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背后有哪些离奇的事?
众所周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是《富春山居图》,这幅画的背后故事最多,最离奇,也最让人感到叹息。
黄公望的心愿
这幅画的作者是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在元朝统治之下的百姓被分为4个等级,身为汉人的黄公望排在第三等,也正因如此,他虽然才华横溢,但终其一生都不得施展,特别是他45岁做椽吏的时候,因为受到牵连而蒙冤入狱。
出狱之后的黄公望对元朝的统治彻底失望,于是他开始游历天下,但他的心情却依旧复杂。在他看来,一面是风景如画的大好河山,一面是亡国后的无奈和失落,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惆怅,所以他决定换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而这种方式就是绘画。
从此,《富春大岭图》、《天池石壁图》等一批优秀的作品在他的手中完成,而这些作品中让他最为喜欢的还是《富春大岭图》,但是他觉得此图不够完美,由于这幅画作只是局部展现了富春山的美景,而没有全貌景色囊入其中,于是在他晚年的时候,他决定创作一幅关于富春山的长篇画作。
富春山是浙江名山,前临富春江,山峰高峻挺拔颇有姿态,元末著名诗人周权曾这样赞叹富春山的美景:
“长啸登临,望不尽、海门修碧。”
公元1347年,已经79岁的黄公望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此后经历三年的锤炼,这幅长约6余米的传世巨作终于完成,而黄公望也如释重负,他终于在有生之年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不过这幅堪称物华天宝的画作,也从此迎来了长达600多年坎坷而离奇的经历。
多灾多难
首先是在明朝成化年间,一位姓沈的书画家,千辛万苦才收藏了这幅画,不过好景不长,没多久这幅画就被人偷走,从此下落不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这幅画的踪迹。
到了明隆庆年间,这幅画才出现在一位书画家的手中,此后这幅画又辗转被几位书画大家收藏,最后被宜兴的一位名叫吴正志的收藏家视为传家宝来收藏。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这幅画就传给了他的孙子吴洪裕,没想到的是,吴洪裕是一个画痴,他一生钟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还立下遗嘱,要求要焚烧此画来为自己陪葬。
公元1650年,吴洪裕去世之后,家里人尊重遗嘱,在烧完纸钱之后,就把这幅巨作投入到火盆之中,由于之前焚烧过纸钱因此火盆中的火势很大,所以当画被投入火盆的时候,立刻就开始燃烧。
就在此时,吴洪裕的侄子从人群里冲了进去,不顾生命危险一边从火盆里抢夺这幅画,一边大骂这是“丧尽天良”。然而可惜的是,这幅画却因此而撕成了两部分,并且都布满了被火烧的孔洞。
此后世人无不称赞吴洪裕的侄子,如果不是他,这幅传世巨作早就焚毁殆尽了。
在经历了焚画殉葬之后,这幅画被一分为二,前半段被命名“剩山图”。而后半段因为损坏比较严重,就被命名为“无用师卷”。
此后,前后两段分别被不同的人收藏,其中后半段被乾隆收入宫中,而前半段则流传到了浙江一位名叫沙孟海的收藏家的手中。
再聚首
因为历史原因,收藏于皇宫之中的后半段辗转到了台湾,被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而前半段则被浙江博物馆收藏。
2011年,在两岸博物馆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两段画作在时隔361年之后合璧展出,在场的许多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书画爱好者都喜极而泣,为这个伟大的时刻而感到开心。
而这幅画也终于可以向世人展现它的魅力,淡雅的墨色,疏密得当的山水树林,加上干湿并用的绘画手法,让画面极具变化,不愧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觉得十大传世名画,为何这幅画可排在首位,难道不是《清明上河图》或者是《洛神赋图》排在首位吗?
其实十大传世名画并没有权威的排名,毕竟都是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顶级巅峰之作,怎么排名都觉得不妥。
但是在民间,许多的书画爱好者会根据自己心目中的喜好来进行排名,虽然上面提到的两幅名作名气很高,但在许多人的眼里,一位80岁的老人,能够凭借自己对于绘画的理解画出6米多的长卷画作,已经是一个奇迹。
而此画的技法和意境就更不用说了,这幅画被后世品评为“画中兰亭序”可见这幅画的珍贵之处,绝不亚于其他九幅画,所以这幅画才会被排在榜首。
虽然两段画作在短暂的合璧展出之后又再一次分开,回到了它们原来各自的博物馆,着实让人感到惋惜,不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两段画最终会合二为一,永远的向世人展现它的风姿。
- 上一篇:红楼梦:贾宝玉爱吃女孩嘴上的胭脂,他都吃过谁的?
- 下一篇:国画大师石鲁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