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有能力抗衡袁世凯的人,但两人眼界差的太远了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最后一个 封建王朝,而其中最著名的将领要数袁世凯了,可是就是这样还有一人可以抗衡他,他就是清朝的穆尔察·铁良。
铁良(1863年-1938年),字宝臣,穆尔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末大臣。铁良以“知兵”自称。曾为荣禄幕僚。后任户部、兵部侍郎。1903年赴日本考察军事,回国后任练兵大臣,协助袁世凯创设北洋六镇新军。继任军机大臣。1906年任陆军部尚书,与袁世凯争夺北洋新军的统帅权。1910年调任江宁将军。辛亥革命时,防守南京,与革命军作战,并与善耆等皇族成员组织宗社党,反对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建立后,又以“遗老”身份在青岛、大连、天津等地,积极参与清帝复辟活动。日本人成立伪满洲国将溥仪挟持至东北,铁良亦参与其中,1938年铁良死于天津,时年76岁。
清朝是满族人当权,虽说是有满八旗贵族,可也同样有普普通通的满族百姓,无权无势的他们在官场上同样一步一步走得艰难,铁良就是其中之一,出身贫穷,父亲早亡,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早期也学过书本知识,可母亲一人根本供养不了他,所以铁良放弃了读书,选择了“打工“,年少养家。
但他很幸运,进入了荣禄幕府,只是做着一份苦差事,闲暇之余研究军事类的书,“打工“的日子过得本本分分,也经常为幕府的主人荣禄分忧,使得荣禄对他高看一眼。那些后来取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他们总能让自己百分百享受其中,继而从中脱颖而出,铁良正是这样的人,能够紧紧抓住摆在他面前的机遇,加以利用。
时年清朝政局并不稳定,多方势力盯上了中原王朝,都想着从清朝攫取利益,所以朝廷每天需要处理许多的外交事务,大臣们也都焦头烂额,荣禄每天回家后,铁良都会去他的跟前,替荣禄分忧,这让荣禄意识到铁良是个可造之才,现在朝廷也需要新的人才,所以荣禄举荐了他,铁良顺利进入兵部。
从未上过学的铁良做了官后,丝毫不露怯,朝廷任命他为襄办,让他协助袁世凯训练军队,但他被派在袁世凯身边,是为了监视袁世凯,足以可见朝廷开始重用他。而后他又被封为户部尚书,被派去江南制造总局去监督迁常事务,在他临走之前还下给他一道密旨,让他去秘密审查该省真实财务情况,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心腹。
在户部尚书这一职位上,铁良接受的全国钱财账目,他做得极为认真,从自身做起,坚决不接受贪污行为,可同时他比起有经验的官员也显得很为稚嫩,所以铁良经常向人请教,学习新的知识,这使得他成为朝堂上最为优秀的官员之一。
此时朝堂上又出现了一位能力丝毫不亚于他的袁世凯,两人实力分庭抗礼,这其实也是统治者有意为之,免得一人权倾朝野,铁良也确实监督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队。后来铁良也掌管了精锐部队,与掌管军队的袁世凯平分秋色,这让袁世凯很是不满,私底下授意大臣们上奏,大意便是若不除去铁良,新政的实行也会受到阻挠,可这样一番作为反而是让他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袁世凯交出了自己的兵权,离开了政治中心。
虽然铁良胜利了,但这只是因为他背后的支持者是慈禧太后,在太后和皇帝去世后,铁良也成为了摄政王载沣一党的眼中钉,革去现任官职,被派去了地方当官。
清朝晚期已经没落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岌岌可危,铁良赶回京城后成立了宗社党,与革命党对抗,一心只为保全清朝政权,在袁世凯重新掌权后,原先的成员也纷纷退出,生怕自己被袁世凯针对。此时的铁良为了清朝,已经是选择和日本人合作,参与张勋复辟事件,这在现代人眼中,他是顽强抵抗,是历史的敌人,可在当时来说,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他不能接受清朝灭亡的事实,哪怕只是伪满洲统治,他也愿意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性命,可一人之力终究是撼动不了历史的潮流,只能是独身一人在天津郁郁而终。
在他死后,墓碑上还写着“噎娼者以公门墙严峻,妨害其营私;憎恶者以公体性忠纯,不与之朋比。”简单来说,铁良认为自己犯了小人,可即使他不犯小人,清朝也在逐步走向灭亡,差别只是他的晚年名声变坏了,本该是一国忠臣,却落了个左右摇摆,立场不坚定的坏名声。
无论对于贸易、税收,还是陆海军建制、训练等,铁良“皆深研之而沿窥其奥秘”。根据美国驻南京副领事Gracey的说法,铁良是一位“能干、头脑清楚、聪明敏锐、性格果断”的强势官员。
- 上一篇:解放军这件事必须感谢美军,美自己竟不知道原因
- 下一篇:在秦朝,打老婆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