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峰:艺术创新与文化自信
李毅峰,字:一峰。
号:泊牛山房,抱星斋,丑牛斋。
1964年生于天津,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
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客座教授、南开大学客座教授、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兼职教授、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天津画院特聘画师、新疆大山水研究所名誉所长。
出版有《一峰画集》《一峰水墨》《一峰画语》《李毅峰画集》《溢峰画集》《信笔直扫》《会心处不在远》《谦谦峰骨澹澹书生》等十余部个人画集。
苍茫一径兴69×143cm
(文/李毅峰)“五四”以后,中国人对本土文化抱着轻视的态度和否定的倾向,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进而逐步形成一种文化自卑。对艺术传统创作也引进了西方的品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东西,本土文化和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创作一直没能耐下心来好好地研究传统,研究中国文化的体系。虽然经历了二十余年不断的创新实践,在艺术语言、艺术形式、技法乃至观念方面都有了一些与世界艺术发展趋势和时代融合的迹象。但由文化冲突而带来的艺术创作深层的变革,给创作者在心理上形成了障碍。因此,我们还要在发展中时时清理它、交融它。
层峦叠嶂101×45cm
艺术创新一直是与艺术创作相伴始终的。探讨创新,我们不能离开中国文化资源的立足点,它只能是现时代,不可能是别的。我们固然不能离开传统,不能离开以前解释的诸多的创作“观念”,但我们毕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对我们而言,意味着“现代性”这一特征,必须站在现代这个时间维度并以现代主体的身份反省和透视传统文化。就艺术创作而言,“现时代”不可能是凝固的、停滞的,“现代性”在其展开中,不仅预示着未来,而且包含着过去。这不只是所谓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淀”的问题,还有创作主体自觉的选择问题。[page]草色遥看近却无34×34cm
但是艺术创新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传统文化也能够解释现代、批评现代。当我们以现代意识重新透视和解释传统文化时,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部分就已经被带进了现时代,被带进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形成创作语汇,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云满山143.5×69.5cm
这就要求我们的创作不仅要有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能力,克服传统文化的历史惰性,而且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溯本求源”,以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层底蕴及其“现代性”的问题。
可能许多画家的创作仍在两者之间徘徊——传统的和现代的。传统中国画更多的是从文化角度着眼,文人画之“文”便是传统艺术的核心。但历代大师都是在摆脱了当时的那种真正传统之后,拓展了更宽广的创作天地。比如徐渭的大写意是反当时宋元以来崇尚精谨画风的。他把创作理念即“意”推到了表现的首位。后来的石涛也是以其从生活的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打破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创作概念,把创作作为了一种对理念和文化的追求。当我们论述具体中国画时,都离不开“形”与“神”。而“形”与“神”作为中国画创作的核心要素,是超越了传统和现代的,更是在“形”与“神”中体现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这就需要画家的创作首先要树立文化自信,必须依一定的文化张力。文化张力主要是由精神文化作用于人而产生的观念的张力。文化张力来自历史传统,近乎民族精神的同义语,不然的话,“形”与“神”都会变得庸俗或媚俗。[page]白云收尽碧山青69.5×34cm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呢?法国艺术家克莱尔曾说,画家乃是一块土地的儿子。我想,国画家也跟这块土地有关,“这块地”就是本土文化。在当今全球背景下,中国画在和谐的发展中会再次面临冲突与选择。未来的中国画是什么样子,还是值得画家和文化学者共同思考。回到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中国画为什么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僵化局面,其原因是中国人的文化自卑限制了它的创造力。艺术创新和创造力应来自于文化的延续,是文化精神或艺术精神的自觉。当下创作对文化的冷漠和创作自身对文化的缺乏,乃至艺术市场对创作的影响,必将导致中国画创作酝酿新一轮的突破。岸宫林意仗倚峰142×68cm
上一个世纪的艺术创新一直是与外来艺术的冲击相联系的。艺术需要借鉴和融合,需要在进行比较、评判中凸显其中的文化价值。现在应是一个经历了比较、借鉴和评判后回归文化的时候了。大凡一种“文化”,要能成为“传统”,总有其相当的底蕴和积淀;一种“传统”能成为“文化”,也必有其确实不朽的精神价值内含其中。“文化”、“传统”也都面临瓦解和再造的问题。文化的自信,来源于对传统的认识力,对时代的生活深度,对语言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以至对艺术创作的文化自觉性。文化的自信,也应是创新的产物。要追求中国画艺术的崛起,必须要意识到这个时代已造就了什么样的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创作的影响。
就创作而言,中国文化虽然有丰富资源,但在创作上存在着严重不足。这倒不是因为它缺乏超越性,而是因为当下的创作确实有它现实层面的缺陷。从创作过程来讲,就是说创作要把内在性文化转变为外在性文化,同时又保持其内在文化的特质,使内在性与外在性结合起来。现在到处都在讲艺术“回归”,东方人在讲,西方人也在讲。但是,这种“回归”,回归到哪儿?这不仅是时间上的跨越,即“回到元点”,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所需要的东西,而且是空间上的跨越,即实现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之间的信息传播与相互交流。
中国画的创新,真的需要唤起文化自信了。《法之有无间》45×92cm
[page]著名美术理论家陈传席谈李毅峰
毅峰的山水画主要是学黄宾虹,黄宾虹用笔的功力是无人可比的,而且他的积墨法也是前无古人的。黄宾虹的用笔方法及特点毅峰基本掌握了,同时又将“四王”的严谨和“八大”恣纵融汇一起。能看出既似黄宾虹,又和黄宾虹不一样。既有黄宾虹的功力,又有“四王”的严谨,他的绘画已经出现了一种个人的面貌。这种个人面貌并不是那种没有功力的、有意识的模仿,而是个人修养达到后自然呈现的一种风格。
宾虹笔意45×92cm
毅峰是用纯粹的传统方法进行创作,其实天下纯粹的东西是最好的,纯粹的东西才能更吸引人。中国画讲究神韵和内涵,是一种内在的美,内在的功力,这种功力反映了个人的修为。有文化的人就反映出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反映出没有文化。中华文化的底蕴是十分关键的,但有了文化底蕴还需要有用笔的方法才能将这种文化底蕴体现出来,所以中国画内在的功力是不易达到的,纯粹的中国画是很难学的,不到一定的年龄功力也是达不到的。毅峰现在是年富力强,他以后还会有大发展。我曾说过:天下事有知而不能的,但没有不知而能的。李毅峰懂中国画并且加上他有这种功力。他的绘画就会一天比一天地更好。他的画现在是突飞猛进,我想他一定会再进步。
毅峰是有文化的人,他的文化功底好,他的文化底蕴支撑他的创作非常快地发展。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不仅他的技法不会退步,而修养也越来越深,把他的修养在绘画里体现出来,就会越来越好。黄宾虹和齐白石都是越老越好,就是因为他们有文化。
高山幽居图120×2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