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时他叫叛徒,抗日的时候他叫英雄,建国后他叫副主席
蔡廷锴曾是一代名将。一生做了三件事影响了中国历史:第一,他曾经在南昌起义中直接带走起义队伍,叛离革命。第二,他在“1·28”事变中领导淞沪抗战,坚决与日军对抗到底。第三,他与蒋光鼐一同发动“福建事变”,积极主张抗日反蒋。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与广大人民群众站到了一起,他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汪精卫是当时的武汉民国政府主席,他得知了此消息,非常震惊,立即召集诸将领开会。虽然当时武汉军队多,但汪精卫根本无法调动他们。统兵的将领们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意和起义的队伍作战。命令下了,大家都无动于衷,但只有蔡廷锴一个人例外。
就在南昌起义发生的当天,蔡廷锴随汪精卫在庐山开会,听到自己的第十师被叶挺带到南昌参加了起义,顿时坐不住了。他非常着急,散会后就连夜赶往南昌。当然,他去的目的不是为汪精卫平叛,而是打着“同去革命”的幌子去拉回自己的部队。当部队八月四日进入贤县时,蔡见周围均无其他部队,机会难得,便立即和心腹筹划,将部队中的几个中共党员“礼送出境”后,就迅速带着部队拐了个弯往福建方向逃去,向蒋介石投靠去了。
九一八”事变爆发。蔡廷锴在赣州率部誓师,要求抗日,反对内战。1932年1月22日,日本领事村井向中方提出无理要求,要十九路军后撤30公里,蔡廷锴坚决不允,军政部长何应钦来沪与蔡面谈。何应钦说:“现在国力未充,敌方提出要我后撤,政府本应拒绝,但为保存国力起见,只有不得已忍辱负重。十九路军可后撤,政府拟以外交途径解决。”蔡廷锴说:“驻地是我国领土,撤退殊无理由。政府要撤,请不限于敌方要求,调我全军离开京沪路,我当绝对服从。”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在福建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发布了对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等国民党重要人物的通缉令。蒋介石最害怕的是蔡廷锴指挥的那5万军队如果与江西的10万红军联合起来,他那第五次“围剿”计划将破产不说,闽赣结为一体后凭借中共与共产国际联系,加上十九路军,外来援助直接进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决定,先收拾蔡廷锴,然后再解决红军。蒋介石不担心他打不垮蔡廷锴,而是担心红军与十九路军联合。当蒋介石的十几万大军进攻十九路军的时,中央军委却将我红军主力从东线调到西线永丰地区,不去配合十九路军,反去进攻敌人的堡垒阵地。这不仅使十九路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还丧失了粉碎第五次“围剿”的有利时机。1934年1月,福建事变失败,十九路军完全解体。接下来,中央苏区也陷入四面合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上一篇:名家纷至 这里汇聚齐鲁大爱
- 下一篇:宋朝姑娘为什么个个难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