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此人的死亡,导致了一场十万大军战役的全军覆没?

2022-05-19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此人的死亡,导致了一场十万大军战役的全军覆没?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元朝残余势力一直穷追猛打,徐达冯胜李文忠等名将多次北伐,蒙古人一败再败。公元1388年,朱元璋派蓝玉北伐,在捕鱼儿海之战中,蓝玉摧毁了北元王朝最后的希望,蒙古帝国从此分崩离析。然而,在中亚,由蒙古贵族帖木儿建立帖木儿帝国却逐渐崛起。

在帖木儿崛起之初,他为了抵抗蒙古黄金家族,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派出使者想来明朝进贡,朱元璋大喜,派遣傅安、郭骥等人率领1500名使团前往中亚,打算和帖木儿交好。没想到,这批使者之后了无音讯,直到13年后才有消息。

原来,帖木儿本是狡诈之人,当明朝的1500人使团历经一年多到达中亚时,帖木儿帝国已经征服了土耳其、伊朗等国,成为让人望而生畏的帝国,他们不需要谄媚明朝,因此,这批使者被扣留下来。之后,朱元璋曾派人前去寻找这批使者的下落,都毫无音讯。

直到朱棣登基后,明朝还在寻找他们。永乐三年,帖木儿去世,他的继任者软弱无能,为了缓和和明朝的关系,两年后,派人把使者送回明朝,大家才知道,傅安、郭骥等人还活着,而且,在敌营13年忠贞不屈。傅安、郭骥二人出发时都是壮年,归来时已经满头银发,面黄肌瘦。他们回到明朝时已经是永乐七年,当年随他们一起去中亚的1500人,只剩下17人。这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但故事并没有说完。

且说朱元璋时期,蒙古人惨败后,分裂成了三个部落,分别是鞑靼、瓦剌、兀良哈。其中,鞑靼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他们有一个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重建蒙古帝国。所以,在明朝靖难之役期间,鞑靼人逐渐恢复生机,开始向南侵略。

朱棣登基后,急于稳定内政,一直没有对蒙古动手。可是,鞑靼人欺负朱棣“软弱”,变本加厉地南侵。永乐七年,傅安、郭骥等人从中亚归来,朱棣正好需要一位懂蒙古语的使者出使鞑靼,朱棣最后选中了郭骥,郭骥历经13年才回到明朝,休息不到一个月,就动身出使鞑靼。

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日益狂妄,为了立威,他竟然当众羞辱郭骥,郭骥不肯屈服,本雅势力当着诸多蒙古部落首领的面,杀了郭骥,并扬言要“反明复元”。郭骥没想到,自己没有死在中亚,却死在了蒙古草原。蒙古鞑靼杀了大明的英雄,让其他部落非常不安,有人偷偷向明朝报信,朱棣听闻后,震动不已。

为了惩罚鞑靼,朱棣就打算派兵十万远征,只是他这时候很烦恼,对于指挥官角色的人选,国家太久没打仗,那些既有能力又有经验的老将不多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少之又少,最后朱棣只能选择邱福。

这一次的战争虽然出了问题,让鞑靼更加嚣张,但之后朱棣亲征,就彻底的让他们感觉到了绝望。只是这次失败已经是定居。

要说这个邱福,算个上是个厉害的将领,能力是出众,但只适合做一个将军,而非三军统帅,朱棣对于这样的情况很清楚,他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来是没有人选,二来他觉得只要自己叮嘱过了,邱福一定会遵从他的指令。

可惜的是,这个邱福太固执己见了,或许他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应该的,作为三军主帅,自然有绝对的话语权。

朱棣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了,虽然他多次和邱福叮嘱过:如果有人说敌人很容易胜利,你千万不要相信。朱棣已经做的够多的了,怪只怪邱福左耳进右耳出,并没有当一回事,所以他在行军的时候一路的猛进。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行军过程中抓到了一个鞑靼的尚书,对于这个俘虏,倒是很“识趣”,等于是主动当了“奸臣”,将鞑靼的全部行踪都告知了邱福。谁能想到他会深信不疑,一次又一次的被对方戏耍,哪怕是周围的人再三劝说,都不起作用,提起朱棣的话也不能让他动摇一丝。

那位尚书也确实没说谎,一次又一次的找到了有鞑靼部队的地方,虽然只是小股不对,邱福也会怀疑,但想不到他会相信尚书所说的话:大部队就在前方了。

等到最后一次,他们终于遇上了鞑靼的大部队,可对方的状态很明显不太对劲,明显是养精蓄锐了许多,就等明军寻到这个地方,此时已经疲于奔波的明军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了,最后传到京城的战报只有四个字:全军覆没。

朱棣震怒,这次惨痛的失败他无法忍受,他一生打过不少恶战,但不至于全军覆没的结局,只能说他看错了邱福,这个指挥官太无能了,所以他选择御驾亲征,将鞑靼打的溃不成军。

郭骥是一位苏武式的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天祥式的英雄,因为郭骥之死,朱棣派丘福攻打鞑靼,但丘福又赔上了明朝的10万大军,促使朱棣不得不亲征蒙古。所以说,郭骥是朱棣亲政蒙古的导火索,而丘福之死更让朱棣征讨蒙古的决心更加坚定。有人说,以朱棣的野心,他征讨蒙古是早晚的事情。但是,若无郭骥之死,朱棣或许没有这么早就征蒙古。若无丘福和10万大军之殇,朱棣或许不会亲自带兵征讨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