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的外国人
现在,出国留学似乎已经成为风潮,很多学生都觉得到国外学习到的知识一定要比在自己国家强,就算学习不到很多的东西,个人的见识也一定有所增长。而国外也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或者是爱好者来到中国学习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这种现象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因为史书中只有少数被记载下来,而且我们对这一部分历史也并不是很熟悉,所以才没什么印象。
(图)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
早在夏商时期,就有文献记载外国人来华的事件,随后的几百年里,也陆续有外国人来到中国,可是因为当时国家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因此一些国外的人来到中国后也没有学到什么。到了后来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些西亚,中亚地区国家的人来到中国传播佛教思想。最著名的就是达摩祖师,他在中国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还让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现在很多人对于达摩祖师,还是十分的熟悉,并且抱着一种尊敬的态度。
(图)唐代通关碟文
而后到了唐朝,当时中国的科技、经济、政治、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大,可以算得上是世界超级大国,唐朝盛世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前来中国学习。很多国家都不惜漂洋过海,为了就是一睹大唐风貌,而且每次出使唐朝,都会带上一波访华队伍,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习唐朝的知识,技术,回到自己国家后,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这一时期,访华使节中,日本国的数量最多,据记载一次就有数百人,他们不惜海上的风浪,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学习,他们之中出现了几个著名的人物,他们用自已的努力,在历史进程中证明了自已曾在中国留下过足迹。
(图)阿倍仲麻吕(698—770年),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
最为人熟知的,在中国有纪念其功绩的,影响力十分广泛的就是日本使者阿倍仲麻吕,当然,有的人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压根想不起来他是谁,不过没关系,别人来中国之后有个中文名字,叫做晁衡。可能看到这个名字,你觉得有点印象,可是还是想不起来这个人,可是大诗人李白的《哭晁卿衡》,相信一定有印象,这首诗就是李白为阿倍仲麻吕写的,当时阿倍仲麻吕回国后,误传他遇海难,李白伤心欲绝,以为痛失好友,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由此可见阿倍仲麻吕在唐朝的地位和他的影响力,不光是李白,连王维也是他的好友。当年,十九岁的阿倍仲麻吕跟随日本遣唐使进入长安,为了更深入的学习大唐文化,他立志要在大唐学习,不回国。由于天资聪颖,而且学习刻苦,阿倍仲麻吕对大唐文化的学习十分的深入,而且颇有成就,不仅如此,他还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辅助太子学习,就这样,成为了第一个在朝堂当官的外国使者。皇帝还十分赏识阿倍仲麻吕,在他提出回国时,还盛情的劝其留下,到最后阿倍回国时,还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这对一个外国使者来说是莫大的殊荣,可想而知阿倍仲麻吕在唐朝的影响力,也证明他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图)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
随后就是宋元,国力还是很强大,外国使者到中国学习的热情还是十分高涨,在元,有个旅行家到了中国,回国后口述自己在中国的见闻,被人写下来,就是这本书,影响了西方人。这个人就是马可波罗,他的游记也被出成书籍,叫做《马可波罗游记》,这本游记足足影响了欧洲几百年,使得他们对书中描绘金碧辉煌的国度有着很大的向往。他在中国呆了长达十七年之久,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见闻都有很深的了解,还担任很多重要的官职。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呆了那么久,并且担任过官职,说明马可波罗自身还是有很多优点,回国后关于他游记的书也大卖,在一个没有政治目的的前提下,能够对中国文化传播热情那么高,马可波罗在史上也是少见的。
除了他们,还有许多访华的外国使节,他们都在中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为的就是回国后能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科技方面做出一些贡献。他们刻苦学习中国文化,对中国抱有一直虚心求学的态度,这使得他们在访华期间,能够取得巨大的成果,也使得他们能够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