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武则天时代的北护都督府究竟有什么意义?

2022-05-19

现代新疆分为两块,以天山为界限分为南疆和北疆,其实早在武则天时代,新疆区域便有过这样的划分。北护都督府便是标志之一,那么这个划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天山南北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异自从中原王朝入主西域的伊始便已明晰。西汉时期的西域诸国中,天山南簏的龟兹、焉耆等国分别处在天山与昆仑山环绕形成的冰川融水绿洲之上,各个城邦国家依靠定居农业与交通商贸形成相对稳定的农商社会,而天山北麓的乌孙则是“与匈奴同俗,逐水草而居”,居住在与漠北草原相连的北疆大草原之上,是相对纯粹的游牧部落集散地。

这一南北分异的情况到唐代基本保持不变,南疆为以安西四镇为首的绿洲城邦朋友圈,而北疆向西延长至中亚两河流域的广阔草原则换成了以突厥十姓部落为主的强悍游牧民族。唐朝对于西域的控制更强于汉代,因而对北方草原部落的管控尤其重要。自从公元649年,唐朝第一次正式收服西域全境之后,便长期以天山南簏的高昌国旧都——西州作为整个安西都护府的政治军事中心,同时统御天山南麓的安西四镇,从而构筑了唐朝在塔里木盆地的军政体系。

而天山北麓长期被西突厥十姓部落所占据,唐朝除了在庭州设置了前沿军事阵地之外,对于这些游牧部落只能进行羁縻统治,主要以防范招抚功能为主。公元七世纪后半叶,由于对抗吐蕃、大食乃西陲边防的重心,因之一直着力经营天山南麓,与昆仑山乃至青海地区的吐蕃人的军事对峙是高宗与武周前期的核心内容。

公元七世纪末,武则天派遣王孝杰一举再定塔里木盆地,而吐蕃王朝则因为噶尔家族内乱而暂缓对西域的军事行动。武周王朝因此获得了厘定北疆的大好时机,在荡平依附吐蕃的西突厥残余势力之后,武则天便面临着全面加强天山北麓防务的迫切任务。半个世纪以来,庭州汉民人口的迅速增长,大批移民实边,以加强里移德建河以东地区的实力.因而在庭州之西又创立了轮台县。而来自东方后突厥汗国的威胁又日甚一日,随着战略需求与条件的与日俱增,更新北疆的建制就势在必行了。早在高宗时期,唐政府就曾经在北疆短暂设置了与安西都护府平级的金山都护府作为临时军政机构,长安二年末,由于北疆突骑施部落与西突厥本部关系恶化,武则天因势创立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以御史中丞解琬为第一任北庭都护,天山南北至此分野。

北庭都护府的设置是唐朝西域战略转换的产物。早期面向南方的吐蕃战略转换为面向西北的突厥战略后,北庭都护府的设立便势在必行,自此之后,唐朝对于北疆的开拓进入新时代。但是到了后来北庭都护府在吐蕃的大肆进攻下还是陷落了。

唐德宗时期,吐蕃入侵的压力,藩镇叛乱的压力,大唐无力西顾,无法向西域援助一个士兵、一粒粮食,西域只好继续孤军奋战。双方联系保持了数年,三年后,给郭昕和李元忠加封为左右仆射。又过了两年,李元忠去世,追赠司空,由杨袭古接任北庭大都护。当时的北庭,情况已经非常危急,“时民久饥困,食新麦过多,死者甚众”。估计是当时的麦子有病害,北庭军民已经缺粮,不管好坏都吃到肚子里了。但这也是西域和中原的最后一次联系记录了。

为了对抗吐蕃、并与中原取得联系,西域唐朝军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地的沙陀、回鹘势力,原本是西域唐军的藩属势力,但失去了身后祖国的支持,反而需要借助异族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北庭都护府依附于回鹘,才得以买路传递信息。

史书上的原话是“蕃性禽兽,征求无度,人不聊生。” “自是,道虽通,而虏求取无涘”北庭都护府的军民成了回鹘圈养的奴隶,这样前后坚持了26年。无奈之下,最后一任北庭都护府统帅杨袭古带领最后的二千战士离开北庭东归,余下平民向吐蕃投降。而回鹘还在与吐蕃争夺这块区域的统治权,让杨袭古参战。结果此战回鹘和唐军联军大败,杨袭古的唐军仅余一百六十人。之后,回鹘打着送杨袭古回中原的名义,诱杀了这位北庭都护府最后的将军。至此北庭都护府陷落,一共存在了89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