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郑东伟:绘天地春秋 抒人生豪情

2022-05-19

《峡谷风情》

在见到郑东伟后,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本人与照片有很大的区别。照片上的他,气质儒雅,学者之气浓厚。现实中的他却随性健谈、衣着朴素、待人热情,给人质朴淳厚之感。照片与本人有如此大的差别,让记者感到颇为诧异。

郑东伟的作品色彩丰富、气势豪迈,具有浓浓的生活情趣。在笔者看来,这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行事大方、谦和,看重情义,特别是对于培育过自己的那些老先生,现在谈起来,言语中仍然充满感激和敬佩之情。“我的启蒙老师是褚大雄先生,那时候跟随他学习花鸟、山水、篆刻。当时学的科目很多,收获也很多,不仅在技法上,而且在对于中国画的理解上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为我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此之后,郑东伟又先后跟随熊伯齐、何海霞等老先生研习国画,让其受益匪浅。

“那时候,跟随这些老先生学习,无论是在学艺还是做人上,都给我很大的影响。这些老先生对于艺术都是非常认真的,对青年人的培养也是尽心尽力,因此整个学习环境是很清净的,不像现在这样的嘈杂。”郑东伟表示,现在学画的很多人都坐不住,作品缺少格调。画如其人,画家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是画不好画的。

作为山水画家,写生是一生的功课。郑东伟更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参加了很多大型的写生活动。这其中最令他记忆深刻的是在1998年的秋季,他作为惟一一位被邀请参加“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活动的画家,随队步行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无人区,首次完成考察写生任务,在画界当属第一人,至今无人能超越。

[page]

郑东伟

这次写生成为他生命中最为深刻的记忆。郑东伟表示,这次探险不同于一般的写生活动。大峡谷恶劣的气候远远要比想象的困难得多。“刚去的时候,穿登山鞋爬一会儿山,感到非常的累。趁着休息的间隙,我就穿上从北京随身带的布鞋放松一下。没想到,不一会太阳光就透过鞋面射到脚面上,脚就像针扎一样疼。紧接着头顶上飘过来一块云彩,然后就开始下雪。这前后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体会到大峡谷气候的无常。”虽然条件如此的艰苦,但对郑东伟来讲,这次写生经验对于他的创作有很大的裨益。

大峡谷属于藏区,藏区在一般人的想象中是广袤的高原、无垠的草地,但这里却是山峰耸立、枝繁叶茂,一派亚热带雨林的气象。因为这里是属于众多高山的峡谷地带,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在遇到高山后下沉,形成当地特有的气候。郑东伟正是利用大峡谷特有的景物,获取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大峡谷风情的作品,引起画坛的关注。但这样题材的作品创作起来并不容易。“以前听说过傅抱石从青城山写生回来后,就不会画画了,当时还不太理解。经过雅鲁藏布江科考回来后,我就体会到了。西藏的大峡谷地区跟青城山有同样的状况。这里全是高大的植物,把岩石都覆盖起来,画面中山石根本无法表现。后来,我只能利用大片的色彩和空间层次来表现山中的景色,关键是把握好对大峡谷宏大气象的追求和整体气氛的营造。画面的近景由当地具有特色的民居、植物来点缀,来烘托出大峡谷特有的景色。”郑东伟把对峡谷的客观感觉和主观感受融汇到画面之中,彩墨斑斓、如梦如幻,是大峡谷的色彩如是,更是心灵的想象使然。

后来,在中都国际拍卖会上,他的多幅峡谷风情系列作品被高价拍出。对此,他的很多朋友向他表示祝贺,郑东伟却说:“作品有市场确实是好事,但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市场而创作。我参加拍卖会的目的是检验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否被大家所认可。”从话中,可以看出他严谨的创作态度。也正因如此,画坛评价他:“郑东伟作品以独特的表现和内容填补了国画题材的空白。”这也许是对其艺术创作成就最好的肯定。(隋永刚)

郑东伟

字天道,号意画堂主,1953年生于北京。先后师从褚大雄、何海霞、梁树年、姚志华等名家。后就读于国家画院杜大凯工作室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高研班。

作品、传略入编《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世纪专家》、《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等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