸躲过“文革”的英文版书籍。其书名直译为《抑制之手——为基督在中国被俘》。

个书名多少反映出了那时西方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红军的负面看法,但翻阅书中的内容,却能够明显感觉出,作者对红军的看法绝非负面。严强等人把这本书翻译出来,并将其文本送交书中提到的红六军团原领导人王震、萧克等老将军。

1984年秋天,萧克出国访问,途经法国,他委托有关方面打听这位老朋友。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外交人员终于在1985年初通过薄复礼在瑞士的亲友找到了他。

薄复礼当时住在英国曼彻斯特,他给我国驻法使馆工作人员回了信,介绍了他本人的近况,还委托他们向萧克“转达热忱的问候”。

1986年5月,萧克委托中国驻英大使冀朝铸前去拜访薄复礼,并转交了他的一封信:“久违了!从索尔兹伯里先生处知道了你的近况。虽然我们已分别半个世纪,但50年前你帮助我翻译地图的事久难忘怀。所以,当索尔兹伯里先生问及此事时,我欣然命笔告之。1984年我在出国访问途中,曾打听你的下落,以期相晤。如今我们都早过古稀,彼此恐难再见。谨祝健康长寿。”

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薄复礼已经92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