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长城似乎从没稳固王朝政权,它究竟有没有用?

2022-05-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上古时代就有文字的记录,历史一路发展至今,也留下了很多历史的痕迹,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中国的万里长城了,这个古代的军事产物历经千年的沧桑,一直保留至今,已经不仅仅在于他的作用,而是已然成为了民族的代表。

万里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建筑奇迹,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伟大工程,长城绵延万里,而且大多路段都修建在险峻的高山之巅,在这样的条件下修建长城,无疑是一件十分有难度的挑战,不仅需要耗费无数国力,还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虽然有神话成分,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修建长城是一件十分劳民伤财的事。

最重要的是长城修建完毕后,这么矮的城墙究竟能拦住什么?作为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究竟有没有实际作用?从历史的变革看来,长城的防御功能的确是不堪一击,换句话说,长城这么长,随便找一处人烟罕至的地方,将城墙打一个洞,大军便可以长驱直入了,事实上这样的入侵事件,历史上还真发生了不少。

有句话说的很好,给车上锁只能防住小人,却防不住真小偷,长城的防御作用大抵就是如此,对小股草原强盗有防范作用,对真正的大军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去过八达岭长城的人,站在长城上时不知有没有这样的疑惑,爬山都这么累,为何还在山顶上还修建长城?崇高的山体本就是最好的城墙,战马翻山越岭很困难,为何又要多此一举,耗费珍贵的国力呢?

说到这里,长城就显现出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了,城墙挡不住外来人,却能管住自己人, 不让自己人出去,也是长城的作用之一,而且从历史上发生的事来看,这个意外的作用还成了长城最主要的作用,将商人拦在关内,商人不能自由出入边境,只能通过官家指定的关卡进行边关贸易,这对草原民族来说,无疑卡住了他们的脖子,经济制裁比什么武力驱赶有用多了。长城的最基本的防御功能,这个自然不用多说,长城的城墙高大,而且一般都位于崇山峻岭依地势而建,在冷兵器时代,大规模部队想翻过长城是几乎不可能的,你要过来必须是经过我的关口,所以我要驻军只需要将部队集结到关口就可以了。城墙上沿途天险的地方只要极少量的巡逻军。这在当时大大减少了防御成本。而且有了长城在,敌人哪怕是攻破了你的关口也不敢在此占领,最多就是抢劫财物之后撤离,因为一旦关口援军来了,他们将陷于孤军深入,被包围无法撤出的困境。这点有皇太极的例子,皇太极当时就是亲率十万大军在北京城和明军打了平手,第五次和第六次交手的时候突破长城,抢了东西准备撤离的时候,被明军在长城附近围住,损失惨重。回到沈阳之后,城内“哭声连屋”。

长城不光是在防御方面的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进攻,由于长城是一座体系,游牧民族根本不敢再长城附近活动,秦始皇打匈奴的时候就是这么大的,大军先抵达长城附近,然后以长城为依托进攻匈奴,打赢了就推进,打输了就回长城。所以史书上匈奴一吃败仗,就要退却七百里。

很多人都认为长城不就是一堵墙吗,其实不然,长城上面平均宽度有5到8米,一般是以砖石铺面,地势一般都依托天险。这样就是为了让敌军进攻的时候,行军困难,然而如果一旦发生敌情,狼烟一起,迅速依托长城从附近军镇调兵,部队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走长城都是最快的,从今天的旅游数据就知道,长城一天几十万次的人流,可见这在当时的话,一天时间就可以集结接近全国的兵力。

所以说长城不论在从前还是在今天,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