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吴子英的经历 吴子英的画作有什么特点?

2022-05-19

吴子英《不尽大江滚滚来》

吴子英《山气朝来爽》

广东青年名家吴子英的国画新作展近日在广州太和堂画廊举行。吴子英系出名门,家父乃当今国画大家吴静山先生,师爷为中国一代国画宗师潘天寿、陆俨少、邓白,故其山水画在传统基础上,又受到上述诸位先生影响。此次其60幅展览作品反映出其转益多师的特点。吴子英认为,师法传统,就是要学习前人最精髓的东西,但不是单纯的临摹,而是要意临,背临,各门各派兼容。

[page]

艺术经历

系出名门却辗转求艺

由中央文史书画研究院南方分院、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吴子英国画作品展”7月23日~29日在广州太和堂画廊举行,展出其国画山水、花鸟60余幅,均为近年精心力作。

吴子英系出名门,家父乃当今国画大家吴静山先生,师爷为中国一代国画宗师潘天寿、陆俨少、邓白。由于家庭经济环境好,吴子英不愁生活,可以养精蓄锐、专心画画,这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优越条件。因此,他的画比别人多了一份悠闲自得。

“事实上,我的求艺之路亦并非一帆风顺,同样辗转、迂回!”吴子英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家中经济支柱的父亲曾得重病,其时年仅十多岁的吴子英身为家中长子,自当思考欲承担起照顾父母及弟弟的重任。“我自幼酷爱美术,初中时就读于110中学(即如今的广州市工艺美术职业高级中学)开始攻读美术。那时由于父亲患重病,家中经济环境不好,我是一边打散工一边读书,如此勤工俭学直至初中毕业。出于生计的考虑,高中时,我选择了就读于广州市旅游学校学习厨技,以求将来出国谋生。”

“目标移民地是澳洲,结果审批不了,只好转道新加坡作为移民跳板。”吴子英说,在新加坡生活、谋生的日子,最大收获是结识了当地著名书画家、摄影家任佰年先生,并与之成为了忘年交。“任老待我对亲儿,不仅指导我画画,还劝说我回国继续深造绘画。在他的影响下,我决定回归我深爱的绘画艺术。”

艺术修为

适时变通摹古不泥古

吴子英回国,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其父吴静山。“此时,父亲的病已经基本痊愈,家中经济环境也逐渐好转。父亲不许我再走‘歧途’,誓要我重拾画笔专心习画。”自此,吴子英的艺术生涯步入顺途。

“虽然父亲是有名的国画大家,但他从来不允许我临摹他的作品,而要我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师法传统,就是要学习前人最精髓的东西……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地临摹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清四僧的作品,其后,再回头有选择地临摹宋画。”

正因为得益于多年来坚持不懈临摹古画,吴子英才有了今天深厚的绘画功力。正如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何俊华所评价:“子英的每幅作品,均严守法度、古朴高雅、浑厚华滋、意境隽永、鲜活相济而臻于极境。”何俊华认为,笔墨当随时代,与时俱“变”,而“变”在中国绘画只是相对的表象,“守常”“不易”(《易经》)的第三义)的“通”才是根本:“吴子英有此追求,并为此努力。”

[page]

“艺术创作的大敌就是同化意识,即套用古人前辈大师的程式笔墨符号,用他人的眼睛和精神接触世界。子英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谦虚谨慎,摹古而不泥古,已能悟到其中奥妙之理。”广州书画专修学院副院长、教授,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颂民认为,吴子英的画让人们感觉到其在坚实的传统根基上显示出了一种新的质的追求,这是难能可贵的。

名人点评

读吴子英的山水画,善知古今之变,深明传统之因。子英画画,天机自发,佳在笔墨,既能细笔工写,又能逸笔草草,往往精略互用,巧拙相生,轻重徐疾,运笔自由,干笔老辣,湿笔蕴籍,高超的笔墨功夫令人叫绝。

——黎展华(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副会长)

余中肯地妄评,以子英现时年纪,写出如此深厚功力的传统山水画,若非早年苦临唐、宋、元、明、清;董其昌、巨然、董源、龚贤、倪云林等名师大作所下努力,绝不可能有今天之成绩。特别在广东经济大潮蓬勃发展的今天仍能沉住气,咬紧牙,甘于寂寞,不为潮流和金钱所诱惑而追风画一些能卖钱俗品,不离不弃地坚守着心中那一片闲云逸致,以笔墨传统山水为底线,不移半步始终如一地守望和捍卫着,其精神让南粤年轻一代钦佩。

——何俊华(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

吴子英自幼得益于有深厚传统功力的家父影响研习传统艺术,最近又赴中国绘画的正源地中国美院研修传统绘画艺术,这更强化了他传统的养分,造就了他传统倾向的画风。艺术创作的大敌就是同化意识,即套用古人前辈大师的程式笔墨符号,用他人的眼睛和精神接触世界,吾认为个性化的审美认识要惯穿始终,无论是在临摹写生和创作的艺术实践中都应如此。子英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谦虚谨慎,摹古而不泥古,已能悟到其中奥妙之理。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传统根基上显示出了一种新的追求,这是难能可贵的。

——朱颂民(广州书画专修学院副院长、教授,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子英经过临摹、写生、创作的不断磨练,逐渐形成自己密体山水的初步面貌。子英亦深知,山水画入手容易,得道者难矣。要想从中突围而出,非具学养、技巧、思想、机遇等条件不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平常的他,刻苦钻研、求学若渴、不耻下问、和蔼可亲,疏于应酬,画内画外之功都做到十分充足。

[page]

——朱光荣(广州市政协书画院秘书长、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人物简介

吴子英,现为中央文史书画研究院南方分院特聘画家,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等,任教于广州书画专修学院。他自幼酷爱美术,在祖辈与父亲吴静山的熏陶下,很小就得到国画大师陆俨少、邓白先生的指导和赏识。1993年赴新加坡留学,结识当地著名书画、摄影家任佰年先生,成为忘年之交。回国后先后参与一些艺术活动。现继续攻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其作品从传统入手,古意浓郁。

广东青年名家吴子英的国画新作展近日在广州太和堂画廊举行。吴子英系出名门,家父乃当今国画大家吴静山先生,师爷为中国一代国画宗师潘天寿、陆俨少、邓白,故其山水画在传统基础上,又受到上述诸位先生影响。此次其60幅展览作品反映出其转益多师的特点。吴子英认为,师法传统,就是要学习前人最精髓的东西,但不是单纯的临摹,而是要意临,背临,各门各派兼容。(记者徐毅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