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能够那么轻松顺利的拿下沛县呢?
秦朝末年,政治荒淫无道,继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刘邦也在沛县揭竿而起,这地一步拿下沛县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为刘邦日后的称王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此,刘邦拿下沛县不得不让人觉得太过于轻松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刘邦夺沛县和陈胜吴广起义有明显的不同,后者是仓促起事,属于被动的。前者则叫造反,起事前必须要考虑很多问题,是有组织性的,比如钱和粮食要到位,不能像农民起义一样,有奔着吃大户的心理。那么,刘邦夺下沛县后,粮食和钱由谁负责?萧何、曹参、樊哙、卢绾等人都不行,由此推断只有吕家,他们提供钱粮,是刘邦起事的最大助力。
吕公不是沛县本地人,是外来的豪族,为了避难而进入沛县。一到沛县,吕公就受到地方豪绅的热情招待,县令更是倾心相交,其家族势力可见一斑。除了女儿吕雉和吕媭外,吕公还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吕泽和次子吕释之。在一次酒宴上,吕公认定刘邦有帝王之相,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于是把吕雉许配给他。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州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
这时,沛县令也想响应起义,萧何和曹参当时为沛县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樊哙去邀请刘邦,刘邦当时已拥数百之众。然而此时沛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他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他命令关闭城门,并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所以,当刘邦来到城门下时,并没有像计划中说的那样被人迎接进城,而是被拒之门外。情况紧急,萧何再次找吕公商量,吕公认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万一事败刘邦被抓,把我们供出去就麻烦了。于是萧何出城与刘邦合计,把县令所干的坏事都写在布上,然后射进城里,并说:只要谁杀了县令,咱们就造反了。鼓动城中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
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大开城门迎进刘邦,萧何、曹参都是文吏,担心身家性命,深恐举事不成,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大家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而县令真的在慌乱之中被杀,真有那么巧吗?其实,吕公的两个儿子早已经安排了杀手。秦末的农民起义就是这样,只要一人喊出“反了”,许多人都会纷纷响应。比如陈婴起事后,短短几天就聚集了两万人。就这样,刘邦顺利夺下了沛县,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他又向胡陵、方与等地发起了进攻。
纵观刘邦的起义全过程,你会发现,当初跟随刘邦一起出来的那群兄弟,竟然都不是凡夫俗子,各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本来是杀狗樊哙最后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勇士, 还有卢绾、周勃、夏侯婴等人,最后也都封王拜侯,还有萧何也和刘邦是老相识,萧何是沛县功曹,也算是一个小科员,那个时候刘邦还是一个村干部,但是萧何却处处维护刘邦,愿意和刘邦深交,也从未看轻过刘邦。
一个人能让其他人打心底里都信服他,靠的绝不是武力,而是远见。刘邦虽然出生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但是他的格局却很够大,他敢想也敢拼,在关键时刻,他总能拿出一个解决办法,他的威信和魅力就是在各种小事中确立的。樊哙、夏侯婴这群人都是没读过书的人,但是跟着刘邦之后,他们却能一步步成长起来,最后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军,而同时期的农民起义军中,就没能出几个能征善战的人物,秦末时期大部分地地道道农民出生的将军,都在刘邦的队伍里。一个好领导,能让下属成长的更快,而且在大家都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刘邦能够更快更准确的拿出最长远的干部培养计划。