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之的绘画 韩三之的诗作赏
韩三之,1971年生于陕北延安吴起。自幼喜诗书画乐。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院,2002年就读於西安美院研究生课程班。2004年应邀到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作访问学者。2011年来到北京,开始了他崭新的艺术生涯。
在创作早期,韩三之分别涉足过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及人物。自2007年开始,他以诗意的简约与浪漫将中国固有的绘画形式做了彻底的解构。但他依然以自己钟爱的一支长峰羊毫作为创作的主要工具,不分东、西地在宣纸、亚麻布及其他材质上创作。此刻,他的艺术的天空飞翔着自由而富有音乐的红黄蓝与黑白的色块与线条,仿佛他努力地在接通着时代与天地之间的良知和经脉。他俨然以文人哲思的内在结构铸起了适应时代“破界”的艺术架构。诗、书、画依然同行,他认为,诗歌是他的内动力,书法是他出发的心灵坐标,只有横平竖直地走,才是他出发的第一步!
2011年完成了诗剧《源》之后,韩三之于该年的11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成功地举办了主题为“红黄蓝·水的交响——韩三之绘画艺术展”。这个展览完成了他个人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回顾与前瞻!自1992年学画到2012年的整整20年中,他先后经过5个阶段的蜕变,终于“洞”达了自己理想的精神家园——这个无色、无味、无形、无限的“洞”!
韩三之的创作几乎触及到他所感兴趣的各种材质:宣纸、亚麻布、牛皮、铁、瓷和石头等。韩三之认为,东方文化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的话应该是“气”,而西方文化用一个词来表达的话应当是“光”(见《韩三之眼中的毕加索》一文)。“光与气”是生命必要的条件,它们同样是恒星与行星上的重要物质。他认为,如果让他再往外跨出一步的话,便走进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宇宙“黑洞”里去了!这正好碰上了英国学者霍金所描写的“黑洞”!这一“黑洞”可能就是人类思想的尽头、真理要去的地方!
正如在他2012年创作的一幅作品《给天打几个洞,看看天那边是什么?》所表达的。韩三之力图追溯人类最根本也最荒谬的“源”问题!有一次朋友问他,你为什么要打洞?他笑着说,我们从洞里来,又回到洞里去!他还认为,无论哪种宗教、哪个学派,他们只不过产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向不同,他们的高处与核心是相同的。“洞”字在我们汉语造字中是三点水过来一个“同”字,正可谓三教合一!这也是他一直倡导的,地球越来越小,各国应该亲如兄弟的向宇宙空间开发,正如2012年7月他在西藏三国交界的普兰县给他们捐赠的作品之一、十米高的《天语》所表达的。他以各种材质与媒介表达他对“洞”的神秘、悠远与无限的思考。
韩三之诗作赏
《黄昏》
……
喔黄昏
那遥远的辽阔一直
穿越着一股干净的声音
我们没有地域也
没有国界甚至没有种类
我们和鱼一样
歌唱着爱情
……
时间向四野展开
人类晒洗文明
……
我们只不过行走的方式不同
[page]我们要经过原始的方式
传统的方式
梦的方式
流水的方式
其中包括坟墓的方式
今天
我们干脆以青铜的声音在
黄昏的山岩上歌唱吧
歌唱太阳
歌唱差异
歌唱流水
歌唱性别
歌唱存在
歌唱语言抵达不到的地方
_____《三之的诗》
韩三之艺术成就
展览
1995年获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展一等奖
2002年6月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韩三之诗书画作品展”
2004年应邀到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作访问学者(南京)
2006年举办《形而下·月亮---诗书画新作品展》(西安)
2008年元月作品参加《全国首届博艺展》(郑州)
2008年5月作品参加《中原气象展》(郑州)
2008年9月参加上上美术馆国际艺术年展——《水墨主义》北京
2008年10月应邀到日本参加国际德岛书法展(日本东京)
2008年11月作品参加当代艺术年展《色空不二》(开封)
2009年9月参加宋庄艺术节——群落群落(北京)
2009年9月参加《水墨社会》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2009年10月参加《扇载翰墨·陕西书画名家精品展》西安美术馆(西安)
2009年11月作品参加当代水墨同盟中原展《从母语出发》第一回(郑州)
[page]2009年12月作品参加当代艺术年展第三回(常德)
2010年4月墨象·中國當代水墨學術邀請展第二回(北京)
2010年5月参加中日當代水墨學術邀請展第16回,并获金奖,同时应邀作《诗意的言说——赤子与母语》的学术讲座。(日本东京)
2010年10月参加《中国名家书画展》(日本东京)
2011年10月参加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历史新宋庄”的当代水墨部分和诗歌部分(北京)
2011年12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红黄蓝水的交响———韩三之绘画艺术展”
2012年2月参加深圳国际当代水墨双年展(深圳)
2012年4月参加《宽度集体通道———当代水墨与传统水墨对照展》(北京)
出版
2003年9月出版诗集《三之的诗》(《诗刊》社编北京)
2009年1月出版诗画集——《形而下·月亮》(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9年5月出版画集——《十方艺术精英特刊·三之》
发表
作品曾在《诗刊》、《延安文学》、《美文》、《新艺术》、《陕北》、《画刊》、《艺周刊》、《艺术典藏》、《东方大家》、《美术报》和《十方艺术》等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